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真  李芳  谢瑞阳 《科技信息》2007,(19):145-145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红楼梦》的家喻户晓,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的不仅仅在于它成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或者是作者所运用的高超叙事技巧以及全书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涵,而是贯穿于全书始终的宝黛爱情悲剧。它的广泛传播,集中地反映出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心理;在更深的层次上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和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宝黛爱情的描写是贯穿《红搂梦》全书的中心故事,它在突破旧有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才子佳人、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的同时,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闪烁看朴素民主思想的爱情观。而这两位叛逆者的爱情由于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和家族势力的迫害,以及主人公自身所带有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特性,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个爱情悲剧突破了以往夫贵妻荣的大团圆模式,它的悲剧力量将永远震撼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中的韩爱姐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一生经历磨难颇多,从给达官显贵做妾到沦落娼妓再到爱上陈经济,为他守节,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她从"娼妇"变成"贞妇"。韩爱姐这个人物在《金瓶梅》中是唯一的一个对爱情忠贞的女性,她敢爱敢恨的性格,尤其在那个世风日下的晚明社会里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她的悲剧一生的原因是自己过于悲观;她的悲剧是她对爱情绝望的表现,是对当时社会婚姻制度的控诉。  相似文献   

5.
注定宝黛爱情悲剧的“起誓”语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住宝黛二人对话中的"起誓"特色,分析对话中表达和接受的冲突以及冲突背后的修辞认知特点。从表达与接受的双向互动理论来看,宝玉的誓言一开始就违背了誓言的本质和初衷,"起誓"——表达是无效的,接受是失败的——已注定宝黛的爱情悲剧。宝玉过度起誓的思维风格和公子多情的修辞认知已注定了宝玉的爱情图式是不被黛玉所认可的,黛玉"有了姐姐忘了妹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重新审视爱情经典,更加透彻地感悟二人的悲剧命运,阐释宝黛爱情悲剧的主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龄官是《红楼梦》中刻画得比较成功的次要人物之一,她的性格特质是造成其爱情和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这一形象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内涵,其爱情悲剧在全书整体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娇红记》是中国爱情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部标志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上承《西厢记》、《牡丹亭》等经典杰作,下启《红楼梦》这部煌煌巨著,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爱情文学的发展树起了一杆标尺。《娇红记》爱情描写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动摇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的伦理价值、揭示社会发展本质规律的历史价值和拓展崭新爱情义界的认识价值,也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一出脍炙人口的爱情戏,它还是一部成功的悲剧,自问世以来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扉,具有强烈的悲剧艺术感染力。对爱情义界的创新性开拓,更使它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它所倡导的爱情婚姻原则已经颇具现代性意味。  相似文献   

8.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安娜,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塑造了爱玛这个女性形象。作为大胆追求爱情的悲剧女性,无爱的婚姻与强烈的爱情追求的矛盾,纠结于社会因素的情感困境,都无可厚非地成为了她们走向各自归宿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黄志城 《科技信息》2011,(5):218-218,209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的著名长篇小说,小说中的女主角因自幼受到浪漫主义思想的熏陶,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盲目追求理想的爱情生活,而最终把自已推向堕落的深渊。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本质,警告世人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生活。本论文首先交代清楚《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剧;接着分析爱玛悲剧的根源;最后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10.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1.
从晴雯、婴宁人物形象塑造的"自然美"特征出发,以《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文本和前人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依据,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外貌和性格"自然美"特质相同点的梳理,探寻人物形象塑造背后所受的庄子"自然"思想的影响,以及作者对"晴雯之死"和"婴宁不笑"人物结局的处理所显示的共同思想意蕴,即庄子"任自然"思想与儒家所主导的宗法制相悖,以及凸显的不同艺术效果,即"晴雯之死"构成了《红楼梦》大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达了一定的写实意义,"婴宁不笑"是《聊斋志异》作为志怪小说启示性、戏谑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不朽的文学著作所叙述的爱情故事,结局都是悲剧性的,虽然他们的爱情一样真挚,但因国度不同,人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使这相同的悲剧结局里,有着不同的悲剧内涵,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宝黛爱情结局的叙事处理中,存在着贾宝玉“声音消失”的现象。而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从宝玉“声音”消失的角度入手,可探讨高鹗的创作意图和其所遭遇的困境,亦可观照出其处理方式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中的名篇《霍小玉传》多被定位为爱情悲剧,并突出强调了霍小玉受压迫,被侮辱的形象。可是.由于霍小玉的悲剧根源在于封建社会规范,这一规范所构筑的文化环境同样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群体。因此,《霍小玉传》的悲剧不应该是单维度的,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另外,根据小说各角色身份地位的不同,其悲剧意义也各有指向。  相似文献   

15.
在《红楼梦》和《家》两部小说中,“鸳鸯抗婚”和“鸣凤之死”这两个情节有相似之处——强权逼婚,以悲剧结尾。作为现实主义杰作的两部小说塑造了鸳鸯和鸣凤这两个大家族中的婢女形象。鸳鸯遭遇的逼婚源自于家族内部的“自杀自灭”,呜凤承受的逼婚压力则直指礼教吃人的罪恶;鸳鸯借助贾母的庇护实现了抗婚成功,呜凤则以投湖自杀终结了逼婚阴谋;鸳鸯抗婚是一曲女奴悲歌,承载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文本意蕴;呜凤之死是一幕爱情悲剧,也成就了青年觉醒的丈本主题。  相似文献   

16.
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讲述了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都市文明对乡村文明、文明对自然的胜利,造成这个凄婉哀伤的爱情悲剧。重新审视文明与自然的冲突,是这篇小说传达出的生态呼唤,如果历史的发展要以文明战胜自然为代价,其结果必然是整个人类的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17.
吴倩倩  王欢 《科技信息》2013,(9):245-245,286
自1784年《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小说问世至今,国内外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浪潮此起彼伏。本文通过对王际真和麦克休《红楼梦》节译本宝黛语言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宝黛语言描写的节译对人物塑造起到何种作用,从翻译的文化视角探讨人物语言的节译动机。  相似文献   

18.
郭岸 《世界博览》2012,(16):84-84
正《红楼梦》翻译成英文后有2500页,400多个人物也让读者一头雾水。陈宝琳决心将其简化改写。中国人熟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却不为西方所知,原因可能是这部中国古典著作翻译成英文后有2500页,书中涉及到400多个人物,让普通的西方读者望而却步。不过很快,英语世界的读者就要看到一部另类的《红楼梦》了。同名小说7月在美国出版,作者  相似文献   

19.
香菱,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同时也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红楼梦》中大约描写了二百多个女子,香菱是开卷第一个出场的女儿形象,后来在第一百二十回中,又以甄士隐“引渡”她到“太虚幻境”销账而结束全书。作者在第四、四十八、五十、六十二、七十九、八十、一百、一百零三、一百二十等回目中,都写到香菱,特别是在四十八、六十二、七十九、八十等几回中,集中地描写了她。她的悲剧命运,象征着全书中薄命女儿们群体悲剧的命运。由她的被拐、被转卖,引出了贾雨村这个贯串《红楼梦》全书的贵族官僚的典型代表,引出了“护官符”,揭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互相勾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封建贵族网络关系,从而深化了全书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因此,在对《红楼梦》的人物进行研究中,专门对香菱这个人物作一些研究,我以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卷语。小说的主线是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即安娜受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影响,冲出不道德的家庭,试图重新建立一个以爱情为基础的合乎道德的家庭,但她失败了。安娜的悲剧是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造成的,安娜的悲剧对社会有巨大的批判力量。但是,不可否认导致安娜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