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水太阳池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盐水作为工质的太阳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海水太阳池的物理模型,重点进行可用太阳辐射能的近似计算、太阳池温度分布和盐梯度分布的理论计算、以及太阳池的热稳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海边小型实验太阳池证明了多孔介质——卵石的加入能够提高太阳池下对流层(LCZ)温度和太阳池贮热量,并有利于保持补盐过程中池水的澄清.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对LCZ温度、太阳池贮热量以及太阳池最大提热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一定的土壤条件下适当的多孔介质厚度可以提高太阳池的贮热量以及太阳池的最大提热率.还讨论了土壤...  相似文献   

3.
以纯碱蒸氨废液为工作介质,构建盐梯度太阳池,并模拟青海省德令哈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太阳池运行试验。结果表明:50 cm深的蒸氨废液太阳池运行稳定时,上对流层厚度为10 cm,盐梯度层厚度为30 cm,下对流层厚度为10 cm;太阳池运行中表面产生的主要成分为Mg(OH)2和Mg CO3不溶固体;为保持太阳池的稳定运行需要定期补液,减小溶液的浊度,增加光照时间能显著提升太阳池温度,在模拟环境温度15℃下运行时,太阳池的最高温度可达到44℃。利用蒸氨废液可以构建太阳池,是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太阳能以热制冷的利用,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聚光装置和追光系统的太阳池吸收式制冷机,将太阳池储存的热量作为热源,驱动制冷机制冷循环.通过加装聚光装置和追光系统提高太阳池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加吸收太阳能总量.同时给出了200 m2太阳池吸收式制冷机的技术参数,得出200 m2太阳池制冷面积约为472.373 m2.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两个表面尺寸2.4m×2.4m、深1.2m结构相同的小型盐水太阳池,通过向太阳池底部添加多孔介质、在太阳池表面加透明塑料膜盖,以及将太阳池与太阳能集热器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强化太阳池热性能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用于太阳池可以起到降浊、蓄热的双重功效、加透明塑料膜盖可以有效降低太阳池浊度,减少表面散热,并影响下对流层温度分布;辅加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明显增加太阳池下对流层温度,但对非对流层和上对流层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海水太阳池二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梯度海水太阳池具有收集和贮存太阳能的双重功能.为了满足太阳池研究计算的需要,建立了海水太阳池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对太阳池内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发现,采用W.S.模型,其数值结果和实测值比较吻合;太阳池面积和浊度对太阳池热行为有很大影响,应用二维模拟计算,可确定简化为一维模型的太阳池的最小面积为300m2.  相似文献   

7.
太阳池一般分为三层:上对流层(Upper Convective Zone,UCZ)、非对流层(Non-convective Zone,NCZ)和下对流层(Lower Convective Zone,LCZ),工程实践中非对流层对太阳池的性能影响较大。为了探讨非对流层层数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状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太阳池内的传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NCZ层数对太阳池性能有重要影响。在UCZ+NCZ厚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太阳池NCZ层数在0-4之间增加,集热量、储热量、热效率分别在2-7月、2-9月、2-9月出现逐渐降低。无NCZ太阳池的最高单日集热量、储热量、热效率分别为264.33 MJ、35 451.17MJ、11.84%,而在含NCZ为4层的太阳池中,分别为237.02MJ、35 294.25MJ、10.72%。而随着NCZ层数的增加,太阳池单日集热量、储热量、平均热效率分别在8-12月、10-1月(次年)、10-1月(次年)出现逐渐升高,无NCZ太阳池的最高单日集热量、储热量、平均热效率分别为144.63 MJ、29863.08MJ、7.85%,而在含NCZ为4层的太阳池中,分别上升到为171.48MJ、32 511.93MJ、8.30%。因此,在构建太阳池时,应考虑NCZ层数对太阳池的影响,根据季节、地域、用途等条件,在3-9月尽量采用无NCZ太阳池,在10-2月(次年)或者昼夜温差较大的荒漠地区则建议采用含NCZ太阳池,而为了充分利用不同太阳池的优势,可以将无NCZ太阳池与含NCZ太阳池串联使用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太阳池为水产品越冬养殖供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太阳池为水产品越冬养殖供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太阳池越冬养殖供热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水产品的平均成活率达到69.7%,平均增重率为166.6%。  相似文献   

9.
本文章以玻璃、塑料薄膜、分子膜等不同盖层的太阳池的对比实验为基础,对实用性太阳池的盖层选择提出了建议,认为在北京地区建池可能不需要加任何盖层,在水份蒸发较快的地方使用分子膜层;对中、小型池提议使用可移动式盖层最为适宜。同时由加有反射板的太阳池的对比实验,知此种太阳池不仅能增加池内太阳能的入射量,而且使太阳池在高纬度地区的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对小型圆形斜壁太阳池的最大过余温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对影响太阳池最大过余的因素作了探讨,并与在太阳池中的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草原生态不断恶化。人畜、草畜、畜牧业生产方式、劳动者现代文化素质、产业结构、经济收入。发展失调,其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改善自然生态平衡,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科学进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保障西部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收集和储存太阳能,必须深入研究太阳池的运行机制,采用太阳池在非稳态情况下热性能的相关数学模型,以有限差分方法对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太阳池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池水浊度、池底保温层等对太阳池热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太阳池底部应铺设保温层,但不宜太厚;水浊度抑制了太阳辐射在池中的传播,大大降低了太阳池的热性能。最后用实测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微型饱和太阳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微型饱和太阳池的建造和运行观测,对饱和池进行了自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池与NaCl池相比具有更高的蓄热能力和运行热效率,并且有良好的稳定性;明矾池两次再现了饱和池浓度梯度的自生成结构。最后本文初次提出了冬季饱和池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室内浊盐水自由沉降实验分析不同盐度、工质及温度下的浊度变化规律,提出采用多孔介质吸附剂进行物理降浊的方法,讨论了4种多孔介质材料的降浊效果;建立2个表面积为2.4m×2.4m、深1.2m的小型盐水太阳池,进行了添加多孔介质的浊度对比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构建了太阳辐射透射率混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盐水浊度去除率比卤水高10%左右;盐度从0.2%增至20%时,盐水浊度去除率降低了8%;加入不同多孔介质后,灰尘颗粒自由沉降速度加快,浊度去除率可升高3%~13%;在太阳池内添加多孔介质可有效降低池水浊度,增加池内的太阳辐射透射率.  相似文献   

15.
太阳池热利用率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太阳池集热和蓄热性能的研究,借助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太阳池热利用率的数学模型,并作了较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小型海水太阳池实验及考虑浊度的温度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2.8 m×2.3 m×0.8 m小型太阳池,以卤水和溶解粗盐的海水灌注太阳池各层,进行了持续的池内温度和地表太阳辐射强度的测量.根据测定的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考虑侧壁阴影部分对散射辐射的吸收,针对本太阳池进行了温度分布的逐时变化数值模拟.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实验值和计算值吻合较好,保温性能较好的小型海水太阳池升温较快,适于在温度较高的月份用于供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