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以每平方米用20公斤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天培肥床土,从秧苗素质、经济性状、经济产量综合表现最好,亩产最高达574.1公斤,其次是以每平方米用25公斤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20天培肥床土,亩产566.7公斤。以每平方米用15公斤沼液培肥床土与提前10天培肥表现最差,亩产522.2公斤。  相似文献   

2.
壮秧是水稻高产栽培中最重要的一步一俗话说“好秧出好精”、“秧好一中稻”,这充分说明了培青壮秧时夺取水稻高产的作用一黑龙江省又是低温冷害常发作区。故采用寒地水稻旱育秧苗技术有利于培育壮秧和抵抗冷害,现将这种技术介绍如下,l选地做床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背民向阳、地势平坦、杂草少、偏酸或盐碱轻。肥沃的旱田做秧田,要求地下水位低于30、m。l亩本田,约备秧床6-IOITI’,床间距60cm以上,床头间距离l-Zm。秧床确定后,用铁锨翻匕cm深,床面高出地面2-scm。在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上,床面可低于地表3-scm。做床时…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用沼液每平方米20蚝提前20天培肥床土产量最高613.3kg/666.7m^2,其次是每平方米用30kg沼液提前20天培肥床土亩产600.0kg/666.7m^2。从出苗率、成秧率、单株绿叶数、分篥数、茎基宽、白根数、鲜干重明显好于常规旱育秧的秧苗,能提高结实率、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我市低洼易涝宜农荒地资源丰富,中低产田较多。本文重点论述开荒种稻的整地和水肥管理方面的技术问题,以及开荒种稻,旱改水,开荒种旱田、旱田低改的投入产出对比,说明实施以开荒种稻和低洼耕地旱改水为重点的水稻开发,是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农田土壤动物群落与施肥措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揭示了江苏省武进县免耕农田土壤动物主要有弹尾目、线虫、蜱螨目、鞘翅目、双翅目、寡毛纲、蜘蛛目及半翅目8大类群,其数量分别受施肥措施,旱田或水田状态及组成土壤动物群落的类群等3个因素影响,同时还受到施肥措施与组成类群之交互作用的影响。各试验田块土壤动物群落间相关性在旱田或水田条件下,各处理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旱田与水田之间的各试验田相关性多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施肥及水旱轮作等措施,可以有针对性地使某些土壤动物类群增加或减少。  相似文献   

6.
刘亚运  汤彬 《遵义科技》2007,35(3):29-33
通过对生态早育秧苗床应用“敌克松、旱育保姆、广枯灵、瑞毒霉”等4种杀菌剂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沼肥培肥苟床,沼液浸种,沼液喷苟的生态旱育秧育秧方式,可有效控制立枯病、稻瘟病的发生,提高移栽秧苗素质,培育低位多蘖矮壮秧,节省杀菌剂投入,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无公害化生产。大田试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钝化剂及叶面阻控剂对酸性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采用为期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叶面硅肥、铁基生物炭、生石灰(CaO)单一或联合处理对Cd污染粮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及玉米籽粒Cd含量、玉米各部位富集和转运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基生物炭、生石灰单一处理及联合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其中联合处理效果最佳,有效Cd含量最大降幅达到了45.44%,生石灰发挥了主要作用;联合处理能够有效降低Cd在玉米根中的富集及在籽粒中的积累,籽粒Cd含量降幅为34.55%~37.83%;Cd低积累品种玉米在保持低水平籽粒Cd含量的基础上,对土壤中的Cd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相较而言,春茬富集效果更佳.综上,根据阻控效果及机制,种植Cd低积累品种玉米基础上进行生石灰-铁基生物炭-叶面硅肥联合处理,在酸性轻度Cd污染旱田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兰西县兰荣农业开发区为例,概述了大型喷灌系统节水灌溉技术在旱田治理中的应用,包括技术要点、技术内容、经济指标及其技术特点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考察吉林省西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草原、旱田和水田)对苏打盐碱土水溶性有机物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田中有机物质的质量比最高,为27.08g/kg,草原中有机物质的质量比最低,为21.63g/kg;水溶性有机物(WEOM)的质量比为水田旱田草原,芳香化程度为草原水田旱田,其值分别为3.90,3.79,3.31L/(mg·m);WEOM三维荧光光谱在区域Ⅲ和区域Ⅴ的荧光强度最高;WEOM荧光区域积分值为类腐殖酸类富里酸类溶解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类色氨酸蛋白质类酪氨酸蛋白质;类富里酸质量比为草原旱田水田,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质量比为水田旱田草原,类腐殖酸质量比为旱田草原水田.即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WEOM的质量比和组成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田丽娟  闫春秀 《实验室科学》2012,15(2):48-49,52
根据杂草浸渍标本的制作原理,对浸泡和热煮两种浸渍方法的保色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今后保色方法提出了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表明质地厚的旱田多年生杂草多采用热煮方法,质地薄、汁液多的旱田杂草和水田杂草多采用浸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该项目针对东台市水稻生产实际,改进和简化了旱育苗床的培肥工序;组装配套了可提高秧龄弹性、秧苗素质有新突破的塑盘旱育实用技术;增加了抛秧的直立苗率,促进了大田早发.并通过薄水抛秧、适当降低基本苗与控水调肥等技术的开发集成,有效地协调了旱育抛秧个、群体系统,显著提高了成穗率;建立了塑盘旱育抛秧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新体系;丰富与发展了稻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新技术具有显著的降本增产优势,近年来得到迅速推广。它是将肥床旱育稀植和塑盘温育抛秧合二为一,具有省工、省力、省田、省水、高产、简便易行等优点。该项新技术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苗床要求。选择靠近水源的菜园地、豆茬田、棉茬田等肥沃、疏松、  相似文献   

