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确处理中美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处理好中美关系,必须对中美关系作出三点理性判断:1中美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2中美不可能成为敌对国家;3中美关系将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2.
袁鹏 《世界知识》2012,(2):48-49
2011年的突破与2009年高开高走和2010年波折不断相比,2011年中美关系总体来看显得更加微妙和复杂,2012年可能更为关键.2011年胡主席访美之后,中美双方确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新框架,成为观察中美关系走向的一个新起点.这一新框架或新定位第一次明确了中美关系是合作伙伴,不希望成为竞争伙伴.既然是合作伙伴,前提是相互尊重,目标就是互利共赢,所以就有了这一特定的提法.这是对过去30年中美关系画了一个分号,也为中美关系的未来确立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中美关系时而波谲云诡,时而柳暗花明,这种矛盾的现象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10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法案,人们期待这一法案的通过能成为中美关系的经贸纽带,成为中美关系全面发展的“润滑剂”。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基础。然而就在 PNTR 法案通过的十几天前,克林顿政府宣布向台湾出售大批先进武器,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问题——台湾问题再次凸显,它在人们的心头又留下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PNTR 通过之后,如何看待中美关系?日前,我们在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简称南大霍大中美中心)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中美文化中心的学生是来自中美(以及少量第三国或地区)各大院校的硕士生或相当于硕士水平的学生。在讨论会上,中外师生们阐述了他们对PNTR 通过后中美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论述越南战争扩大化和美国最后不得不从越南脱身对中美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越南战争直接导致并加深了中美间的持续对抗;结束越南战争、解决越南问题又成为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基础,它促进了中美两国间的缓和.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即将对美国进行的正式国事访问将会重申共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调。尽管这个访问早在9个月前就已宣布,但对于中美关系走向的争议却可能在未来数年都难以平息。一些悲观的人士甚至宣称,中美关系已经走到"十字路口",有发生方向性转折的风险;更多的人则相信,有了经贸关系等"压舱石",中美关系在过去几十年已经"熨平"了剧烈波动,但今天显然需要面对新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不只在中美之间。无论怎样,正如两国的领导人和战略家近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6.
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必须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大国的崛起必然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改变世界外交的格局.中美经济竞合的道路是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中美之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实质就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经济竞争与合作,以经济竞合逐步发展为经济聚合,共创中美经济的双盈局面.  相似文献   

7.
中美双方拥有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过去四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在总体保持稳定基础上取得重要积极进展.双方高层和各级别交往对话密切有效,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分歧摩擦得到妥善处理.未来四年,中美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一是中美均致力于建设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两国元首就此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美通过高层交往、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渠道就此深入沟通,有关共识和努力方向更加明确,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国参议院参议员及其领袖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中美之间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中美国参议院及其参议员们的立场观点及其决策作用,通过赋值编制美国参议院对华关系指数,并配合案例分析说明指数变化与中美关系呈正相关,以此来把握中美之间的关系走势,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在中美交往当中更好地把握机遇,赢得发展.  相似文献   

9.
整整4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签订了《上海公报》,对抗了20余年的两个大国又开始走到一起.摄影师手中的相机帮我们记录了这一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进程.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们通过照片看到的历史场景与实际情况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因为记录中美关系缓和的几张著名照片都经历了“修版”的过程.40年后,通过比对这些“修版照”重新回顾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既饶有兴味,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它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一对影响世界的大国关系。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举足轻重,中美关系的阴晴冷暖对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