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两汉之际及东汉建武初期的隗嚣政权具有鲜明的土族化性质,扶风士人集团在其政权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两者在政权正统性、政权归属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扶风士人集团投向光武政权,成为隗嚣政权兴起和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两汉之际及东汉建武初期的隗嚣政权具有鲜明的士族化性质,扶风士人集团在其政权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两者在政权正统性、政权归属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扶风士人集团投向光武政权,成为隗嚣政权兴起和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东汉的皇宫宿卫体系是在继承西汉皇宫宿卫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而形成的。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非常严密、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控制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使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成了外戚和宦官削弱和控制皇权的凭借。  相似文献   

4.
东汉颂文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的礼乐建设结合在一起,受到朝廷的提倡,其功用在于纪功与颂德。在发展过程中,颂文受到经学的影响,不仅在形式上取则经典,而且表现了东汉经学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颂文与东汉史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突出表现在颂文叙事和征实的特征以及前序后颂、其序似传的写法。东汉颂文的这些特征使它和辞赋有明显的区别而与碑铭等文体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5.
论荀彧     
论荀彧张西庆荀(公元162一212年)字文若,东汉豫州颖川郡颖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为战国时荀况十三世孙。颖阴荀氏到东汉末发展为名门望族。荀祖父淑,字季和,曾任郎令候相(县令),淮事明理,号称神君。东汉顺和二帝时“知名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王畅“...  相似文献   

6.
与秦,西汉和相比,东汉三国时期的造园堆山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园林山水由求仙的中介转变为现实的审美对象,东汉三国造园堆山追求景象的真实感,经由“转移模写”求得假山与真山间的形似,造园堆山有如自然之缩景。  相似文献   

7.
许多有抱负的人都忽略了“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一心只想一鸣惊人,而不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等到忽然有一天,他看见比他开始晚的,比他天资差的,都已经有了可观的收获,他才警醒到自己这片园地上还是一无所有。这他才明白,不是上天没有给他理想或志愿,而是他一心只等待丰收,可是忘了播种。  相似文献   

8.
李宗仁在蒋介石政权建立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策动蒋介石清党分共,诱使武汉国民政府的冯玉祥倒向蒋介石,积极促成宁、汉合流,使蒋介石政权走上统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中原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况,崔主建议把边疆地区作为移民开发的理想场所,并把移民开发的作用提到了新的认识高度。在任五原太守期间,他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和完善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体系,使五原郡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为维护东汉王朝在边疆统治的稳固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东汉以来募兵制的发展,导致兵役出现职业化和终身化趋势。人身依附关系和豪强地主家兵部曲的发展,使士兵具有依附性、家庭性、世袭性和耕战结合的特点。东汉末年北方地区经济崩溃,国家实行战时政策,将士兵及其家庭由自由民户变为国有人口的依附民,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国家的效率和利益。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军户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东汉的皇宫宿卫体系是在继承西汉皇宫宿卫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而形成的。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非常严密、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控制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使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成了外戚和宦官削弱和控制皇权的凭借。  相似文献   

12.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至东汉末,才开始有佛经的大量翻译。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的汉译佛经是一种空前的创作,内容和形式都有特色,对汉末佛教的迅速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分析安世高的身世、佛经理论和汉译,可以发现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及其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宗法文化在安多藏区亦有全面表现,涉及政权、教权、血缘传递、婚姻缔结、生养死葬等诸多方面。教权强化了政权和族权,政权保障了教权和族权,族权则延续了教权和政权。安多藏区的宗法文化体现出边缘性及混融性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乡镇级政权的权威支持问题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巩固的核心问题.乡镇级政权的权威支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上级政权组织的支持,乡镇级政权组织自身的支持,村级党支部、村委会的支持,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东汉王朝是经过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对汉室的复兴。东汉在各方面对西汉都有很强的继承性,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东汉王朝和西汉王朝一样,也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安全威胁,只不过异姓诸侯王和同姓诸侯王不再是东汉王朝主要的内部国家安全威胁。东汉王朝面临的主要内部国家安全威胁包括外戚专权、宦官横行、群雄割据,而主要的外部国家安全威胁来源于匈奴等外族的进犯。东汉王朝通过外戚和宦官相互制衡的手段来处理外戚和宦官专权问题,却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通过“度田”的手段试图解决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通过举孝廉等途径招贤纳士等,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东汉王朝通过强化儒学国教化后的礼教主义以及加强儒学和谶纬说的融合,进一步强化皇权和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但是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也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以先秦儒学为指导,反对董仲舒营造的君权神授论。西汉末,杨雄著《法言》,亦起而反对董仲舒。东汉班固著《白虎通义》,比董仲舒走得更远。至东汉末年,社会上掀起一股强烈的批判思潮,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剥落了两汉神学经学的最后一层油彩。  相似文献   

17.
《丧服经传》是《仪礼》第十一篇。礼乐制度的根本功能在于确立君统,建立一种有差别的等级宗法社会秩序。东汉中后期,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和宦官专权,使得皇权陵夷、纲纪沦丧。作为东汉黑暗社会的受害者与反抗者,一代经学大师马融也通过注释《丧服经传》,曲折地表达了他试图强化宗法礼制、借以重建纲常秩序的社会变革理想。  相似文献   

18.
经过对史料的分析认为,北地郡自秦到西汉一直是边地重镇。西汉末年,北地郡受到羌胡内侵,自此辖地萎缩,郡治内迁。东汉,北地郡复置。其郡治虽沿用旧名,但实际地点却已不在西汉故地,而是随着羌乱多次变动。到东汉永初六年(141年)前,北地郡治已内迁关中。  相似文献   

19.
一个关隘的出现,必定有特定的军事活动作为背景,有某种军事需要作为前提,有特别的地理环境作为基础。羌民起义是创建潼关的大背景,而东汉官军作战失利是创建潼关的根本原因,建关的目的则是控制东西交通要隘,屏护京师洛阳的西冀。潼关创建于东汉安帝永初三(公元109年)。  相似文献   

20.
满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既是建州女真吞并周围各民族大小部落以形成新的民族的战争行动,也是女真内部形成国家政权体系并确立爱新觉罗家族绝对统治地位的一系列政治变革。其中,官制的形成完善,从内部促成了满族的形成,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扩大了其统治基础,有利于与明朝廷抗衡,并最终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