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患腐皮-红腿病并发症病蛙腐烂处深层及肝脏分离出两株致病菌,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致发牛蛙腐皮病,嗜水气单胞菌致发牛蛙红腿病,且是通过伤口感染,初步认为牛蛙因奇异变形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合并感染而致发腐皮-红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l为研究对象,利用甲醛制备嗜水气单胞茼AH1全菌灭活疫苗,终浓度为0.06%甲醛可将嗜水气单胞菌AHl完全灭活;该灭活全菌疫苗腹腔注射小白鼠未见不良反应,在第21d免疫组小白鼠的血清凝集效价达2^8,而对照组没有出现凝集反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白鼠免疫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全菌灭活疫苗保护效果达100%.本实验将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嗜水气单胞茼全菌灭活疫苗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鉴定中华鳖"腐皮、疖疮"并发症的病原菌种类,对已呈明显发病症状且频死的20个、体重在100~1 000 g之间的中华鳖病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经细菌组织涂片、分离培养与纯化、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主要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病原菌对很多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对美洛培南(Meropenem)、复方新诺明(Trimethoprim/Sulfa)等高度敏感,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1腹腔注射小白鼠,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为1.35×107.在此基础上制备抗嗜水气单胞菌AH1血清(抗AH1血清),采用凝集反应测出抗AH1血清的效价为25,600.进一步分析抗AH1血清对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等13种致病菌的交叉免疫反应,结果表明,抗AH1血清与气单胞菌属细菌、弧菌属细菌和假单胞属细菌之间的交叉反应程度比较大,而与其它属细菌之间存在的交叉反应程度小,或不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学显微、X射线衍射、热磁分析和电阻应变仪技术研究了R(Fe1-xGax)1.85合金的结构与磁致伸缩.这些合金的基体具有立方Laves相结构.加入少量的Ga使赝二元Laves相化合物的均匀范围移向化学计量成分.增加Ga的含量,晶格常数线性增大,而居里温度和室温磁致伸缩λs迅速降低.低磁场下(H<4kOe),x=0.02的合金的磁致伸缩具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设{Zk(s,t),-∞<s,t<∞}是独立的两参数.OrnsteinUhlenbeck过程,且Z(s,t,n)=∑nk=1Zk(s,t),得到了过程Z(s,t,n)的重对数律.设{Zk(s,t),-∞<s,t<∞}是独立的两参数.OrnsteinUhlenbeck过程,且Z(s,t,n)=∑nk=1Zk(s,t),得到了过程Z(s,t,n)的重对数律.  相似文献   

7.
大鲵细菌性感染综合症的病原分离与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细菌性感染综合症病鲵的体表、肝脏、肾脏、肠道、四肢、腹水等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共得到12株细菌.经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布拉克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 braaki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为主要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对很多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对美洛培南(Meropenem)高度敏感,其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分布函数间一种新的散布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F是一分布函数,对α∈(0,1),记X_F~+(α)=sup{x;F(x)<α},X_F~-(α)=inf{x;F(x)>α},XF(α)=(X_F~+(α)+X_F~-(α))/2.本文给出了分布函数F和G之间的一种散布序,记作;对α,β∈(0,1),α<β,XF(β)-XF(α)+XF(1-α)-XF(1-β)≤XG(β)-XG(α)+XG(1-α)-XG(1-β),得到了这种序关系的若干性质,并与Lewis T和Thompson M(1982)给出的散布序作了比较,我们的序关系弱于Lewis T和Thompson M给出的散布序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对大豆属的三个种:野生大豆(Glycinesoja),半野生大豆(Glycinegracilis)和栽培大豆(Glycinemaxl)的不同外植体进行感染诱导毛状根,在无菌苗靠近子叶节部位诱导出毛状根.冠瘿碱(opine)检测表明;由感染发根农杆菌诱导的毛状根中有甘露碱(mannopine)的存在.说明Ri质粒的T-DNA已转移到大豆的转化根中.  相似文献   

10.
张力宏  张继有 《松辽学刊》1996,(4):18-20,61
本文研究了满足(*)的环R的Jacobson根J(R),奇异理想Z(R)的关系,从而证明了R是QF-环当且仅当RJ是满足(*)的右自心射环,J(R)是有有限Goldie给数的右R-模。  相似文献   

