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不同机制参与黄体酮扩张兔血管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离体血管条灌流实验方法 ,观察黄体酮对血管条去甲肾上腺素 (NA) ,Ca Cl2 ,KCl反应的影响 ,并观察给予 L- NNA、甲烯蓝 (MB)、吲哚美辛、普萘洛尔及去除内皮细胞后 ,黄体酮扩张血管作用的变化 .结果发现 :黄体酮 10 -4 mol· L-1及 10 -5mol· L-1分别使 NA和无 Ca2 +高 K+Krebs液中 Ca Cl2 量效曲线明显右移 ,最大反应压低 ,PD2 ′分别为 3.51和 4 .56 .黄体酮 2 .5× 10 -4mol· L-1使无 Ca2 + 液中 NA10 -6mol· L-1收缩血管作用明显减弱 (p <0 .0 0 1) ,但不影响 Ca Cl210 mmol· L-1引起的收缩 .L - NNA,MB及去除内皮可明显减弱黄体酮扩张 KCl 4 0 mmol· L-1的收缩血管作用 ,但吲哚美辛和普萘洛尔无明显影响 .结果表明 :黄体酮可通过受体操纵 Ca2 + 通道抑制 IP3 途径引起的内 Ca2 + 释放 ,也可通过电压依赖式 Ca2 + 通道抑制外 Ca2 + 内流 ,使血管条舒张 ,其作用有内皮依赖性 ,部分与 NO和 c GMP有关  相似文献   

2.
EGTA>10mmol·L~(-1)浓度时抑制胀破叶绿体H_2O→BQ和H_2O→MV光合电子传递,而20~60mmol·L~(-1)CaCl_2则促进上述光合电子传递。CaM在2~10μg·mL~(-1)浓度范围内对光合电子传递的影响与反应液中Ca~(2+)含量有关,当有20mmol·L~(-1)EGTA存在时抑制H_2O→BQ争H_2O→MV的光合电子传递,当有20mmol·L~(-1)CaCl_2存在时则促进H_2O→MV的光合电子传递。100~500μmol·L~(-1)TFP可抑制胀破叶绿体的光合电子传递,结合不同人工电子供体实验表明,在DPC前后可能各有一个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3.
用外源乙烯单独以及乙烯分别与钙离子通道阻塞剂异博定(Verapamil,Vp)、钙调素拮抗剂氯丙嗪(Chloropromaize,CPZ)、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处理乳白期草莓果实12 h,移去乙烯之后在空气中继续放置24h,测定果实乙烯释放率、NAD激酶活性及NADP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乙烯能诱导草莓果实乙烯大量合成,比对照(未经任何处理)提高420%和73%,抑制NAD激酶活性约20%和40%,对NADP磷酸酶影响不明显.Vp、CPZ和TFP均能逆转外源乙烯诱导的乙烯合成以及对NAD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明乙烯可能通过抑制草莓果实中NAD激酶活性从而促进和加快果实成熟衰老,Ca2 、CaM可能介导草莓果实的乙烯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4.
罐头食品中EDTA残留量的薄层色谱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薄层色谱法 ,测定罐头食品中 EDTA(乙二胺四乙酸 )的残留量 .点样于硅胶 G板上 ,以V水 ∶ V甲醇 =80∶ 2 0 ,内含有 2 0 mmol· L-1四丁基溴化铵与 0 .0 3mol· L-1醋酸钠缓冲溶液 (p H=4 )为展开剂 ,上行展开后直接进行薄层色谱扫描测定 .方法操作简单快速 ,在 10~ 4 0 0 mg· 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方法回收率为 96 .7%~ 10 1.4 % ,RSD为 0 .82 %~ 1.11%  相似文献   

5.
采用恒电流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和恒电位测试等技术手段分析了镀液体系中加速剂SPS、抑制剂EO/PO和Cl-对电镀铜效果的影响。在由CuSO4·5H2O(0.40 mol·L-1)与H2SO4(1.80 mol·L-1)组成的基础镀液体系中同时加入SPS(0.7 mg·L-1)、EO/PO(20 mg·L-1)和Cl-(60 mg·L-1),可以控制铜沉积层表面微观形貌的均匀性。阴极板抖动手段可以控制电镀填铜的宏观均匀性。由此获得的厚度均一、侧蚀小且纯度高的电镀铜柱与精细铜线可以较好地满足制作封装基板叠层互连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以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膜脂过氧化程度为指标,检测了薮北茶(Yabu Kita)的冷驯化反应.并结合CaCl2、Ca2 螯合荆EGTA、CaM拮抗荆氯丙嗪(CPZ)的处理,探索了薮北荼的低温反应与Ca2 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薮北茶对低温的感受较为灵敏,在冷驯化4 h后,LT50开始降低,并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4~72h),LT50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2)薮北茶对低温的反应与Ca2 和CaM等Ca2 激活蛋白类有关;(3)茶叶对CPZ的反应很敏感.  相似文献   

