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09,(34):I0117-I0117
全国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主题主线,并且紧密结合热点问题,注重能力的培养,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型本科转型背景下,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将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大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其独特、有效的教学途径。该文分析了"纲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了通过"纲要"教学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国家为高校大学生新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形势下国家重视历史教育的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程的性质、体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这门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特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10,(25):I0151-I0151,I0118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中,历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新形势下对历史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充分利用课程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大学生通过对国情、历史的全面深入了解,培养大学生们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化讲授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芝 《科技信息》2008,(34):207-207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本科生从2006级起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它所承担的功能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就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要求,不断进行教学专题化教学改革,并注重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与专题化讲授关系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使这门新的课程在整体上达到优化。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现代教育价值,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其教学。长沙素有"山水洲城"、"道南正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潇湘洙泗"、"革命圣地"等美誉,丰富的地下遗址,星罗棋布的地上遗存,浩如烟海的文人遗墨和名胜古迹等,汇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宝库。若将长沙地方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融合,能拉近我校学生与纲要课程的距离,加强和改进我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地方文化资源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面对以下五大关系:一是思想观点上是与非的关系;二是大学理论课与中学历史课的关系;三是政治理论课与历史专业课的关系;四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五是理论灌输与思维启发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五大关系,该课程的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思想理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不仅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帮助大学生做到了解国史、国情、深刻地体会"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不仅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体会"三个选择",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讲授,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文章论述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以及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职物理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3个方面分析了高职物理课程教学的优化,探讨了案例教学等4种常用具体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案例教学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两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经济法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校"两课"案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两课”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引入“两课”案例教学方法,作为改革传统“两课”教学方法的一种探索。其指导思想是,以大学生为中心,发挥“两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以“专题”作为“两课”案例教学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兴奋点,讲好理论的基本点,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坚定信念”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增强学生对于真假、善恶、美丑的鉴别能力及审美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近几年来,西藏大学的“大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从教学体制和教学手段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认为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使这门课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揭示数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优化思维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简约性和单纯性、迁移性和发展性、广泛性和严密性,从结构的观点出发设计和实施教学,有利于完善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勇 《潍坊学院学报》2006,6(6):149-151
利用教学实验法将“纲要信号”教学法与传统教法进行了对比性教学实验,并对教学实验的结果利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教法相比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王燕 《山西科技》2009,(3):52-52
文章着重讨论了《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既要对理论教学改革,还要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贯彻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关键。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总结了如何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一些做法,如:巧妙制造课堂悬念;合理设计问题梯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媒体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东盟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越来越多领域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的形势下,开设"东盟国家文化"课程并将其纳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通过英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在了解东盟各国社会与文化的同时,开阔其视野并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东盟国家文化"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从教材选定或编写、课后学习资源的建设、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积极性的激发、上课方式的酝酿到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付出难以计量的时间、精力和汗水。  相似文献   

20.
该文就如何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问题,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以事实说明了其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