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最近兵团科委受农牧渔业部农垦局的委托,对石河子农学院承担的“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研究”进行了鉴定。哈密瓜病毒病是哈密瓜的重要病害之一,直接影响到哈密瓜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出口天声誉。石河子农学院农学系从1980年开始了对该病的研究,经过五年多的研究,明确了新疆哈密瓜病毒病的种类,即主要为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其次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南瓜花叶病毒(SgMV)。重点研究了WMV—2的发生流行规律,确证了种子带毒越冬并成为次年主要初次侵染的毒源。在田间多种蚜虫均可传毒,以麦二叉蚜、桃蚜等传毒  相似文献   

2.
1982—1983年,作者等对从新疆哈密瓜上分离出的两种病毒西瓜花叶病毒2号(简称WMV—2)和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进行了提纯,制备了抗血清。用部分提纯的CMV注射兔子,获得了1/512效价的抗血清。用制备的抗血清与CMV—3(黄瓜株系)和CMV—4(豇豆株系)进行了琼质双扩散,发现新疆哈密瓜上的CMV与CMV—3和CMV—4有一定相关。WMV—2提纯比较困难,因为在提纯过程中病毒极易聚集。用PEG沉淀法病毒重新悬浮困难,丢失较多,最后采用差速离心。在超速离心对加20%蔗糖垫。在两次差速离心后再经一次20—(?)%蔗糖梯度离心,得到了较好的提纯效果,制备了1/64效价的抗血清。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美国、丹麦和日本的WMV抗血清进行了比较试验,证实新疆的WMV—2与美国和丹麦的WMV—2有相同的抗原性。用作者等制备的WMV—2抗血清与哈密瓜病株的蔓、叶、花、果及种子进行血清反应,发现病株的蔓、叶、花、果各部均有大量病毒存在。  相似文献   

3.
1983—1984牟在石河子地区采集了具有花叶、皱缩和矮化的病毒标样23个.其中以84—01为代表的19个标样,病毒粒体形态杆状,长约312nm左右。可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和普通烟(三生品种),诱导花叶症。局部侵染心叶烟、普通烟(珊(王西)品种),蔓陀罗和苋色藜诱导局部坏死斑。很容易通过摩擦接种,但不能蚜传。致死温度95℃、10分钟,稀释限点10~(-7),体外存活期达5个月以上,并与TMV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线。根据这些特性,确认这类样品的毒源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另一类以83—01为代表的四个样品病毒粒体为球状,大小28nm。可以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心叶烟、普通烟、蔓陀罗、西葫芦、甜瓜和黄瓜,局部侵染蚕豆、苋色藜。可通过摩擦接种,也可通过桃蚜传毒,与黄瓜花叶病毒产生明显的沉淀线,证明这类标样的毒源为黄瓜花叶病毒(CMV)。这两种病毒在田间流行以TMV为主,CMV则较少。八月份以后CMV发病率有所增加。田间还存在不少TMV与CMV混合侵染的病株。实验还证实TMV可以通过辣椒种子、病株残体及带病残体的土壤带毒,成为来年初侵染毒源。通过10%磷酸钠处理种子及用75℃干热处理种子24小时,可以使辣椒种子脱毒,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1983年9月,从新疆石河子豇豆病毒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p—1。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三种豆科植物和二种藜科植物。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皱缩,下卷并有疱疹等症状;在绿豆上表现为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天。Cp—1汁液易摩擦接种,桃蚜、棉黑蚜均可传毒,可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为10.6%。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12—5×700—750纤米。病株叶片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的抗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根据以上性状,分离物Cp—1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各地采取21个标样,经血清学和寄主范围测定,有13个标样属该病毒,约占62%。说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种植的豇豆上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海南黄灯笼辣椒种传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传实验、治疗性脱毒实验、电镜负染法(EM)、血清学及生物学测定等方法,对海南黄灯笼辣椒种传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能够通过种子传毒,种子中可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6.
中国禾谷多黏菌传麦类病毒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禾谷多黏菌属于根肿菌纲,为一种专性寄生于植物根部的真核低等生物.它本身没有致病性,但能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属和真菌传杆状病毒属的9种麦类病毒,从而引起禾谷类作物严重病害,并导致中国及其他地区禾谷类作物严重减产.相关大麦黄花叶病毒属成员包括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和燕麦花叶病毒(OMV),相关真菌传杆状病毒属成员包括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燕麦金色条纹病毒(OGSV)以及新鉴定的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和土传禾谷类花叶病毒(SBCMV).测定了所有这些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研究了它们的地理分布.由于这些病毒能存活于禾谷多黏菌的休眠孢子内,因此可以持续十多年保持其侵染能力.研究了SBWMV、OGSV和OMV的自发缺失突变现象,发现这些突变体均不能被禾谷多黏菌传播.由于这些病毒病害的持续土传特性,目前惟一的有效防治方法是使用抗病品种,通过田间抗性筛选,已获得了一大批抗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1983~1984年我们对新疆发生的大豆病毒病进行了毒源鉴定工作。病毒的寄主范围很窄,测定的十四种植物中只能侵染大豆和菜豆品种Topcrop,不能侵染菜豆其他品种、豇豆、蚕豆、绿豆、豌豆、眉豆等豆科植物,也不能侵染普通烟、曼陀罗、百日菊、苋色藜、昆诺阿藜等。病毒的种传率为0.6—15.2%,棉黑蚜、桃蚜可以传毒。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0℃,稀释限点1:1000,体外保毒期四天。所有毒源标样与标准的大豆花叶病毒(SMV)抗血清发生明显的沉淀反应,一少部分标样与SMV抗血清发生反应的同时,还与苜蓿花叶病毒(AMV)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电镜上观察病毒粒体为线状,大小为700~800×10~15毫微米。根据以上性状,引致新疆大豆病毒病的毒原主要为大豆花叶病毒(SMV)。  相似文献   

