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上流通的只是小部分的社会公众股,而大部分国有股不能上市流通,国有股的上市流通成为当前以至今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本阐述了国有股上市流通的必要性,操作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1999年1月—2002年5月上市新股为样本,建立计量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国有股减持价格的确定应该慎重考虑,因为投资者最关注的就是国有股减持的价格;②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新兴证券市场的特征:投资者普遍关注的是流通盘较小的公司,国有股减持的价格定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司流通股本量,而不是公司的EPS(每股收益);③国有股的减持不应过分集中,而应分散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企改革正走向攻艰阶段,实施国有股减持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而且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此,仅就国有股减持的基本背景、减持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保障减持的做法做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4.
国有股流通与减持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股的流通与减持是增进资本市场效率,实现证券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步骤.流通和减持涉及到不同主体的利益调整,流通和减持的过程是政府主导的,政府、原流通股投资者、国有股实际持有人3方双重序列博弈的过程.政府利用先行者优势,通过选择适当的行动策略和制度安排,可以实现充分满足自身效用函数的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5.
10%的增量国有股减持和4000多亿非流通股的可流通实际上是一对“子母雷”。监管者只看到了增量10%国有股市价减持的小地雷,但股民看到的却是如果国有股按市价减持,那么高达4700亿股的非流通股也可能将按市价减持这颗大地雷。市场存在分歧,股改亟待推出新模式,不仅方向要对,方法也要对。预设可流通底价能够在价值的提升中实现双赢,用价格锁定上涨预期,理论上也正确理解了对价内涵。股改方向之争确定对价改革思路此前由海归派带来的国有股市价减持理念目的有两个,即“挤压股市泡沫”和“筹集社保资金”。但是,自从2001年5月推出按照市价减持国…  相似文献   

6.
为如何妥善解决国有减持股这一历史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提出了将职工持股与国有股减持相结合的减持方案,并从多方面论证了这一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股权结构杂乱,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机构投资者的违规违法情况严重等问题,证券市场的发展应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大力发展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逐步解决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加快立法进度,逐步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1,(7)
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凡国家拥有股份的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家股,原则上,由市场定价。国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一媒体称,此举让财政部部长项怀诚颇感宽慰。有人怀疑,这次国有股减持为社保基金筹资的公正性问题。金融学家认为,变卖国有股来填社保公帐本身是顺理成章的事。税收是当前的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目前股权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现有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A,B股逐步并轨以及新上市同一公司同次发行的股票应采用单一的形式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近20个春秋.纵观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总结回顾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对当前和今后证券市场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指出(1)应加快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证券市场制度有待创新.(3)解决全流通问题仍是中国股市的一大重点.(4)应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5)进一步促进金融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