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河南省长期定位试验2006—2016年试验数据,分析免耕对土壤碳储量、有机碳(SOC)平均年变化量和有机碳相对年变化量的影响,并依据2015与2016两年试验数据研究免耕条件下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在0~100 cm土层的分布特征及c_(DOC)/c_(SOC)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年变化量和相对年变化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在冬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土壤0~100 cm土层平均DOC含量4.2%和26.9%。免耕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和收获期较传统耕作降低土层0~40 cmDOC含量,而40~100 cm土层平均DOC含量由于不同年份、不同生育期降雨量和冬小麦生物量不同而表现不尽相同。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处理c_(DOC)/c_(SOC)在土层20~40,60~80和80~100 cm显著降低,表明免耕有利于土壤碳库稳定。  相似文献   

2.
选择闽南安溪云中山山区由天然林转换的竹林及其前身丝栗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碳氮含量及物理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丝栗栲天然林和竹林林下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迅速下降;与丝栗栲林下土壤相比,竹林林下土壤表层(0-20 cm)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分别高0.18g·cm-3、低12.08%和低11.80 g· kg-1,这可能是森林转换的结果,但竹林林下土壤60-10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40-60 cm土层全N含量均显著高于丝栗栲林下相应土层,与表层的对比结果相反,天然林转换成竹林后,有机碳含量和全N降低了45.23%和10.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兰定高速和兰州某物流园区汽车尾气对土壤中总铅及有效态铅含量的影响,研究物流基地、高速公路边和对照区土壤20cm和80cm深度中总铅含量及有效态含量,T检验比较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层中有效态含量差别.结果证明:物流基地和高速公路边50m以内土壤总铅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域.T检验结果表明物流基地、高速公路边和对照区总铅含量有显著差异,物流园土壤20cm和80cm深度中总铅含量平均值为212.6mg·kg-1、148.4m4g·kg-1,明显高于兰定高速土壤总铅55.2mg·kg-1、46.9mg·kg-1的含量,3个区域有效态铅含量无显著差异.车速低、车流量大,则土壤总铅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扎龙湿地融冻时期土壤的取样分析,研究了融冻时期0~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土壤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冻土层面上土壤含水量变化复杂,土壤含水量变化与冻土分布深度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为了明晰锑冶炼场地土壤中砷在不同区域和土壤剖面各形态分布特征,选取了锑矿区5个区域采集剖面土壤进行室内分析,并按Wenzel改进连续提取法对各土层进行分级提取.结果表明,在锑矿区不同区域中土壤总砷含量和各形态砷存在明显差异,总砷含量从高到低为:选石坪(60.53 mg/kg)居民区(42.07 mg/kg)尾矿区(36.69 mg/kg)冶炼区(31.84 mg/kg)农田区(15.05 mg/kg).残渣态砷占总砷的51.82%~79.00%,且残渣态砷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分布相对稳定;与含水Fe/Al氧化物结合较好的砷(定型Fe/Al氧化物结合态),占总砷的11.31%~42.81%;与含水Fe/Al氧化物结合较差的砷(非定型Fe/Al氧化物结合态)占总砷的2.03%~18.40%;而可交换态和表面吸附态这两种形态占总砷的1.14%~5.91%;总砷和各形态砷在土壤剖面中表现为先上升(0~40 cm土层)后下降至稳定的趋势,土壤总砷和5种形态砷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其中选石坪为修复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精准评估不同土壤重金属来源的环境风险是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前提.选取济南市郊圣井镇为研究区,分别测试表层土壤(0~20 cm)样本中As,Cd,Co,Cr,Cu,Hg,Mn,Ni,Pb和Zn 10种重金属含量,运用重金属含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来揭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状态,采用受体模型正定矩阵分解法(Posit...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液膜覆盖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液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甘肃省沿黄新灌区春小麦栽培中试验应用,其结果表明,新型土壤结构调理剂-土面液膜喷洒在地面所形成的黑色胶结膜,在小麦出苗至拔节期能有效地起到增温保墒作用,0~20cm耕层土较露地栽培提高0.7~1.2℃,0~40cm土壤含水量提高46.8~158.2g/kg。抽穗后无明显作用,对土壤不产生机械性污染,可使小麦生育期进程提前2~3d,增产率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靖西铝土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Cu、Zn、Mn金属元素的富集和迁移规律,旨在为矿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u、Zn、Mn金属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迁移和富集,总体表现为矿区下游土壤金属含量大于上游方向,10~20 cm土层重金属含量最大,随着土层增加,重金属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PS4.0微机极谱仪测定了啤酒中的微量铁 ,采用DTD -40型恒温消解仪消化啤酒样品 ,检测下限 5 μg/L ,线性范围 1 0~ 2 5 0 μg/L ,相对标准偏差为 4.8% ,锌、锰、铅、铜、镉不干扰测量 ,铁的PAR催化波与锰的催化波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阻法测定香蕉片冻干过程的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研究不同物料成熟度、厚度、护色剂、冻结方法、加热板温度、干燥室真空度对香蕉冻干品得率、复水率、维生素C含量、可溶糖含量、酸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物料选用成熟度在7~8分熟,切成5~7mm厚度,选用L-半胱氨酸(L-Cys)护色,采用速冻方法冻结,干燥室真空度控制于70Pa,加热板温度0~60min~240min~300min~360min走势设定为20℃~60℃~60℃~40℃~40℃,所获香蕉冻干片品质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缺铁失绿苹果幼苗叶片中DNA、RNA含量明显下降。试验证明,这是合成下降和分解加快两方面的总效应。失绿叶片的25S、23S和16S rRNA下降也较大。另外,小分子量RNA影响也较大。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明显下降,试验表明,这也是合成下降和分解加快两方面的总结果。叶片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氮基酸组分也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其中精氨酸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对降低粗磷酸中铁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EDTA降低粗磷酸中铁含量的实验;讨论了在工业生产中降低粗磷酸中铁含量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姜才文  赵成 《甘肃科学学报》2003,15(Z1):222-226
昌马灌区处于西北内陆典型的干旱区,由于自然环境差,蒸发作用强烈,平原区土壤含盐量较高.拟建的"疏勒河农业灌溉工程"实施区80.9%的开垦土地为盐渍土,盐渍土改良方式以及现状水盐平衡的变化对环境特别是下游溶泄区的影响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在分析土壤盐份动态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昌马灌区水土盐动态观测资料,将土壤盐分动态分为6种类型.同时发现难溶盐CaCO 3的稳定带不在中游,而在下游安西-敦煌盆地和花海盆地,从而为土壤可溶盐含量计算和排盐设计找到了理论依据.通过对比典型原位淋滤试验,获得了洗盐效果与淋洗方式的关系,建立了试验中原盐剩余率与累计入田间淋洗水量的相关关系,为工程设计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导电聚苯胺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解合成方法制备聚苯胺.研究了聚苯胺的变色性能,电压从-0.6V变到1.2V,聚合在电极上的聚苯胺膜依次变成黄色、绿色、蓝色、黑色.利用聚苯胺研制抗静电织物,其织物的表面电阻降到105~106Ω·cm.  相似文献   

