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严格的证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使学习者易产生枯燥感.但数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有数学的美,从神秘性、简洁性以及和谐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在数学教学中,贯穿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播知识 ,更在于培育德、智、体、美、劳能力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教学时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很枯燥 ,缺乏学习兴趣。爱美是人的天性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素材 ,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 ,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使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性的美在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 ,数学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数学性质及其共同的规律或形式正体现了数学的简单性的美。付里叶认为 :“每一个数学函数…  相似文献   

3.
奇异美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之一.数学中的奇异美,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学奇异美的特点、性质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奇异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学习材料的生趣和美学价值乃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揭示数学本身的美学特性,利用数学美给人的美感影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奇异美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之一。数学中的奇异美,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活跃而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学奇异美的特点、性质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奇异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奇异美在高等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索数学解题的美育功能.高等数学解题教学运用数学美的思想方法,常常能激发求知兴趣,启迪思维活动,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提高数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7.
被人们称之为“严肃的科学”的数学中也充满着美,在数学园地中开满了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之花.对数学奖的鉴赏和追求,将激发人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发掘数学中的美,能使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更全面,对数学教育的功能认识得更深刻,同时也将会开拓审美活动的新领域.数学美的主要特征是简单性、和谐性、对称性和奇异性(亦称新奇性或意外性).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的表现形式将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本文旨在探讨奇异性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美是一切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我国著名教学教育家徐利治教授曾指出:“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具有本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教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坚持把数学教学与美育相结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美、发掘数学美、创造数学美、追求教学美,…  相似文献   

9.
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要体现在数学的方法和理论上.对称美是数学美的核心之一,利用对称性能使问题的解答简洁.对称多项式是对称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数学中广泛存在着对称,对称上升为一种问题解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问题解答中利用和创造对称性,体验数学美,能产生数学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论数学美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诉求,寓美于教,让数学美流进学生的心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对数学自身美和应用美的赏析,对数学魅力的揭示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更加浓厚的、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欣赏、感受数学美.数学教育的现实却反映出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地感受数学的美,在他们眼中"数学是枯燥、乏味、无休止地计算的一门学科".在具体数学教育实践中可通过美观、美好、美妙、完美4个层次去感受、欣赏数学美;从数学美的三大特征:简洁性、和谐性和奇异性去发现、体会数学美;以2种观念:唯物观和辩证观去理解、探索数学美;以求真原则去学习、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美之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等数学的简捷美、应用美、对称统一美、严格美和历史美的论述,揭示了其内涵及本质。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示数学美,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傅秋水 《科技信息》2012,(3):381-381,373
本文从中职生追求美的天性出发,在分析数学美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数学美及所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能用美的眼光去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和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14.
陈相义 《科技信息》2011,(8):I0306-I0306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教师要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美的兴趣。揭示数学美的内涵,提高数学审美想象力,追求数学美的本质,掌握数学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将更有效地帮助他们获得数学美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通过深挖数学美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试论数学美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数学美出发,阐述了数学美的对称性、统一性、简单性、奇异性、思维的经济性,客现实在性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实在性。并对数学美感及其产生的4个主要原因,以及数学美的教育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美是探索之美,这对每个学过数学的人来说是深有感触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数学美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真正热爱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姜立英 《科技信息》2010,(33):269-270
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师生关注的是分数,忽略了数学美育的渗透,漠视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更谈不上鼓励学生创造数学美,以致使一些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是美的,充分运用数学美的诱发力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学好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是一种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有惊人的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数学美的领悟和鉴赏.学生受到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鉴赏能力.因此,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倡导对数学美的崇尚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赵辉  张红  宋豫 《科技信息》2009,(14):247-248
数学中存在美学思想。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论文分别以数学中美学思想的对称性,和谐性,简单性,秩序性,奇异性,抽象性等为课题分步研究揭示数学中的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