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曾志廉 《科技资讯》2008,(34):33-33
股票模拟交易实验是证券投资学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一环。本文讨论了基于B/S与C/S结构的股票模拟交易实验软件的系统设计、基本框架以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配对交易是市场中性策略的一个重要分支.通常的配对交易方法仅限于两只同质股票,多股票的配对交易方法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研究多股票的配对交易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给出一种基于协整的多股票配对交易方法,并详细阐述其中的原理和流程,并在一些银行股中进行了回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协整的多股票配对交易方法相比与一直持有股票组合的方法,可以获取超额收益.同时,回撤得到有效控制,夏普比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宗交易股票流动性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动性价值概念出发,研究了流动性需求对大宗交易股票成交价格的影响,测算了大宗交易股票流动性折价水平,并分析了流动性价值的决定因素,考察了减持新规推出对大宗交易股票成交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宗交易股票的平均流动性折价水平为5.111%;二级市场流动性与个股价格波幅对大宗交易股票流动性价值影响显著;减持约束显著增加了大宗交易股票的流动性折价水平,且平均流动性折价水平从4.322%上升至减持新规推出后的5.541%.  相似文献   

4.
考虑保险公司通过比例再保险转移索赔风险和配对交易策略管理财富的优化问题.利用经典的复合泊松索赔过程描述保险公司的盈余,同时保险公司投资包含一份股票多头和若干份股票空头的配对资产组合,该资产价差服从均值-回复过程.在终端财富期望指数效用最大化的准则下,利用随机控制理论获得最优的比例再保险和投资策略及值函数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5.
在投资新股票时,由于没有历史数据的支撑,很难用一般的方法对新生股票的收益和风险做出预测。为了更好地处理这种问题,提出了两类具有不确定收益率的投资组合模型,并通过数值实验对模型进行了求解;首先,基于不确定理论分别对具有线性交易费用和非线性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数值实验中,给出了模型的数值解,并与不带交易费用的模型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了模型的风险与期望收益之间的关系,表明带交易费用的模型在数值结果上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带有基数约束的投资组合优化问题的均值方差模型,给出了基于优先权编码的遗传算法及求解步骤.基于沪深股市20种股票的实际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遗传算法是成功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在逐日盯市制度下,构造了度量收益风险的PRNC指标,并在Markov模型下构造了递归计算方法,得到一个动态交易系统.采用上证180指数成份股中的104只股票进行实证研究,每只股票构造了500次交易,并测算了80个不同投资策略下的年化收益率,发现最低为19.57%,最高为40.06%.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参与金融投资的投资者增多,如何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自动选择交易策略使收益最大化成为研究热点.强化学习可以通过与实际环境的交互来寻找最优的交易策略,使投资收益最大化.现有的方法大都是将一到两个强化学习算法应用于金融市场并比较算法在单一交易任务上的表现,此外,这些研究大都针对国外的股票、证券市场或加密货币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研究甚少.针对上述问题,面向国内金融投资市场,系统性地验证了不同类型的多种深度强化学习代表性算法在单只股票交易、多只股票交易和投资组合分配三个投资任务上的有效性.通过观察在累计收益率、夏普比率、最大回撤等评价指标上的回测结果对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投资任务中选取合适的强化学习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收益.  相似文献   