15.
以祁连山北麓自然垂直带(2 500~3 000m)高山草甸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土壤(0~60cm)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与土壤水分入渗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碳氮在不同深度土壤中含量并不相同,在表层含量较高,随着土层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递减,且随海拔的上升,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2 800~2 900m2 700~2 800m2 600~2 700m2 500~2 600m.不同海拔高山草甸土壤水分初渗速率随土壤碳氮含量呈同步正相关关系,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但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的递减率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6.
云母氧化铁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合硫酸亚铁氧化制得的水合硫酸铁加到过量的水合氢氧化钠中使形成膏状物,再将此膏状物进行水热处理,即可制得云母氧化铁结晶。  相似文献   

17.
应用热分析原理和单片机技术研制而成的ZC-20B型铁水质量炉前快速分析仪,具有测试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该仪器用于冲天炉或电炉前测定铁水质量,2.5~3分钟时间内给出全部测试结果,包括热分析曲线上的特征温度值;普通灰铸铁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共晶团数;球墨铸铁球化率及孕育效果等20种参数.该文介绍了仪器总体构成、取样器设计方法、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法及数学模型等.  相似文献   

18.
连环湖牙门喜泡沉积物总氮、有机质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区域连环湖中的牙门喜泡为研究对象,对采自牙门喜泡24cm柱状沉积岩心进行总氮、有机质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4~2 cm阶段总氮和有机质含量最低,此时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的影响微弱.21~10 cm阶段氮和有机质指标较稳定,而10~0 cm阶段氮和有机质波动幅度增大,显示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