11.
应用Mobius群的Clifford矩阵表示证明了一个高维Jorgersen类不等式:若f、g∈M(Rn),f和fgfg-1都是双曲的,<f,g>是离散非初等群,那么|tr2(f)-4|+|tr(fgfg-1)-2|≥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了胸腺生成素Ⅱ(Arg─lys─Asp─Val─Tyr─OH(TP─5)),经HPLC检查其纯度达98%以上,氨基酸组成分析与预期结果相一致,质谱法测得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合。自愿受试者肌肉注射TP─5(每次1mg/支,间日一次,共十次)后,其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了175%;对血液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 ̄(-)_2)的清除率达20%,并使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分别提高了26.3%和24.3%。  相似文献   

13.
在含有0.03mol/LKCl、4.0×10-5mol/LSe(Ⅳ)的0.016mol/LH2SO4溶液(pH1.8)中,锡(Ⅳ)邻苯三酚红配合物产生一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位为-0.43V(vs·SCE),波高与锡浓度在1.7×10-9~6.7×10-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8×10-10mol/L.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奶茶中微量锡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aryZoneElectrophoresis,简称CZE)模式,以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huwena)雌蛛粗毒为样品进行电泳分离分析.对电泳缓冲溶液的pH、浓度以及有机试剂和两性离子添加剂的加入对粗毒分离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粗毒在pH11.5,75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可以得到最佳的分离.两性离子添加剂(三甲基氨基丙磺酸)能明显改善分离效果;并在实验中确定了虎纹毒素-I(Huwentoxin-I,简称HWTX-I)和虎纹凝集素-I(Se-lenocosmiahuwenalectin-likepeptide-I,简称SHLP-I)在粗毒电泳图谱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设G是有序群,R是G-分次环,则Z(R)^ ̄=Z(R) ̄=ZG(R)=Z(R),ZG(R)分别表示R的奇异理想和分次奇异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在Marcella Massacesi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Koing-Krammer能级图,比较实验测定的电子吸收光谱,确定了配合物Co(topho)2Cl2和Co(ctpho)2Cl2的空间构型为C2v,计算的磁矩分别为Co(topho)2Ch2的μeff(理)=4.41。Co9ctpho)2Cl2的μeff(理)-4.39。  相似文献   

17.
以meso-四(4-三甲铵基苯基)-卟啉(H2TAPP)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分离和测定Cu(Ⅱ)和Zn(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3分钟内,以甲醇/水=40/60(V/V)为洗脱液,在Shim—packWCX—1(5μm,50×4.0mmi.d.)柱上成功地分离并测定Cu(Ⅱ)和Zn(Ⅱ),检测极限可达5.0×10-10mol/L。以含40%甲醇的乙二胺缓冲液为洗脱剂,H2TAPP及其金属配合物在SperisorbSCX柱(10μm,250×4.0mmi.d.)和Shim—PackWCX-1柱上的离子交换色谱行为也被考察。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特点,可用于样品中痕量钢、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N_2气氛中,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12~100nm)的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样品.它们是马氏体α'(bcc)和奥氏体γ(fcc)的混合体.每个微粒是一单晶体(bcc或fcc).随样品的平均粒径减小,马氏体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在加热过程中,随平均粒径减小,α'→γ逆马氏体转变温度(A_s和A_f)降低,转变温度范围(A_s-A_f)变窄.在冷却过程中(直到77K),没有发现γ→α'马氏体转变.对奥氏体稳定化和马氏体及奥氏体的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蕨的人工有性繁殖及复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当今绿色食品之一-蕨菜Pteridiumaquilinum(L.)Kuhnvar.latiuscuium(Desv.)Underw.exHeller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报道了蕨菜的人工繁殖及复壮技术,并讨论屯其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方式和培养时间对台湾根霉(Rhizopusformosaensis)、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草菇(Volvarielavolvacea)和银丝菇(V.bombycina)原生质体分离再生的影响.分离原生质体培养基,草菇以PDA+稻草浸出液,银丝菇以CYM培养基,糙皮侧耳以20%平菇子实体浸出液配制的PQA培养基为好.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草菇以PDA+稻草浸出液,糙皮侧耳以BM培养基为好.不同培养方式对不同菌种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台湾根霉的原生质体在液体再生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45%,而在固体培养基上再生率为0.09%;草菇的原生质体以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方式再生无明显差异.试验过的所有丝状真菌,夹层固体再生较单层固再生率高.菌龄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不同真菌分离原生质体的菌龄不同,台湾根霉的菌龄以14~16h(32℃)、草菇以48h、银丝菇以72h(30℃)为最适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