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基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实际施工中,如场地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如何确保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采取何种基坑支护形式成为了施工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例,阐述桩锚结合基坑支护施工在成都地区的应用,并且阐述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促进桩锚结合基坑支护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深基坑地面沉降量和围护桩水平位移量大的问题,对其施工管理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基坑支护工艺方案的选择、场地平整与放线定位、基坑变形监测与管理,提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通过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对其管理效果分析得出,深基坑地面沉降和围护桩水平位移均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促进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3.
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在控制基坑边壁侧移变形,减小环境影响,降低基坑支护施工难度,加快施工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是目前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之一.本文在比较桩锚与土钉各自技术特点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受力变形的发展过程,提出了联合支护结构中土压力的分配机制,为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4.
廖丽凤 《广东科技》2013,(14):166-16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个城市的大型和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基础工程呈现出场地越来越紧凑、基坑越来越深、规模越来越大等特点。钢板桩+钢构内支撑支护体系支护整体刚度高,基坑开挖时坑侧土体变形位移较小,安全有充分保证;工艺技术成熟,施工简便,工期合理;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可将钢板桩拔出,总造价较低,性价比较高。本文就钢板桩+钢构内支撑支护体系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合肥金色梧桐二期基坑支护设计为例,支护结构采用排桩(旋挖桩)+内支撑支护垂直开挖,桩间土旋喷桩支护,支护体系外侧设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管井降水,基坑内管井疏干排水,内支撑刚度采用协同计算结果。实际应用证明,该支护体系安全可靠,达到预期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10):1672-1677
基坑开挖以及基坑支护是目前基坑工程中需迫切解决的工程难题,当前多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常用支护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模型,对西安某基坑工程的排桩+锚杆和连续墙支护等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锚杆+排桩支护作用下,桩基的整体位移较大,单根桩身弯曲变形较小;内支撑连续墙支护的情况下,桩基的整体位移较小,没有明显的弯曲变形但出现倾斜现象.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最终采用整体刚度较大的连续墙(排桩)加内支撑的支护方案,或直接采用地下施工结构的"逆作法"施工方案.该支护体系能够提供主动的支护力,有效阻挡土体的侧向位移,将基坑开挖导致对周围的影响效应减至最小.通过对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模拟分析,对实际工程以及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政忠 《科技信息》2010,(23):I0365-I0365,I0354
下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防水加强型喷锚网的基坑支护施工提供了垂直支护方案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中结合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部二期7号、8号楼实际情况,阐述了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支护工程采用旋挖钻施工咬合桩的支护方式,重点介绍了旋挖钻施工咬合桩成孔垂直度的控制方法,旨在为基坑咬合桩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场地狭小的情况下,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层搅拌桩加插钢解决了止水和受力两个问题,质量可靠,费用节省,施工速度快,值得推广应用,本结合南京某娱乐中心工程首次采用深层搅拌桩加插钢管基坑支护结构成功的经验,介绍其设计和施工技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吕娇娇 《科技资讯》2015,13(4):51-52
天津地铁1号线东延伸线洪泥河桥站为地下两层框架结构,主体结构基坑宽20.7m,基坑深约16m。该场地站址及周边为农田和鱼塘,上部地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存在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层。车站基坑施工可采取两种支护结构形式,第一种为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形式,第二种为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的支护结构形式。该文对这两种基坑支护形式从技术、经济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场地条件下地下连续墙的支护形式从技术、经济两方面均优于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的支护结构形式,因此该车站基坑最终采用地下连续墙的支护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1.
黄曼 《工程与建设》2022,(2):380-382
在高层建筑中,基坑支护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基础结构稳定性的关键要素,因此有必要在设计工作中,对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与优化,从而实现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完善.为减小高层建筑施工沉降,开展对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设计的研究.在明确基坑支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基础上,通过基于施工场地地质条件的支护结构选择、基坑支护施工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12.
钢板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应用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乾 《科技资讯》2009,(16):36-36
在各类基坑支护方式中钢板桩支护以其具有安全可靠、施工便捷、环保、节能等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实践,对钢板桩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做一简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硬土场地基坑变形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阳光雅居4期基坑工程处于硬土场地中,基坑开挖深度5.7 m,局部7.0 m,围护体系采用了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土钉墙2种支护结构形式.施工过程中分别对桩项圈梁水平位移、土钉墙墙顶水平位移、围护桩桩侧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沉降、邻近道路沉降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监测.依据硬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本次基坑变形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硬土场地中快速挖土卸载,可致使基坑支护结构产生明显水平位移,而周围土体水平位移相对较小,由于两者变形不协调,通常导致支护结构和土体间出现裂缝;硬土场地中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建筑物和道路沉降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以及场地地质勘擦资料,设计了开挖深度为5.70 m的淤泥质基坑的钻孔灌注桩支护,坑壁止水问题由桩间旋喷水泥浆解决.具体计算了桩的基坑的内外侧最大弯矩,最大剪力,桩的配筋,桩顶位移,以及基坑的整体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目前基础施工已顺利完工,表明本设计已取得成功,并且较好地实现了安全与经济指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石家庄市某厂综合楼工程基坑场地狭小、开挖深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 ,采用单层支撑 -锚拉式排桩方案进行基坑支护 ,并优选了施工方案 ,使基坑工程达到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邯郸中心医院病房楼基坑为例,对挡墙支护、悬臂桩支护、桩锚支护和土钉墙支护等支护方法进行了设计计算,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给出了最优的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偏柱 《科技信息》2013,(16):362-362
本文分析了某化粪池工程施工场地情况,提出了钢板桩和深层搅拌桩基坑支护方法,对这两种支护方法及其构造要求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支护效果安全可靠,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为岩土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具有稳固和支撑的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的问题,要详细分析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和应用类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下管线干扰性强、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强烈,技术类型包括土钉墙技术、锚杆支护技术、旋喷桩技术、钻孔灌注桩技术、内支撑梁支...  相似文献   

19.
按对称受荷工况设计的某下沉式隧道基坑支护结构,因场地环境复杂,实际受到非对称荷载作用,致使基坑施工中支护结构的安全问题不易确定。通过适时监测,较好地解决了该基坑施工的安全控制和设计调整问题,为类似基坑的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开挖阶段双排桩支护体系位移、应力、应变变化规律,为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施工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Midas GTS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不同开挖阶段,双排桩支护结构位移、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在不同的开挖阶段双排桩支护体系的位移、受力特征.结果基坑开挖后双排桩支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最大,随着双排桩支护结构深度的增加,位移逐渐减小,第一、二次开挖后前排桩最大位移值为1.058 mm、42.5 mm,第一、二次开挖后后排桩最大位移值1.062 mm、42.5 mm,前排桩比后排桩值偏大;基坑开挖后,基底处剪切应力最大,双排桩支护结构桩顶、基底处弯矩值较大.结论基坑开挖后,双排桩支护结构桩顶水平位移最大,随着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深度的增加,位移逐渐减小,且前排桩位移值比后排桩位移值偏大;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加深,桩底处弯矩逐渐减小,最大弯矩处逐渐上移,桩顶位置值显著增大,前后排桩弯矩值变化是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