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两代《莺莺传》的悲剧艺术元稹的《莺莺传》和王实甫后来改编的《西厢记》都是古代文学史上歌颂真挚爱情鞭笞封建礼教压迫的不朽名篇。当我们在看完元稹的《莺莺传》之后,总会感到一种失落,一份感叹。很多人会觉得是因为张生与崔莺莺之间那么纯真那么  相似文献   

2.
《莺莺传》是元稹“自寓”之作,高超的叙事技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作品“始乱终弃”的悲剧冲突,却无法扭转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作品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述者与作者的矛盾等3个方面可以看出,爱情在男人和女人的生命中,分量是不对等的,张生的无情与莺莺的多情是造成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莺莺传》看元稹的性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莺传》是唐人小说中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作品之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以致后世涌现出许多改编作品。关于作品主人公张生究竟是谁的问题,至今仍众说纷坛,或以为是张籍,或以为是张珙,或以为是张先,也有人认为非专指一人,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但更为普遍的说法是“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陈寅恪先生也有同样的看法:“《莺莺传》为微之自叙之作,其所谓张生即微之之化名”(《元白诗笺证稿》)。笔者同意鲁迅、陈寅恪先生…  相似文献   

4.
历来认为,导致元杂剧《西厢记》中老夫人与张生、莺莺、红娘之间和张生、莺莺、红娘三者之间这两条线索的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是各不相同的,前者是社会性动因(即外在动因),后者是性格动因(即内在动因)。但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发现,导致这两条线索的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其实是相同的,这一相同的根本动因就是人物之阃诚信与失信的性格矛盾。  相似文献   

5.
唐代元模在他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中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悲剧故事.贞元年间,张生游历蒲州,居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子女路经蒲州,也居寺中.其时,兵上乘主帅之丧而扰乱,崔氏甚惧.张生与牙将之友有交,清源将保护,崔家得免于难。崔氏感张生恩德,宴请张生,并命子女拜见.崔驾尊与张生一见钟情,张生恋慕鸳鸯,不能自己,遂作《春词》二首,托鸳鸯使女红娘通意,茸茸心中虽也爱慕张生,但她拘于封建礼教,不敢贸然接受,反而端眼严密,责其非礼。张生绝望.草骛经过数天的犹豫和痛苦的思想‘1今后,终于夜奔张生,与之相爱.数…  相似文献   

6.
董每戡等学者认为张生跳粉墙是“令人费解”的“千古疑案”:跳墙时,门明明开着。从规定情境看,张生猜出莺诗要他跳墙是不错的,而他跳墙时“户”的突然开启,是红娘的恶作剧,与莺莺无关。因此,所谓疑案应该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红娘是《西厢记》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亮点人物,由于她的倾务相助,莺莺和张生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了自由美好的爱情,显示了红娘不凡的交际才能。红娘语言切合语境,符合交际目的,交际手段是灵活多样,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中的人物生动鲜活,其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张生既有读书人的憨呆,又有青年人的冒失;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也有市井小人的心机。莺莺既有对爱情的憧憬,也有女性的自尊任性。老夫人在崔、张爱情的问题上有着纠结矛盾的心理,甚至连法本长老也并非简单的厚道人。  相似文献   

9.
中韩两国史上在各个领域都自由者广泛的交流,文学作品也是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创作发展而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两国的文学作品有着相似性同时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性。本文选取了《金鳌神话》中的《李生窥墙传》和元稹的《莺莺传》作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分析在不同社会氛围中创作的作品而探究作品创作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元稹的《莺莺传》中塑造的崔莺莺形象美丽、温柔而又痴情,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女性人物世界。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就会发现男权文化语境中的看似天经地义的性别特征和内在美德以及她被遗弃的悲剧根源,都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其自我意识已被男权社会主流意识所抹煞和压制。  相似文献   