8.
1990~1992年,从石河子、昌吉、阜康、乌鲁木齐及哈密等地采集了不同症状的辣椒病毒病标样75份。通过指示植物3次单斑分离,纯化后获8个病毒分离物,编号分别为P—91—5、P—91—7、P—91—8、P—91—10、P—89—2、P—89—27、P—90—3及P—90—4。上述分离物经病毒的寄生范围、鉴别寄主反应、传毒介体及传播方式、体外稳定性、电镜粒体观察、血清学反应及理化性质的测定,鉴定出6种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占28%、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4.7%、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5.0%、马铃薯X病毒(PVX)占4.3%、马铃薯Y病毒(PVY)占2.7%、烟草花叶病毒组一新成员病毒(暂定为C_aMV)占21.3%。还有两种未知病毒分别占13.2%及3%。研究表明,在北疆地区辣椒病毒病的主要毒源是CMV、TMV及C_aMV,但对辣椒危害性最大的是TMV及BBWV,导致辣椒萎蔫、坏死及顶枯。  相似文献   

9.
[目的]吡唑和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了寻找到高活性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对此类化合物做进一步研究.[方法]对已合成的16个N-(1,4-取代吡唑基)-1,2,3-噻二唑酰胺类化合物分别进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初步生物活性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0 μg/mL浓度下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的治疗活性,其中化合物TM-1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TMV和CMV的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1.75%和41.25%;化合物TM-13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CMV的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5.72%,比对照药剂宁南霉素58.72%略低,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没去干扰农户的田间常规管理(包括照常喷施农药)。结果显示:贵阳市两个区进行了贵阳市寄生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蚜茧蜂主要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田间虫口总量大体上是烟蚜茧蜂占2/3,菜少脉蚜茧蜂约占1/3,但某些局部菜地中菜少脉蚜茧蜂较多;在农民任意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田间寄生率一般在0~10%之间波动;初步分析了蚜茧蜂数量与性比的关系;田间发现4种重寄生蜂,其中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是寄生2种蚜茧蜂的优势种。首次反映了贵州菜地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上海郊区青菜上流行的病毒病,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初步明确病毒主要属于以下三个类群:烟草花叶病毒(群)(TMV)、芜菁花叶病毒(T_P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1980年前徐来升等已自青菜上分离出属于TMV群的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RMV(?));1980~1981年徐来升等又自崇明大白菜上分离出芜菁花叶病毒崇明分离株  相似文献   

12.
对从我国甘肃省天南星科植物半夏上获得的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CMV-PGs)的RNA3进行全长克隆和序列分析及侵染性克隆构建.结果表明:CMV—PGsRNA3序列全长2179nt,与CMV—Fny株系RNA3的同源性为83.1%.选取已报道CMV株系的38个RNA3全长序列,根据CP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MV-PGs属于亚组ⅠB,但是相对独立.进一步构建CMV—PGsRNA3的侵染性克隆,通过体外转录获得具有侵染活性的RNA转录本,将CMV—PGsRNA3的侵染性转录本与CMV—FnyRNA1和RNA2的侵染性转录本混合接种烟草,成功获得假重组体F1F2P3.  相似文献   

