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史广跃  王锋 《科技信息》2010,(3):318-319
DAPEIN(I)水电站住于中缅边界的缅甸境内,是一座引水式水电站,是以发电为唯一开发目标的工程:首部枢纽截流采用上游围堰单戗堤立堵截流方式,龙口宽度50m,截流标准采用11月份P=20%平均流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截流戗堤边坡的两种不同坍塌现象的特点,进行定性分析并总结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抛投材料的抗冲能力、戗堤基础的抗冲能力、龙口水深、抛投材料的力学性质和抛投材料的浸水湿化。引用戗堤堆石的一个微结构模型,运用静态分叉和奇异性理论,进一步研究了戗堤堆石的分叉特性。结果表明,堆石内部的应力变化和抛投材料的浸水湿化是深水截流中戗堤边坡高频率、大规模坍塌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实际施工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并说明了模型戗堤边坡突然坍塌的可能性以及坍塌范围比原型要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综合水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过程中,其龙口水力参数的变化不仅与被截河段的地形条件、来流条件及导流建筑物的泄流能力等有关,而且与两道戗堤所处的位置及其布置形式有关。本文通过对各种戗堤布置形式龙口水力特性的分析,推导出各种布置形式的水力参数计算公式,并经模型试验验证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糯扎渡水电站截流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验证了糯扎渡水电站设计的戗堤位置布置,研究确定了截流流量、预进占长度,并对在截流流量1220m3/s下,戗堤进占各区段的龙口水力特性和抛投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截流施工方案的决策和施工组织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糯扎渡水电站具有截流流量大、流速大、落差大、龙口水力学指标高、截流规模大、抛投强度高、陡峭狭窄河床截流施工道路布置困难等诸多特点;计算流量(Q=1 815 m3/s、Q=3 205m3/s)及相应的上游水位与导流洞分流情况,利用立堵截流龙口水力计算公式计算不同龙口宽度下的泄流量;同时实时监测堤头龙口进占情况,实时调度全盘指挥截流施工,实现了截流过程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曲线网格生成技术建立一种明渠导流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精细模拟各种截流工况下龙口各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导流明渠的流态变化和过流能力。通过对三峡水利枢纽大江截流水力要素的数值预测,并与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围堰导流的模型实验资料进行了比照,结果吻合良好。该数学模型可为水利水电截流工程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某水电站枢纽具体工程案例,论述枢纽施工导流中河道截流的设计过程,并对水力参数进行详细计算.工程采用立堵法截流,自左岸向右岸进占,预留龙口宽度为45m,龙口最大截流流速为4.73m/s,最大单宽流量为21.45m3/(s·m),截流采用石渣、块石截流和3 t块石串,平均抛投强度为446 m3/h,最高抛投强度为580 m3/h.  相似文献   

8.
在大江大河上进行截流给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科学、直观地描述和分析截流过程中龙口水力指标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与戗堤进占之间复杂的时空逻辑关系,进而辅助设计和支持决策,是提高设计效率和决策水平的关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可视化技术把截流系统数字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龙口水力指标的动态分析,提出了基于GIS的截流施工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实现了截流过程的逼真预演和多方案的比较分析,从而为截流组织设计与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可视化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介绍云南红河马堵山水电站工程上下游围堰工程施工技术,本工程采用单戗立堵、上、下游围堰戗堤交错进占截流方式,截流分流建筑物为左岸导流隧洞。上、下游围堰相距约700m,河谷断面均为较宽缓的V形谷,上游围堰稍陡,水面宽50m,水深1~3m,河床面高程139.5~145m,堰顶高程164.6m,最大堰高25m;下游围堰略不对称,水面宽393.7ft,水深1~2m,河床面高程139.2~142.2m,堰顶高程153m,最大堰高14m。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主要特点是水深大、流量大截流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是由截流戗堤坍塌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从截流戗堤堤头坍塌的主要引发因素入手,提出了进占堤头失稳的条件,并对这些条件的运用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1.
大型水利工程截流龙口护(垫)底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长江上已实施的3次大规模截流工程的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和原型截流的工程实践;分析讨论了在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的不同截流特征条件下,截流龙口护(垫)底的特性、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堰流理论为基础,提出水口水电站截流期上游围堰堰前水位及龙口和导流明渠分流比的水文预报模型.为水口水电站大江截流作了预报.  相似文献   

13.
高坝洲水电站二期工程截流是在清江上游隔河岩水电站停机控泄下和利用一期完建的底孔作导流的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从而形成了龙口( 宽30m) 小流量(130 m 3/s) ,大落差(261 m ) ,高流速(52m/s) 的特点与国内类似工程相比,难度相对较大,由于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施工,截流取得了圆满成功,为高坝洲第1 台机组比计划提前4 个月发电赢得了宝贵的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三峡深水截流堤头坍塌计算及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峡大江截流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深水截流工程 ,截流成败的关键在于堤头进占安全。为了掌握堤头坍塌规律并指导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实施 ,在给出深水截流堤头坍塌计算式组的基础上 ,针对三峡大江深水截流进行了堤头坍塌计算 ,求出了在不同抛投料粒径、不同稳定坡度和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堤头坍塌长度和体积 ,并点绘成图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坍塌预报。计算及预报成果经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实践验证 ,表明与实际坍塌情况相吻合 ,对保障安全截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闽江福州河段防洪整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闽江下游福州河段近年来河床变化对城市防洪安全的影响。根据历年大量水文、泥沙及河床地形及近两年大范围地形测量和水文测验资料进行数学、物理模型试验及演变分析,对福州河段南北港河床演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北港窄深,分流比逐年增大。南港河床宽浅,从稳定性指标来看,具有游荡特性,枯水时断流。提出了闽江福州河段综合治理的原则,规划了能承受2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岸线,以及控制北港分流的方案,为全面治理该河段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哈拉布拉河水流陡涨陡落、河床狭窄、地质条件的情况,描述了围堰及导流底孔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性气胸抽气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研究方法,对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38例在不同时间段内接受胸穿抽气治疗的闭合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发病至胸穿抽气24h、48h、72h(含72h以上组)一次性肺大部分复张的复张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8%、19%、52%和45%、44%、27%。结论:发病72h后再进行胸穿抽气,可提高一次性肺大部分复张(70%~90%)的复张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运用通航水力学及通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戗堤预进占口门宽度与口门区通航问题,从试验角度论证了预进占口门宽度能满足二期截流施工期长航船队通航要求,同时也说明设计预进占口门宽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