11.
陈寅恪认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元稹作《连昌宫词》,呼吁“努力庙谟休用兵”,是12年前同白居易应制举时所持“销兵”说的继续;“休兵”说同于唐穆宗初期宰相萧克、段文昌的“消兵”说,元稹因而得志于朝;与主战派裴度政见对立,故又受到攻击并遭贬;“消兵”说导致朝廷再失河朔。陈说不确。白、萧、段的“消兵”说,指天下军队逃、死不补,自然减员。元稹从无这种主张,所说“销兵革”,指朝廷推诚于下,推敬于外,化解矛盾,消除战争,核实军籍,农战相兼。元稹一向主张并参与镇压藩镇判乱,“努力庙谟休用兵”,是盼望最终太平,不再用兵,这同裴度完全一致。元稹见重于穆宗,并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文才学说;遭裴度等忌眼并因而遭贬,也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勾结宦管理、宰相才干和朝廷遥控五方面因素,还应考虑河朔地区特殊文化背景。元稹“休兵”说不同于萧、段“消兵”说,即便再失河朔是“消兵”说所致,也与元稹无关。  相似文献   

12.
李肇评元稹诗章“淫靡”,是针对元稹诗章语言特色来说的,言其辞采绮丽,而不是指元稹诗章的艳情题材与艳情内容。元稹的“艳诗”主要是为“干教化”而作。杜牧借李戡之口对元稹诗章的指责源于杜牧与元稹的私恨及党派争斗,是不公正的评价。李珏对元稹的污蔑是牛、李两党在政治斗争中相互倾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初识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不由觉得她异常的矫情,做作而扭捏,全不像时下的女子,敢爱敢恨,可是细究一下,却又全在情理之中。莺莺,自不是有几分豪侠的李娃,也不似有几分乡野气的霍小玉.她是一位相国小组,大家闺秀,她所受的教育以及家庭、身份、地位的影响.决定了她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套用剧中一句唱词,莺莺也“好口不应心啊”。  相似文献   

14.
中唐的元稹是货真价实的才子,皇家御封的那种。《旧唐书》记载,当年穆宗皇帝还在东宫为太子的时候,周围的那些女性就特别崇拜元稹,经常诵读元稹的诗歌,并谱成曲传唱,当时皇宫里的人,把元稹呼为"元才子"。而元稹也具备成为明星的外在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15.
元稹贬谪江陵时期,是他诗歌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他“元和体”诗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考察元稹的诗歌,其贬谪江陵时期的“长篇排律”和“小碎诗章”都和荆楚地区的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诗作既包含了诗人自己和中唐诗风转变的若干信息,还反映了当时荆楚地方的风习和中原人对该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见于唐元稹写的小说《莺莺传》。金代时,艺人董解元将这个故事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俗称“董西厢”,其形式属说唱文学。元代王实甫,在《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创作加工成《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其中的第四本第三折(俗称“长亭送别”),曲尽“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情致和意蕴,警绝深至,堪称全剧的“戏眼”,成为辉耀艺坛的千古绝调,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7.
《元稹集》断句之误例析杨军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元稹集》在校理过程中存在有误收、错简、误断和误改等方面的问题,笔者撰有《〈元稹集〉校理中的若干问题》,加以全面讨论。本文仅就断句之误结合例证予以辨析。笔者认为,揭示出误断方面的例证固然有助于提高书稿...  相似文献   

18.
李娜莎 《科技信息》2011,(31):396-396
元稹是一个很丰产的诗人,悼念怀念妻子的诗留下来的就有三十多首,大概是古人写给妻子诗歌最多的一位诗人了,他的许多诗篇都不由自主的有他妻子的影子。元稹与妻子韦丛的爱情堪称楷模,史上写夫妻感情的诗人很多,但是很少能象元稹这样情深之至。本文从元稹的诗及文入手,探究他的内心世界,论述元稹与韦丛感人至深的爱情。  相似文献   

19.
元稹,中唐著名的诗人,有"才子"之称。元稹是位多产作家,其诗歌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描写了社会上的各种人:君主、官员、耕夫、女性等。他诗歌中的女性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阶层,有与元稹朝夕相处的妻妾,有美貌多才的歌姬舞女,有幽居深宫的妃嫔宫女,也有辛劳生活的普通女子,同时还有不忘红尘的女道士,这些女性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批改西厢,有他修辞文本的策略,他视莺莺为完美女性——美貌且知书达礼。为了使莺莺自始至终保持这一形象,金圣叹不惜对原文进行诸多窜改,并加以批语强化他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