7.
陈文生  苏淑钗 《科技资讯》2006,(16):176-177
早实核桃元丰和香玲的幼胚在7月3号到8月6号体细胞胚胎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最佳的激素组合是KT2mg·L-1+BAP1mg·L-1+IBA0.01mg·L-1,体胚的诱导发生率高达89%.香玲核桃果实发育后期体细胞胚胎的诱导发生率显著高于元丰.1/2DKW+1/2MS培养基加上45g·L-1的蔗糖是最好次生胚增殖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罗充  彭抒昂  马湘涛 《贵州科学》2007,25(Z1):470-475
研究不同促控剂对草莓成花过程中钙(Ca2 )、钙调素(CaM)及同化物的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的Ca2 含量在花芽分化始期时有一积累高峰,随成花的进行而降低,花序分化期再次积累成峰值.而顶芽中CaM的含量的高峰与叶片Ca2 峰值同时出现或稍后.A23187处理可使植株Ca2 和CaM在花芽分化始期的高峰提前,并增强花序分化期的峰;EGTA处理使植株的Ca2 的含量下降,但CaM的含量变动规律性不大;而TFP可降低植株的CaM含量,但对植株的Ca2 影响不大.各处理植株的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成花前均处于高水平,并随项芽分化花芽大量消耗.植株的蛋白质含量在花序原始体出现时形成峰值,随后缓慢降低.此外,还对草莓的花芽分化前后Ca2 和CaM的动态、Ca2 和CaM的促进剂或抑制剂对草莓成花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稻草为原料,经酚化、交联和胺化后合成了季铵型木质素,并研究了其对AuCl-4的吸附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差热-热重分析(TG-DSC)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uCl-4初始浓度、盐酸浓度和吸附时间对AuCl-4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热稳定性好且含有大量孔隙和表面粗糙的不规则块状季铵型木质素;在盐酸浓度为0.5 mol·L-1,AuCl-4初始浓度为6.0 mmol·L-1,吸附100 h时AuCl-4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27 mol·kg-1,在0.5 mol·L-1盐酸和1.0 mmol·L-1 AuCl-4的条件下吸附达到平衡时间为360 min.经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后的AuCl-4被季铵型木质素中的酚羟基还原而以单质形态析出.  相似文献   

10.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南充市西河水中的NO2-、NO3-和PO4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流速为1.0 mL/min的2.4 mmol·L-1Na 2CO3+3.0 mmol·L-1NaHCO3作为淋洗液,且采用YSA型8180A-4#分离柱和WIC-Ⅱ型电导检测器,研究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常见的三种阴离子NO2-、NO3-和PO43-.结果表明可以在16 min内一次性检测出三种离子,三种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 mg·L-1~8 mg·L-1,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9 0,变异系数为1.25%~1.71%,方法回收率为96.0%~101.0%.  相似文献   

11.
在甲醇溶剂中,锌试剂与锌离子生成稳定的蓝色络合物,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能够测定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中锌离子的含量.在波长639 nm处,锌离子的浓度在0.324~0.891 mg.L-1之间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线性回归得方程:A=0.307 61 C(mg.L-1)-0.018 25,R=0.998 6,摩尔吸光系数:2.01×104L.mol-1.cm-1.该方法重现性良好,误差<3.31%,相对标准偏差:1.92%,平均回收率:99.55%.  相似文献   

