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1,(3):38-42
北派布袋木偶是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孕育生成的艺术瑰宝,以漳州地区徐派、许派及其传人的创作为代表,雕刻技巧各异,既有师徒相继,也有家族传承,木偶制作工序精细入微,为适应现代演出需要,不断革新技术,创造多元化舞台造型,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17,(1):14-18
地域文化形象代表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开发具有地域文化形象为原型的漳州木偶文创产品,不仅利于木偶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强化了地域文化符号,促进地域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因此,应寻求产业与多元文化融合的产品开发策略,提炼木偶艺术特点,融入旅游、制造等产业,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借力闽台之间交流合作,提升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3.
漳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其它地区所罕见的。漳州木版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多种多样的构图方式、独到的线条运用、特殊的套色与印制技艺,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漳州木版年画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漳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其它地区所罕见的.漳州木版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多种多样的构图方式、独到的线条运用、特殊的套色与印制技艺,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漳州木版年画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来自"国家级葫芦艺术之乡"的东昌雕刻葫芦,种类和工艺非常丰富,可以基于作品艺术等级、器形、雕刻工艺手法三个方面进行分类。东昌雕刻葫芦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兴盛,极富美学魅力,器形饱满极具造型之美,装饰和雕刻工艺极为丰富,雕刻过程非常规范,颇具工艺之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承载力。其内涵来源于世俗生活,作品服务于世俗生活,颇受大众喜爱。从作品艺术等级、器形、雕刻手法三个方面概括了东昌雕刻葫芦的种类,并从造型、工艺、内涵及寓意上阐述了其美学特征,旨在为民间工艺美术保护提供学术和经验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7,(4):58-63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地方方言进行创作,并以儿童为传播主体进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文化特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漳州民间童谣的起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闽南语童谣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种类丰富,彰显各地地方特色,漳州木版年画亦为其中独具特色的一支。目前学术界关于漳州木版年画的色彩研究更多停留在形式的分析,很少有人对漳州木版年画色彩应用的背后成因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更深层次地从技术性、时代背景、经济条件、起居环境等方面挖掘它们对漳州木版年画用色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探析漳州木版年画具有独特性的原因,进而更加透彻地了解漳州木版年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大鼓凉伞”是流行于漳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借助民族音乐学、民族舞蹈学、舞蹈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民间舞“大鼓凉伞”进行探讨,可归纳出有浓郁区域特色的若干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鄄城北王召苏述御史牌坊是山东仅存的几座明代石牌坊之一,在牌坊的雕刻中,除了体现丰富的汉族文化外,还保留着众多元代蒙族的文化特征。以苏述御史牌坊的雕刻艺术为对象,对其背景、题材、技法和艺术特征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竹马戏是漳州古老的地方戏曲,导源于唐宋的竹马灯舞蹈,这一历史悠久的“戏曲活化石”前后流行800余年。竹马戏在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营养成分中丰富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明清时期竹马戏由闽南移民传入台湾.成为台湾民间文艺表演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