9.
《应用科技》1999,(3):39
专利申请号:97105129.1 股民在股市买卖股票的过程中,常要查找某只股票的代码,十分麻烦.这样不仅会影响股票的交易速度、贻误战机,还会给股民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带有递归偏好的投资者在考虑股票红利支付情形下的最优消费和投资组合.投资者担心模型的误定,因此寻求稳健的决策规则.假设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遵循一个均值回复过程,在当投资者跨期替代弹性等于1和风险厌恶适中情形下,推导了最优消费和投资决策的显示解.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模型不确定性厌恶增加了财富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同时股票支付红利也进一步加大了财富投资于股票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非对称GARCH模型和正反馈交易模型,对中国A股市场的正反馈交易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股指期货推出后,股票现货市场的正反馈交易减弱,但正反馈交易减弱的原因并不在于市场信息效率的提升,而是由于正反馈交易由股票现货市场转移至股指期货市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正反馈交易主要起到的是分流而非抑制作用,这一结论不同于以往对股指期货作用的乐观评价.计量检验同时发现: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与正反馈交易强度负相关.正反馈交易具有显著的风险寻求偏好,因此,对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虽然可以短期降低正反馈交易的风险联动,但无法改变正反馈交易的风险偏好.所以,相关的制度安排应重点关注市场效率的提升而非波动抑制.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A股市场2006年投资者买卖委托数据为对象,获取不平衡交易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了股票交易规模、买卖委托单不平衡与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于交易规模较低的中小流通市值企业和交易规模较高的大流通市值企业,股票交易规模与流动性呈显著正相关;控制股票交易规模,以买卖股数差额比率度量的买卖委托单不平衡,及以分笔交易为度量基础的较高交易规模股票的买卖委托单不平衡,均显著地正相关于股票的流动性,投资者对买单比卖单的偏好导致了股票流动性的增加;样本考察期内股票买卖委托单不平衡与交易规模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前期的交易规模并未导致买卖委托单不平衡变化,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为了顺应股市价值回归趋势和引导理性投资,在价值投资理论指导下,采用PCA-SVM方法建立了基于价值投资的股票选择模型.根据股票的价值特征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对股票价值特征的提取.采用多组不同的训练样本对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并对训练成功的支持向量机进行样本内和样本外测试.利用该股票选择模型对上证180指数的成分股票进行识别.结果证明PCA-SVM股票选择模型具有良好的选股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部分信息下股票支付红利的最优交易策略.考虑一个多种股票模型,股票价格过程满足随机微分方程,股票价格的瞬时收益率由有限状态连续时间的马尔科夫链刻画.在投资者终端财富预期效用最大化目标下,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滤波理论和Malliavin分析,导出最优交易策略的显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类特殊的带交易费用并含红利的B-S偏微分方程,假设标的股票有交易费用以及红利支付,用有限差分及模拟技术求解了期权定价的近似解,并给出了具体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考虑交易成本、借款约束、上下界约束和基数约束等实际约束条件,提出了均值-VaR投资组合优化模型;该投资组合优化模型非常复杂,难以获得真实前沿面的解析解,给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进一步提出了具有实际约束的均值-VaR投资组合DEA绩效评价模型,通过构建DEA模型的前沿面来逼近真实前沿面,从而对构建的投资组合绩效评价模型进行效率评价;最后,运用上海证券市场的股票周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样本数据量的增大,DEA前沿面逐渐接近于真实前沿面.  相似文献   

17.
投资与风险     
自80年代初期少数“先驱”“壮烈”地率先品尝“狼桃”——购进中国第一批股票、债券,到目前呐喊喧天的“金鱼池”和众多手持“大哥大”来去匆匆地出入交易大厅的老板,“投资”“风险”等词一再升温。众多率先富起来的国人不满足于银行的固定利率,企业亦不满足于现有的生产规模。于是,举国上下,投资成了迫切之举。企业、个人通过购买债券、股票或投资再生产,以期在将来的一段时间获得一定的报酬。然而,在各种投资过程中,存在着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得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这就是投资风险。如何认识投资风险?首先,投资者选择投资方式时应预测自己的收益值,有公式  相似文献   

18.
佛山企业股份制分为四种模式:(1)国有企业转换为股份公司;(2)国有与集体联合企业转换为股份公司;(3)乡镇企业转换为股份公司;(4)几家企业组建为股份公司。这项改革的成功在于筹集了投资资金和改变了企业经营机制。佛山企业的股票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重要的是改进股权分配和控制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数据,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引入股票期权的Vega分析未来股价波动对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收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在显著的双向正相关关系;股价的波动性将增加高管人员股票期权的收益,减轻管理者对风险的厌恶感,从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与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国债与股票收益率比值(GEYR)进行研究,发现国债与股票收益率存在单位根,相互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GEYR是平稳的.利用GEYR的变化建立股票债券投资策略,发现与其他投资策略相比,用马尔科夫转换机制模型预测GEYR并建立的投资策略具有较高收益率,但考虑了交易成本和风险后并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