12.
鸡蛋枣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鸡蛋枣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芽的诱导和成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S+ZT1.75mg·L-1+KT2.0mg·L-1培养基,茎段可以分化不定芽.低浓度的NAA促进不定芽的形成,在MS+ZT1.75mg·L-1+KT2.0mg·L-1+NAA0.05mg·L-1中培养基芽的增殖系数达到4.2倍.在1 2MS+IBA0.8mg·L-1培养基中,试管苗的生根率达到95.0%.试验还就外植体的消毒和组培苗的移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大岩桐叶柄诱导再生植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大岩桐叶柄作为外植体,分别对试管苗诱导、增殖和生根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诱导培养基以MS+6-BA2 0mg·L-1+NAA0 2mg·L-1+3%蔗糖+0 7%琼脂最佳,35d其诱导率为1 324,增殖培养基以MS+6-BA2 0mg·L-1+NAA0 1mg·L-1+3%蔗糖+0 7%琼脂为最好,30d其增殖倍数可达5 3倍。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0 6mg·L-1+3%蔗糖+0 7%琼脂为最好,生根率可达89 7%。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族箱实验研究了伊乐藻的现存量以及POD和SOD活性在Hg2+、Cd2+及其联合胁迫下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Hg2+和Cd2+对伊乐藻的联合毒性大于单一的毒性;在Hg2+20μmol.L-1,或Cd2+80μmol.L-1,或Hg2++Cd2+50μmol.L-1([Hg2+]/[Cd2+]=1/4)时,植物现存量增加的百分比与金属离子浓度负相关;高于上述浓度时,植物现存量减少的速率明显降低.POD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在6 h时,其活性在低于40μmol.L-1的Hg2+、或160μmol.L-1的Cd2+、或50μmol.L-1的Hg2++Cd2+胁迫下逐步升高,而在72 h时,相应的胁迫浓度则降至10μmol.L-1、40~80μmol.L-1和25μmol.L-1.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盐酸倍他洛尔片溶出度的UV测定方法,并研究了盐酸倍他洛尔片的溶出曲线.UV检测波长为274 nm,线性范围为40~140 mg.L-1,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1%,RSD为0.35%;连续进样精密度8、h溶液稳定性的RSD分别为0.02%、0.04%.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在水溶液中合成的三种四氮杂大环-N-二乙酸(H_2L~1,H_2L~2和 H_2L~3)与Zn(Ⅱ),Cd(Ⅱ),Hg(Ⅱ)的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电导测定及红外光谱对其组成进行了确定。H_2L~1、H_2L~2与三种金属离子分别形成组成为 ZnL·2HCl·nH_2O,Cd(H_2L)·2HCl·Cl_2·nH_2O 和 Hg_2(H_2L)·Cl_4·nH_2O 的配合物。H_2L~3与三种金属离子形成组成为 M_2L·Cl_2·nH_2O 的配合物。根据这些结果提出了这些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1,4—二(2′—甲酰基苯基)—1,4-二氧杂丁烷和1,7—二(2′—甲酰基苯基)—1,4,7—三氧杂庚烷,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用 KMnO_4氧化,制得了两种键端为羧酸的开链聚醚配体:2,2′—(1,4—亚乙二氧基)—二苯甲酸(H_2L~1)和2,2′—(1,7—二乙醚二氧基)—二苯甲酸(H_2L~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在甲醇或水介质中,制得了 H_2L~1和 H_2L~2的镧系元素固体配合物,通式分别为 LnL~1(NO_2)·nH_2O 和 Ln_2L(_3~2)·nH_2O(Ln=La—Lu,Pm 除外);在甲醇介质中还制得了它们的 UO(_2~(2+))和 Th~(4+)配合物,UO_2L~1·6H_2O,UO_2L~2·3H_2O,ThL(~1_2)·H_2O 和 ThL(~2_2)·5H_2O。  相似文献   

18.
SA+CaCl_2对菊花蕾期生理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CaCl2水溶液对营养生长到花芽分化期的菊花"兼六香菊"品种进行全株喷雾处理,测定了整个蕾期叶片中的一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除呼吸速率降低以外,不同浓度的SA+CaCl2处理均能提高菊花蕾期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N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各处理组的花期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其中以SA15 mg.L-1+CaCl2160 mg.L-1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盐酸介质中,高锰酸钾-甲醛-Fe( )为强化学发光体系,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铁的新方法,并探讨了发光反应的机理.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00μg.L-1,检出限为0.6μg.L-1,对10μg.L-1的Fe( )标准溶液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该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瑞香狼毒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L.)对病原真菌石膏样毛癣菌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无水乙醇浸提瑞香狼毒根粉,并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依次萃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12.5mg.L-1.然后采用硅胶柱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段柱层析,并结合活性跟踪获得一高活性化合物,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9.8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