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传统含蓄美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论述,主张中国的陶艺创作应遵循含蓄美的审美特征,在意境的创造上来完成陶艺含蓄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封建的、稳定的民族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论语》是封建社会修身立命和济世安民的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它内容全面,影响巨大,自古及今都备受推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本文提出可借鉴利用并批判继承《论语》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是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体悟中得出的审美情感归结。含蓄一语,古代诗论者在诗歌鉴赏中从不同视阈多有论及,梁启超等人在现代语境下对古典诗歌含蓄美作出重新阐发,认为含蓄是古典诗歌传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本文从诗心美学角度认为,含蓄美是诗人对诗歌的领略、体悟,以达到对生存本体的一种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德文化》一书乃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黄钊教授的大作,该书从文化角度谈道德,展示出更宽的视野,洋洋45万字,是黄老对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深入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周楷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26(6)
刘以鬯的《对倒》于1972年开始在《星岛晚报》上连载,讲述了60年代香港一对陌生男女之间迥异的生命历程。导演王家卫受此小说启发,拍摄了他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花样年华》,讲述了60年代一对各自已婚的男女之间发生的婚外情故事。两部作品虽然在情节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人物塑造上,尤其是对两位女主角的塑造上却不约而同地体现出某种相反的差异。本文尝试从身体和精神两个角度出发,就两部文本中对女性书写的差异进行对照分析,寻找这种差异背后所能窥见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审美及其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企业的绩效考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绩效考核是当今人才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衡量、激励企业人才的重要砝码。企业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该如何设计才能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这是塑造企业文化时所应注重的一个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7.
魏饴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30(5):107-107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许多高校在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和教育部的直接推动下,逐步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明显增强.2004年7月,国家开始实施“汉语桥”工程,包括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和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等10个项目,其中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举措,尤其引人瞩目.同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举行挂牌仪式.随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孔子学院也相继成立.可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将形成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又一个新的浪潮. 相似文献
8.
面子及对面子的需求在中西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通过对《围城》文本的分析,可以检验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与理论解释力,从而阐释中国文化中面子的特殊含义与礼貌表现。 相似文献
9.
吴专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92-94
中国传统文化对李锐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旧址》便是一部传达他对传统文化独特精神感悟的典型家族小说。作品中流露出他浓厚的优患家园意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中国历史的见证,也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最后的挽歌。从孝道伦理的角度看,小说主人公白嘉轩及其父亲是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的代表,三位青年主人公中,白孝武是对这种孝道伦理的继承与延续,黑娃是从忤逆到回归,白孝文则是从忤逆到决裂。 相似文献
11.
歌曲《永远的花样年华》是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唱段之一。是一首高难度的唱段,是近年来声乐比赛、音乐会以及声乐教学实践中受到广泛欢迎的一首作品。本文从歌曲的创作内涵、歌曲的音乐分析、演唱技巧(声、情、字、表)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演绎,着重诠释歌曲的演唱难点、重点。 相似文献
12.
双关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它利用声音与意义的交叉—巧合,进行同音异义的偷换,有意让词句同时带有双重意义,以达到言在表而意在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这种含蓄美是我国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古诗词翻译中我们要尽量展现语言的精炼、优美、含蓄。 相似文献
13.
14.
消解释读是一种在商业化中进行的对原始本的阅读活动。消解释读不仅使本的原始形态几乎荡然无存,而又消解了蕴含在原始本中的丰富的意蕴,呈现出商业性、消费性、变形化和广告化的倾向。但它同时又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渗透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赋予他们的日常活动以较高的化品位,从而使全民族的化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玉林 《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3):23-27
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化精神贯穿于《白鹿原》的始终.“仁义”是白稼轩居家处事的原则,是白鹿原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社会评判是非善恶仁政恶政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修改释读是不同于经典释读的另一种释读形态,它不再致力于原始本意义的增殖,而是致力于主题的转换或本样式的增殖。如《红楼梦》的个性释读形态主要有各类续书、戏曲、电影、电视剧等,个性释诗本普及了原始本的传播活动,扩大了原始本的影响范围,从而使经典本从象牙塔中走出来,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张京华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1):5-11
《孝经》一书,正文仅1800余字,但地位极为特殊。有学者认为《孝经》之称为“经”尚在汉代立太学讲《五经》之前,其意义重大尚在各经之上,有“大本”、“总会”之称,可谓经中之经。“学”、“教”、“孝”三字形、音、义均有其相同的形态,即均与“爻”字相关,解为上行下效之“效”。父祖行,子孙效;圣人行,贤人效。凡我华夏子孙,当以承接文化传统为孝。孔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删述《诗》《书》,殿以《孝经》,其意欲以绍述三代文明为期许,以承接神州固有文化传统为胸怀,此则孔子之“孝”也,孔子之“作”也,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也。 相似文献
18.
张永军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20(6):27-30
《大长今》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种新“女性价值观”,相比之下,在对待爱情、传统文化、女性自身价值实现方面,中国女性文学的表达有些偏执,而超越这种“偏执”无疑是中国女性文学取得更大突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柏民理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2,(3):14-17
英国19世纪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作为时代道德的扫描仪和良知的打印机,通过持续不断地关注底层和良知的方式为世人构建了一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世界,相反相成了那个伟大的物质世界,赢得了他个人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同时也为英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本文在对狄更斯的缅怀和对《双城记》的再读以及对小说中重点情节再现的基础上,从狄更斯以及《双城记》看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分析了人类文化强大的载体在于"以人为本";打造文化强国的基础在于"正视问题";最终提出了"最好的时代"期待"狄更斯式"的伟大作家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0.
赖晓玥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4):55-58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作品,作品里塑造的阿Q形象深入人心,对于这个形象的解读和阐释学术界也从来没有中断过。阿Q无疑是一个落后愚昧的小人物,而他生活的地方———未庄,本质上是封建传统社会的缩影,阿Q作为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典型,既有其个性也有其社会共性,他身上的精神弱点必然也反映在未庄人身上。通过对阿Q及其他未庄人身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揭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