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新友 《汉中科技》2006,(2):44-44,49
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具有省种、省工、错开农时等特点,能有效增加玉米苗期有效积温,从而扩大了玉米杂交种的种植范围和面积,提高了单产。但是,一些地方育苗时间偏长,苗龄偏大,大小苗混栽,移栽质量差,栽后管理粗放,导致产量不高。作者根据多年推广实践,围绕提高移栽质量和移栽成活率,总结出移栽及管理技术,达到壮苗、壮杆、大穗、高产之目标。  相似文献   

2.
周德新  郭学建 《遵义科技》1999,27(4):38-41,31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过程中,在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的基础上,改营养块双株育苗双株移栽为营养球(块)单株育苗单株定向移栽,可有效降低空秆率,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肥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平均亩产分别比营养块单株育苗定向移载增产4.72%,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地苛增产14.93%,遵义3号在生产上适宜种植密度为3400-3600株/667m^2。  相似文献   

3.
对玉米4种不同种植方式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张军钱,林秀峰,景东田(平凉地区农技站744000)近年来我区先后引入示范、推广了玉米地膜覆盖、地膜撮种、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这些技术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为综合评价这4种种植方式的栽培效果、合理布局和...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棉花套栽种植模式为对照,设置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产量和两熟效益.结果表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均最高;麦后基质育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低于套栽棉,但略高于麦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麦后中熟直播棉产量和效益均最低,麦后早熟直播棉产量与麦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但效益与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相当.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形势下,麦棉套栽种植方式必将会被生产淘汰,麦后棉适宜于机械化与轻简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王有庆 《青海大学学报》2002,20(5):36-37,44
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研究了育苗移栽和直播覆膜护苗两种方法对西宁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播覆膜护苗方法可以消除移栽产生的缓苗影响,使玉米开花期提前,单株叶面积增大,灌浆时间延长,与育苗移栽相比,增产效果达17.08%。  相似文献   

6.
吴步梅  代立兰  徐琼 《甘肃科技》2009,25(18):149-150
通过对高海拔灌溉地区玉米不同育苗及定植时间,不同栽培方式与地膜直播的试验,观察了各处理对玉米产量和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露地移栽还是地膜移栽成熟度及产量均优于地膜直播,而且由于5月初避开晚霜危害,为最佳移栽时间。  相似文献   

7.
秸秆育苗钵栽植双季鲜食玉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糯玉米以鲜穗出售,其经济效益与有效穗长相关.试验利用秸秆育苗钵以1株/穴、2株/穴、3株/穴技术进行移栽,延长生长期.实现一年双季鲜食玉米的生产.结果表明,合格穗率与1株/穴差异不显著,经济产量基本持平,同时,移栽省时省工,经济效益显著,节水效果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玉米育苗移栽是利用青苗盘对玉米进行保护地育苗,待霜期过后,将玉米幼苗移栽于大田,完成幼苗的生长阶段,这种方法可延长玉米生育期20天左右,增加有效积温200-300度,向前赶一个积温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与提早成熟的效果.可使玉米增产40%左右。为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开创了新途径。一、育苗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苗床位置: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且干燥,水源充足.能排能灌,交通方便,防风条件好,床上、肥源较近地方,设置风障加以保护。2.育苗棚规格:大、中、小棚均可,以开闭式中棚为宜,中棚具有成本合适,操作方便,即脊柱…  相似文献   

9.
用玉米秆育苗杯进行棉花育苗和玉米育苗,制3000多个,比泥制育苗杯提高工效4—5倍,移栽后不缓苗,成活率高。具体方法:原料丰富,制作简单,工效高,每人每天可而且出苗快,苗壮,运输省工,移栽方便,1.选秆切秆:选择核桃粗的玉米秆切去两头留中间,用刀切成一寸至一寸半长的短节,这就是玉米秆育苗杯。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田直播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与育苗移栽对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较同期直播(5月2日)收获期提前4 d,鲜穗产量增加18.0%;育苗移栽膜地收获期较直播提前5 d,鲜穗产量略低于覆膜种植而较直播提高15.4%;育苗移栽露地不仅收获期未能提前,而且鲜穗产量较直播低8.3%.各处理相比,移栽具有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的效应,覆膜(包括移栽膜地)则有提高产量和降低秃尖长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92 ̄1993年对79645大豆品系的引种栽培,了解其在西宁地区的生育规律产量情况。在观察过程中,对大豆的株高,叶片数,顶小叶面积作了详细记载分析,在考种得出主茎粗度,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分枝数,百粒重,单位面积产量,适用于指导西宁地区的大豆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冀东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2个夏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与9个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出籽率与夏玉米产量关联度最大,说明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生态区夏玉米生产中,提高果穗的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同时选择株高适宜、出籽率较高的品种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播种时期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过程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勃等四个春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分析了播种时期对西宁地区春小麦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期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过程和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没有显著影响。晚播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西宁地区播期晚至4月15日粒重也有增加趋势,但随着播期推迟,春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环西宁地区区域背景、区域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城镇”综合集成,“组团-环线”链式空间结构模式,对环西宁地区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即强化一个旅游中心:西宁———中国夏都旅游中心;开辟两条旅游环线:青海湖环线与(黄)河湟(水)谷地环线;打造三大旅游片区:青海湖———梦幻天海旅游片区,(黄)河湟(水)谷地———碧水丹山、文化长廊旅游片区,祁连山———八宝祁连旅游片区;重点开发17个旅游组团的“1-2-3-17”总体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西宁市创新企业的发展能够推动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创新产业的发展.本文以西宁市主城区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空间集聚程度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索西宁市创新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旨在通过研究创新企业集聚,推动西宁市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宁市创新载体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西宁市创新载体呈现"主核心区+双次中心区+周边分散"的空间格局;西宁市创新企业的集聚受多因素共同影响,不同行政区影响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7.
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选择青石山和砂石山设立两处试验地、4个区组,开展了侧柏、黑松等8个树种贫瘠荒山直播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均能用于荒山大面积直播造林,提前整地和施用土壤保水剂都能显著地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保存率和苗木生长量,研究了两种立地条件下侧柏、刺槐直播造林土壤保水剂最佳施用剂量,覆草和间苗定苗亦能明显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从粮食生产的条件和现状、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分别对湖北省平原湖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从粮食生产任务,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以及合理调整农业结构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平原湖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温室内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全生育期内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生育、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可提高土壤保墒能力,促进玉米植株中后期生长发育以及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重;与无覆盖相比,秸秆覆盖处理玉米在正常供水和严重水分胁迫时其产量分别增长4.1%和7.5%;在相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秸秆覆盖对玉米叶片基础荧光无明显的影响;在水分胁迫前以及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后,秸秆覆盖对叶片最大荧光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