13.
吴文平 《遵义科技》2009,37(6):51-52,5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旱育秧为核心,规范栽插、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等相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旱育秧重点把好“肥床、适播、稀播、严管、浅植、施肥、防治”七个关键环节,培育低位、多蘖、根系发达的早壮秧,为夺取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黑河市目前地方口径播种面积664万亩,(以下数据同)亩产219公斤,可垦荒原400万亩,非常适合国家提出的“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依法酌量开垦宜农荒地”的开发原则,还可以进行多种经营和龙头项目的开发。我市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很大。一是中低产田改造。目前我市亩产在150公斤以下的面积在60%左右。如果将全部中低产田改造一遍,改造后按亩增粮50公斤计算,即可新增粮食19.5万吨,如采取旱田改水田,玉米大双覆等措施,效果就更显著了。二是适当开荒扩种。全市尚有可垦荒原400余万亩。开垦后种植水田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种旱田亩…  相似文献   

15.
吸附式制冷单管吸附床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氯化钙-氨吸附式制冷单管吸附床传热传质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出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讨论了吸附床的有效导热系数、接触热阻、流体传热系数等对解吸量及制冷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吸附床导热有效导热系数,减小接触热阻可有效地改善吸附床的性能,为吸附床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太得肥用于棉花拌种和拌种加蕾期、花铃期喷洒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太得肥拌种加蕾期和花铃期喷洒,增产增收效果最好,其次为太得肥拌种加花铃期喷洒、拌种加蕾期喷洒和太得肥拌种均有一定的增产增收效果。以上太得肥不同的使用方法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豆分层施肥技术是黑龙江省科研部门,针对黑龙江省多年大豆生产上种肥同位,容易烧种烧苗而造成的施肥浅、施肥量少、肥效低的不利因素,研制出的一种分层施肥部件。安装在各种型号精播机上,可在播种同时采用联合作业,一次完成种床深松、分层施肥、开沟精播、起垄镇压作业。这是黑龙江省大豆种肥施用技术上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目前黑龙江省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l化肥分层深施增产原因门)化肥分层深施减少肥分挥发的损失;(2)利用根系的趋肥性,可诱导根系深扎根,增加吸肥吸水面积;(3)避免了肥料与种子…  相似文献   

18.
选用早熟、高产、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2号作为示范种,在祥云县沙龙镇青海村建立211.1亩高产示范片。经测产验收,加权平均亩产893.36千克,最高亩产961.17千克,较当地主栽种凤稻17号平均亩产795.00千克,亩增产98.36千克,增12.37%。其主要技术措施是:严格进行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等种子传播病害的为害;肥床旱育,精种稀播匀播培育带蘖壮秧;适期早栽,避过八月低温为害;合理稀植,插足基本苗,在多穗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施足基肥.适施磷钾配合的穗肥: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对湘潭市郊稻田生态系统冬闲期间植物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旱田的平均生物量为127.57g/m^2,水田的平均生物量为72.418g/m^2;同一样点的旱田生物量均大于水田生物量;光能实际利用率低,仅有6.04%-27.37%。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PSA制氧设备的性能,设计了一种Ω形阶梯径向流吸附床.以Fluent 16.0为计算平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吸附床的流场、浓度场、制氧特性和床层穿透时间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传统的Π形径向流吸附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与Π形床相比,Ω形阶梯径向流吸附床的穿透时间显著延长,流动不均匀区显著缩小;Ω形阶梯径向流吸附床成品气O2的摩尔分数可达91.8%,Π形床仅为87.1%.在吸附阶段,两种吸附床内O2的高摩尔分数区外形存在明显差异,Ω形阶梯径向流吸附床内O2的高摩尔分数区以近圆杯状向前推进,Π形床则以长圆锥状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