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混酸剥离法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CNNS),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对CNNS的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混酸剥离法可以成功实现CNNS的制备,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所制备的CNNS的荧光量子产率达到19.3%,且其荧光激发不依赖于发射,同时,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测试其性能,发现其导电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步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微纳材料CH3NH3PbX3(X=Cl,Br,I),得到分散性良好且形貌不同的微纳结构,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显微镜对3种钙钛矿微纳材料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材料的纯度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材料的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并对3种材料发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微纳材料作为一种发光材料在发光二极管、激光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在修饰有ZnO种子层的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出ZnO纳米片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ZnO纳米片为六方纤锌矿型单晶结构,具有沿<101ˉ0>方向的择优取向,其室温下的光致发光谱由尖锐的紫外发光峰(380 nm处)和较宽的可见发光带组成,其中可见光发射可以拟合为中心分别位于550、620和760 nm处的3个发光峰。  相似文献   

4.
用巯基丙酸(MPA)作为稳定剂,合成了水溶性的MPA-CdSe量子点,研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量子点性能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RD等方法分别对其结构、分散性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5h时,所合成的MPA-CdSe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纳米尺寸约2~3nm),且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其量子产率可达83%.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相微乳液法制备了负载油溶性染料2,5-二[4-(2-N,N-二苯胺苯乙烯基)苯基]-1,3,4-噁二唑(PASPO)的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示,荧光纳米粒子呈单分散球形,平均粒径约为30 nm.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染料PASPO和荧光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发现其光谱基本...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与燃烧法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TeO2:Eu3+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LS)对材料的物相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Eu3+的掺入基本不改变样品的晶型,主要激发峰位于紫外可见光区的390 nm及447 nm波长处,发射峰位于可见光区592 nm和616 nm...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热方法,合成了直径约30nm的ZnO纳米棒并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还研究了他们的光学性质,如:室温下的光致发光谱以及温度依赖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结果显示,反应溶液的pH值修饰了ZnO纳米棒的长径比.观测到了ZnO纳米棒中源自激子的紫外发光(3.2eV)和来自于深能级缺陷的可见发光(2.0eV).根据变温发射光谱,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参数,如:激子的爱因斯坦温度及深能级的热激活能等.  相似文献   

8.
纳米HgS/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酸汞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在聚苯乙烯(PS)溶液中制备出分散均匀的纳米硫化汞与聚苯乙烯的复合物.利用X线衍射(XRD)、电子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红外光谱(FT-IR)研究HgS和聚苯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的测试研究纳米晶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复合材料中HgS直径在15 nm以下,为立方闪锌矿构型,纳米晶和基质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力.此外,该复合材料还表现出良好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碱性条件下,以β乳球蛋白(β-LG)为还原剂,直接原位还原氯金酸制备了荧光金纳米簇.通过调控氯金酸的用量,获得了红色和黄色两种荧光金纳米簇,并对其光学性质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系统考察了这两种金纳米簇对β-LG聚集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在这两种体系中,被吸附在金纳米簇表面的β-LG蛋白量不同,导致其对β-LG聚集的抑制作用也不同,即红色荧光金纳米簇可抑制β乳球蛋白聚集生长期,而黄色荧光金纳米簇则可抑制其成核期.  相似文献   

10.
蓝色荧光硫化锌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扩散掺氯的方法,制备了在室温紫外光激发下发射蓝色荧光的硫化锌粉末荧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不同扩散温度下得到的样品的晶格结构和形貌;用荧光光谱(PL)仪测量了不同扩散温度下制备的样品的荧光光谱,得出700~1 000℃是扩散掺杂氯制备蓝色荧光硫化锌材料的温度条件,并对发光样品的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光原位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Ag沉积的氯氧化铋(Ag/Bi12O17Cl2)二元复合半导体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实了样品中存在Ag单质,由于Ag颗粒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使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图中可见光吸收能力明显增强,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表明制备的材料具有纳米片堆积形成的三维立体形貌。与纯Bi12O17Cl2样品相比,复合材料可见光照射下对甲苯醇的光催化选择性氧化性能明显增强,这主要与复合材料中形成了金属−半导体异质结以及Ag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油酸为稳定剂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镧系掺杂NaYF_4∶Yb/Er上转换纳米发光材料(UCNPs).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包括水热温度、时间以及反应物与溶剂的量,改变纳米晶体的晶相、形状和尺寸;优化实验条件,得到了适合生物应用的小尺寸、单分散β-NaYF_4∶Yb/Er纳米发光材料;分析了其不同形貌的生长机理;并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仪等表征样品的相组成、形貌、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发光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使用Cu2+-EDTA配合物和不同浓度的Na2SeSO3溶液,利用水热法制得了粒径均匀(边长约为700 nm,厚度约为200 nm)的六方相CuSe纳米片和纳米棒簇.在XRD,SEM,TEM表征结果的基础上,对CuSe纳米片和纳米棒簇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我们发现Cu2+-EDTA的使用对纳米片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了研究产品的光学性质,使用了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其Eg=2.5e V,在λ=249 nm的激光激发下,在306 nm出现了明显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活性炭直接还原In2O3粉末的热蒸发法,制得大量直径约40~300 nm的In2O3纳米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EDS能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表面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纳米线为In2O3.用荧光光谱仪研究其发光特性,得知所得产物在室温下存在较强的蓝绿发光和紫外发光现象,同时结合实验条件对合成In2O3纳米线的生长机理和光致发光机制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含稀土铕配合物的PVP薄膜的制备及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含有稀土配合物Eu(TTA)3·3H2O和Eu(TTA)3phen·H2O的高分子基质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薄膜,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研究其荧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制得的PVP薄膜中稀土铕的有机配合物含量较高,且具有非常优良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无水氯化钙、稀土硝酸盐、正辛醇为原料,以正辛胺和油酸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形貌均匀的CaGd_3F_(11):Eu~(3+)纳米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纳米晶的粒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aGd3F11纳米晶的结晶度良好且尺寸均匀(约5nm),其作为基质材料,掺杂Eu3+表现出很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利用LSS(Liquid-Solid-Solution)方法,通过改变稀土元素Tb~(3+)离子的掺杂浓度,制备了一系列晶粒尺寸小、形貌均匀的Tb~(3+)离子掺杂CaF_2纳米晶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表征制备样品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光致发光光谱(PL)表征不同掺杂浓度下样品的发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保持立方萤石结构,无其他杂质相.光致发光测试表明Tb~(3+)离子最佳掺杂浓度为10%;在325 nm波长激发下,在545 nm有最强绿光发光峰,杰出的荧光特性使Tb~(3+)离子掺杂CaF_2纳米晶粒在荧光标记应用中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绿色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以LED灯作为光源,采用光诱导法成功制备了高产率的银纳米片,运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跟踪银纳米片制备液的吸光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了光照强度、柠檬酸钠用量和过氧化氢用量对银纳米片形貌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光照强度是提高银纳米片的产率和保持其尺寸均一性的关键;柠檬酸钠能促进银纳米片的生成,但用量过多反而不利于制备均匀的银纳米片;过氧化氢的适量加入能使银纳米片更加均匀,但过量时产物中易出现其他形貌的银纳米颗粒,从而降低银纳米片的产率.  相似文献   

20.
以硫酸为电解液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多孔氧化铝模板,再通过向模板中掺杂铬离子制成了具有发光性能的纳米模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表明样品具有纳米孔洞结构,X-射线衍射表明样品具有Ⅱ-Al2O3,物相,微区发光光谱研究表明材料在693nm附近具有强烈的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