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本钢浦项连续退火机组在生产极限规格及高强钢时快冷段运行不稳定问题,对冷却负荷与带钢横向温差、冷却负荷与风机压力、高冷速情况下各水冷辊投入分配进行分析,横向板温差控制和风机挡板的开口度管理是实现对极限规格和DP钢种在连续退火机组稳定生产的关键,改进后,实现了极限规格小时产量提高25%,DP钢种性能合格率100%。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最优的退火工艺制度,对某钢厂冷轧DP590钢种连续退火工艺进行模拟试验,对该钢种在不同退火温度、快冷速度、过时效温度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00℃退火时双相钢组织中马氏体比例为10%~15%,得到理想的双相钢的性能和组织;冷速提高可获得强化效果明显的板条马氏体,快冷段冷却速度在2(25℃/s时材料具有综合的性能指标;过高的过时效温度,发生贝氏体转变过时效温度为260~290℃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3.
生产稳定性控制是双相钢汽车板质量与成本控制的关键。对某钢厂冷轧双相钢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实践,结果表明,酸轧焊机的后加热参数、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以及连退焊机的合理参数决定了焊缝质量;冷轧机生产时钢种过渡强度差是引起勒辊和断带的主要因素;连退快冷工序冷却负荷分配控制是连退机组生产稳定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不同工序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双相钢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性能均匀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连续退火微合金双相(DP)钢各微观相的弹塑性变形行为,根据Eshelby等效夹杂模型和Mori-Tanaka平均场理论,采用Tomota增量变形方法,计算了DP钢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际的拉伸曲线做了分析比较,并讨论了新铁素体对微合金双相钢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应力应变计算模型综合考虑了连续退火微合金DP钢微观组织性能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联系,更准确地描述了材料的变形行为,能够很好预测连续退火微合金DP钢的拉伸曲线.  相似文献   

5.
热镀锌原板变速连续退火再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热镀锌原板变速连续退火工艺参数与其再结晶的关系,对St01ZStO1Z钢种进行等温再结晶实测TTT图的墓础上,对其变速连续退火再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差分法计算了连续退火温度场,获得了热镀锌板连续退火连续加热转变再结晶CHT图,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已用于生产实际,提高机组产能或者速度10%.  相似文献   

6.
不停炉生产冷轧双相钢是控制成本、提高合同交付率的关键技术。对某钢厂连续退火机组生产双相钢前必须停炉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结果表明,连续退火机组TV值越小,过时效段降温速度越快;降低快冷段出口温度可显著地降低过时效温度。通过对生产组织的优化,实现了不停炉生产冷轧双相钢。  相似文献   

7.
采用C-Si-Mn-Cr-Nb合金系,采取两种热轧、退火工艺,在实验室试制Nb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DP980. 结果表明,两种试制钢的抗拉强度分别为1 034 MPa和1 048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534 MPa和499 MPa,伸长率分别为11.2%和11.3%,n值分别为0.28和0.27,屈强比分别为0.52和0.48;试制钢的热轧组织为F+P,连续退火后的组织为F+M,退火后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连续屈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前置式超快冷(UFC)系统,在热轧生产线上开发减量化的双相钢(DP)生产工艺.结合大量实验室热轧实验,摸索出DP钢在超快冷方式下的冷却工艺.现场工业生产得到的DP钢抗拉强度在700MPa以上,屈强比为0.51~0.60,伸长率为22%~28%.实验室和生产线上试制结果表明,采用前置式UFC生产DP钢,可以少用或者不用(微)合金,降低成本且提高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低碳铝镇静钢对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连退炉内加热段和缓冷段中带钢相变对带钢温度分布和带钢屈曲变形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在两相区进行连续退火热处理的钢种,在加热段,相变能有效抑制由带钢热应力引起的横向诱导压应力的增大,并且降低带钢温度和横向温差,从而抑制带钢发生屈曲变形,在760~820℃退火时,相变对带钢屈曲变形的抑制作用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再减小;在缓冷段,相变减弱了带钢热应力减小横向诱导压应力的作用,并且升高带钢温度,从而使带钢容易发生屈曲变形;退火温度越高,发生相变的带钢越容易屈曲变形。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浮法退火窑中玻璃带传热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玻璃带温度和热流分布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方法在IBM-PC/XT计算机上计算得到了玻璃带的温度和热流分布;进入退火窑各区的玻璃带的温度和热流分布,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趋于稳定,有些区(如D区和E区)甚至根本达不到稳定;稳定后的玻璃带温差和热流各区不同;玻璃带的厚度、运动速度和冷却速率对玻璃带的温差和热流有较大影响;玻璃带的热流与冷却速率呈线性关系,玻璃带表面与中心的温差与冷却速率近似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为浮法玻璃退火窑设计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