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化移情对有着两次交际过程的翻译有重要意义.文化移情能促使译者或目的语读者通过源语文化的框架和利用源语文化的感知去解读源语文本或译本,从而使译本更准确地表达源语文本,读者所得反应更接近源语文本读者的反应.移情还能使译者设身处地地为潜在的读者着想,从而确保读者能够正确解读译本,使翻译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的笔法与中华文化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笔法产生、发展、演变的母体,中国书法笔法的各个层面,诸如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心态文化层面等无不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烙印,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和深深的根性支撑。  相似文献   

3.
商务印书馆在编撰语文教科书时始终坚持正确的编辑理念,编撰优秀的语文教科书,并形成完备的语文教科书体系,这是商务人给语文教科书近代化的巨大贡献.语文教科书的变革不仅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物化层面上,更反映在语文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等精神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加强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与文化素养积蕴的同时,强调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阅读是语文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就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为什么要在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性阅读及如何实施作一个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卫光 《科技资讯》2007,(26):103-104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难点是语文教学课时的大量削减甚至取消了语文课.对于这一难点问题不能拘囿于课堂教学的层面来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而应当另辟蹊径,从更广阔的层面上来思考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文章提出了突破高职语文教学改革难点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细节关怀,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从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的细微处对学生实施的人文关怀,是对学生人格修养、学习兴趣、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关照和呵护.细节关怀有着以小见大和隐藏性、渗透性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的细节关怀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契机,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土壤,是师生交流的枢纽.细节关怀的实施首先是教师要有发自思想深处的对学生的关爱、宽容;其次才是操作层面的教学机智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中的"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与语文接受性学习共同构成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是由学习语文知识到挖掘文化精神以塑造完美人格的过程,它以大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为背景,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依据,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己任,以实现人文教育功能为目的,从而决定了大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文化定位,这与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文化视觉入手,主要探究在拉拉队运动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及传统文化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拉拉队过程中的价值体现,明确拉拉队运动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提高我国拉拉队的文化层次,为建设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训练及比赛为一体的拉拉队做出自己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拉拉队运动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无形之中对其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拉拉队员精神层面上的影响;对拉拉队物质层面上的影响;对拉拉队方法论层面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格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人格是个体的人在接受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征——言语活动,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语文教育的战略性目标.语文教育为人格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语文教育中塑造人格应遵循的原则是:主动参与原则、个性化原则和交往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史永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2):151-152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中西体育文化交流的标志性成果,其过程蕴涵了中西体育文化之间的长期交往与碰撞.从文化的物质技术层面、组织制度层面以及思想价值层面等方面对中西体育文化差异进行研究,并指出在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下中西体育文化需要相互认同与差异整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中的错误(主要是用词方面)做一个索引,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醒读者注意:汉语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准确性,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上下义关系一度是语义学和二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思维和文化的角度对汉英名词性上下义关系进行分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用“X+3”上下义模型分析语料,发现汉英名词性下义词在基本级和变称级上的构词法有差异。差异表明,汉语文化是综合、直觉和意象的,而英语文化是分析、理智和逻辑的。  相似文献   

13.
周蕾 《科技信息》2011,(1):I0232-I0233
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一直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其他成分更具典型性。本文在理解英汉习语的特点和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浅析英汉习语在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三种针对形象处理的翻译英汉习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翻译家朱生豪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哈姆莱特》译人中国。从该剧本诞生的社会语境、译人中国的时代语境和译者个人的翻译目的乃至译本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综合来看,《哈姆莱特》译本在中国抗战的大环境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5.
经济生活模式与英汉习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语言的缩影。大部分习语来自普通老百姓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经历,反映出经济文化等对语言的巨大影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残留在习语当中。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来揭示中英两民族早期不同的经济生活模式以及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6.
刘丽妍 《科技信息》2013,(19):217-217
在"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被提出十年后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边缘化境地并未得到实际的改善。如今,经济全球化日益突出,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承载着它的文化,正猛烈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导入变得迫在眉睫。本文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提出母语文化导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汉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典故携带着自身独特的文化意蕴贯穿了整个文学创作的历史,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定型为汉语言中一类特殊的语料群。早期对典故的体认在修辞学的框架中起步,虽时人对其态度褒贬不一,但随历朝用事实践的发展,古代诗话、文论中亦不乏对其运用细则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运用的方法、要求和禁忌方面。进入20世纪,学人继而对典故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涉及到内涵界定、与成语熟语等的关系、典故辞书编纂及其文化蕴含诸方面,并且对文学作品中具体的典故运用实践从不同角度予以了分析、评价,多具美学色彩。  相似文献   

18.
从语用失误现象看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跨化交际活动中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探讨和分析藏、汉与英语言化的差异。并从语言的层面,诠释化在跨化交际中所蕴含的多样性和内在丰富性以及语言与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阅读审美——华裔生文化认同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落地生根的海外华裔生的文化认同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特征,所以他们在学习汉语时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国人的文化认同有着路径依赖的不同。华文教育应在满足海外华人学习汉语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汉语思维能力的养成构筑通往文化认同的桥梁。要达到此目的,就必然要加大阅读教学的研究力度,促进学生用中国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生发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意识,在审美的愉悦中提升对祖籍国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的对外开放,已经在中国造成了深刻的文化转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原有的文化归属感日渐式微.这种文化的转型不是可以避免的,也不是非自然的,因而那种用"回归"传统文化的办法来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张是没有出路的.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什么精神文化资源,只要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就都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鲜活内容.因此,即便是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强权主义对我们的遏制、分化,文化自负也是不可取的.文化的自我批判(如鲁迅)永远要比文化的自高自大(如辜鸿铭)要高明得多,也要现实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