13.
1984——1985年在石河子地区采集了蕃茄病毒标样175个,包括不同症状和严重度的病株。通过鉴别寄主反应,蚜传实验,物化属性测定血清学反应及病毒提纯后的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进行了病毒种类的常规鉴定。初步认为,1984年石河子地区蕃茄病毒病的主要病源是TMV—蕃茄株系,占田间流行病源的74.5%,占调查样点的81.8%,其次为TMV—普通株系和CMV分别占30.6%和24%,同时占调查样点的63.6%和72.76%,但未发现CMV单独感染的病株。 在鉴定工作的同时,对蕃茄病毒病的流行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品种抗病性,种子带毒情况,种子消毒及蕃茄病毒病的田间防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对蕃茄病毒病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温度,连作及田间管理等。远离菜地且有自然屏障的蕃茄病毒病明显减轻。除此,蕃茄品种间有一定的抗病性差异。新鲜种子带毒率高,贮藏数月后带毒率明显降低,用磷酸三钠和次氯酸钠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降低种子带毒率;磷酸二氢钾在蕃茄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且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侵染新疆哈密瓜的病毒种类有西瓜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及烟草坏死病毒。1980—1985年,在田间试验及室内研究中,规察了影响病害流行的各种因子。初步认为,5—6月旬平均气温达25℃左右,月平均气温达20℃以上,相对湿度在30—50%时,田间开始出现中心病株,随麦二叉蚜、桃蚜迁飞高峰后,发病率出现明显的流行陡度。持续25—30℃的日平均温度,半月之内造成大流行。对70个哈密瓜品种的试验观察没有免疫品种。这期早播或播时铺上塑料地膜或银色反光薄膜可以大大阻止病害流行,而黄瓜、西葫芦等蔬菜作物与哈密瓜邻作,可促使病害早期发生。本文讨论了影响发病及流行的各种因素,流行前期进行予测,为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罗汉果花叶病病原病毒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典型病株上分离到1种大小为12nm*(600-800)nm的线状病毒,该病毒可通过汁液摩擦和棉蚜(Aphis gossypii)传播,人工接种可侵染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西葫芦(Cucurbita pepo),南瓜(C.Moschata),黄瓜(Cucumis sativus),西瓜(Cirullus vulgaris),毛节瓜(Citrullus vulgaria)和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等葫科植物引起花叶症状,侵染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引起局部褪绿斑点,接种番木瓜(Carica Papaya),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心叶烟(N,glutimosa),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洋酸浆(Physalis floridana),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豇豆(Vigna sinensis),未见有任何症状: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5度-60度,稀释终点为10^-3,10^-4,存在17度-25度下放置10d还有侵染活力;ELISA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与西瓜花叶病毒-2(WMV-2)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引起广西罗汉果花叶病的病原病毒是WMV-2的一个株系,本研究还表明,罗汉果花叶病毒与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大豆花叶病毒(SMV)及莴苣花叶病毒(LMV)均有较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月中下旬第1代苹果绵蚜若蚜开始活动,2月下旬~3月田间种群数量开始缓慢上升,6月下旬~7月中旬进入快速增长期,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上旬,之后逐渐下降.全年呈现1个明显高峰期.全年各龄蚜均有发生,第1龄若蚜、第2龄若蚜、第3龄若蚜、第4龄若蚜和成蚜各自占全年总虫量的比例分别为6.92%,40.12%,22.9%,19.01%和11.05%.其中第2龄若蚜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第1龄若蚜较低.苹果绵蚜(X)对红富士(Y1)与金帅品种(Y2)的产量损失模型:Y1=80.3472-0.0488X,Y2=77.9892-0.073X.初步制定防治指标:7蚜群/株(红富士品种),11蚜群/株(金帅品种).  相似文献   

17.
黄瓜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年来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在生物学特性、血清学特性、基因组研究、卫星RNA以及该病毒的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由于黄瓜花叶病毒株系众多,其株系的划分和分类对研究致病机理和各个株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重点介绍了根据生物学、血清学以及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对黄瓜花叶病毒株系的不同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RT-PCR方法获得了西瓜花叶病毒(WMV)陕西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大小为843 bp.将CP基因克隆到pMD18-T Simple Vector,测序分析发现与各个国家CP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0%~95.0%和96.5%~98.6%.将CP基因定向插入EcoR I/SalI切开的pET30a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WCP,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2~8 h后,成功表达了分子量约为37 kD的CP蛋白.通过不同时间诱导发现,加入IPTG 4 h后蛋白开始表达,8 h后表达量比较大.以诱导的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WMV CP抗血清,ELISA法测其效价为1/6 400,Western blot分析能与CP发生血清学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转化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CMV- CP)和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TMV- CP)的线辣椒纯合系作试材 ,比较了转化植株对接种 CMV非克隆株系后抗病性的变化以及转化植株对接种 PVX,PVY和 TEV等非克隆病毒后的抗病性变化 .结果表明 :转化线辣椒能抵抗 CMV非克隆株系的侵染 ,抗病表达特点为系统症状延迟出现 ,显症株率和病害严重度级别大幅度降低 ,接种叶片与新生叶片中的病毒含量明显减少 .对 PVX,PVY和 TEV等非克隆病毒也表达了相同的抗病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82年,Hawkes 等人仿照分子生物学中点杂交(dot hybridization)的方法发展了斑点免疫结合测试技术(DIBA)用于检测单克隆抗体。本实验就 DIBA 应用在检测转基因烟草。烟草用发根农杆菌 Ri 质粒介导,将烟草花叶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TMV—CP)和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MV—CP)导入烟草的叶片外植体中,通过对外植体的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进而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导入的外壳蛋白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