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相浓度对含尘离心风机磨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固两相流动的“双相耦合”模型,视固相为具有稳定流体性质的“拟流体”,则气、固两相流场成为真实流体与拟流体两种组分迭置的混合场。考察了在固相为稀相条件下,不同粒子浓度对气流场的影响,并应用“单相耦合”模型,分别算出固粒运动轨迹,初步探明固相浓度对叶轮磨损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高含尘离心风机耐磨性能的气动措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对粘附于离心风机叶片压力面上的球状颗粒对风机耐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粘附于风机叶片压力面上的球状颗粒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风机的耐磨性能,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球状颗粒在叶片压力面的分布来控制叶片的主要磨损部位,最后对含尘离心风机实行气动保护的机理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异类风机串联后的吸气特性及适合风机串联的工况条件,笔者在横流风机和离心风机单机吸气性能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横流风机与离心风机串联吸气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横流风机与离心风机串联运行与风机单独运行相比,在低阻区不稳定,但与两台横流风机串联运行相比,稳定性有较大改善;当管道阻力变小时,串联失去意义。该结论为异类风机串联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内某离心风机,在分析其结构特点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离心风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借鉴国内外的风机技术标准和风机入系统后运行状态,分析了风机内部流场情况以及双出风口空气流动情况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5.
对小型离心风机噪声源进行测试和分析,确定该风机的噪声主要是空气动力性噪声。在该型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上设计安装阻性消声器,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声学共振降低离心风机噪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一个实用离心风机用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风舌间隙条件下,声学共振器的空 穴长度、穿孔率和孔径对风机噪声及气动力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良好的隆噪效果。还提 出一种解析模型来建立共振频率与共振器几何参数的关系式,该式己为现有的一些实验 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7.
周新祥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91,(1)
本文在应用声级计、传声器和倍频程滤波器对小型离心风机噪声测试的基础上,用信号处理进行频谱分析,精确地找出小型离心风机产生嗓声的机理和特性,可为设计低噪声的小型离心风机和噪声控制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把风机串联运行时的动压-静压差曲线与理论叠加曲线进行比较,发现两风机串联时不一定符合串联叠加原理;不同种类风机串联时,风机前后位置不同,所得到的系统性能也不相同;离心风机作为前级风机时,系统静压变化较为缓慢,流量增加迅速;横流风机作为前级风机时,系统静压变化迅速,相对动压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离心风机平板直叶片调节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改进风机调节门的性能和作用,采用五孔探针对平板直叶片调节门前后的流动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得到了流动参数沿流动方向的衰减变化规律.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调节门导致其下游流动沿半径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而沿圆周方向的分布比较均匀,对其上游流动的分布形态影响很小;阻力系数和预旋系数随调节门叶片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在叶片角度大于40°~50°时阻力系数的增加明显快于预旋系数.针对风机调节门的流动特性,采用预旋系数、阻力系数做为全面评价风机调节门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可行的.从兼顾流动均匀性和预旋两方面因素考虑,从调节门出口到叶轮进口之间的最佳距离约为叶片平均弦长的4~8倍.根据调节门流动参数沿径向、周向和沿轴向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加大调节门流道中心处叶片的弦长、改进平板直叶片叶型及优化最佳叶栅稠度等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离心风机紊流次声形成的机制,探讨了利用叶轮网罩整流来抑制紊流次声的原理和方法,推导了离心风机紊流诱发的次声模型.通过对叶轮装网罩后叶轮叶道内气动特性的分析,给出了装网罩后叶轮紊流次声辐射功率、叶片尾缘涡流脱落次声辐射功率及网罩次声降噪量的数学模型,并以某窗式空调器离心风机为例进行了次声测试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际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1.
离心风机基频气动偶极子噪声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及声比拟理论研究了离心风机3个不同流量下蜗壳及叶片表面偶极子声源产生的基频噪声.风机内部三维瞬态流场由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得到.根据气动声学的FW-H方程对蜗壳内表面提取偶极子声源,对于叶片噪声利用Lowson公式进行建模.为了使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建立了以蜗壳为界的内外声学直接边界元模型,使用多区域声学边界元模型,考虑蜗壳对声传播的散射作用,内部噪声通过蜗壳的进出口传播到风机外部.结果表明:在非定常流场中,蜗壳表面的压力波动以基频为主,而叶片上的压力波动并没有明显的基频分量;蜗舌是基频噪声的最主要声源;随着流量变大,蜗壳辐射的噪声急剧增加;由叶片产生的偶极子基频噪声比蜗壳小,特别是在大流量工况下. 相似文献
12.
对离心风机单机吸气性能和双风机串联吸气临界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绘制了离心风机串联临界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离心风机串联后,风机临界曲线随固定级风机转速的增高而呈规律性下降;两风机的转速互相影响,单提高一台风机的转速不一定能改善风机的串联效果。本文的研究为离心风机串联运行时的参数选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永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35-38
采用FLUENT软件,应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混合网格,采用分离隐式求解器,对某离心风机三维流场进行了CFD数值计算分析。计算表明:虽风机内部流场速度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的漩涡、二次流等出现,但风机内部流场顺畅性不佳,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前向多叶离心风机蜗壳内流场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向多叶离心风机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由于该风机叶片进出口角大、流道短,叶轮内部气体流动非常复杂.另外,蜗壳与叶轮的匹配对风机的性能和噪声的影响也很大.目前的设计方法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地以风机的实际内部流场规律来加以改进.利用五孔探针对上述风机的蜗壳内部三维流场进行了测试,弄清了蜗壳内流场沿轴向、径向、圆周方向的分布情况,为今后的产品开发和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积累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空调器整机性能,揭示多翼离心风机各动静部件之间的协同匹配优化效果及整机状态下的流动特性,以风量作为主要参数,引入系数ε表征单风机性能变化对风机盘管整机性能变化的响应度。采用分组优化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叶轮、蜗壳型线、蜗舌和集流器对单风机以及风机盘管整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塞尔曲线的吸力面仿鱼形叶片设计对风机盘管整机性能的响应度最高,有效抑制了叶片吸力面上的流动分离,降低了气流对叶片前缘的冲击作用;偏流蜗壳型线和浅舌设计能够显著降低蜗壳内的流动损失,但是抗静压能力不足导致整机性能的响应度不高;外凸集流器设计有效改善了叶轮前盘与集流器间隙处的逆压梯度,虽然能够提升单风机性能,但是破坏了风机盘管整机的进气状态,气动性能响应度为负值。与原型机相比,采用分组优化设计之后的单风机风量提升了18%,效率提升了2.8%;风机盘管整机风量提升了11.2%,效率提升了0.83%。 相似文献
16.
前向离心风机吸声蜗壳降噪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在蜗板外衬贴吸声材料,并在吸声材料与外层隔板之间设置空腔的方法对某前向离心风机进行了蜗壳吸声降噪的试验测量,分析了不同转速、不同的吸声材料厚度和空腔厚度对吸声蜗壳降噪效果的影响.此外,还进行了吸声蜗壳与倾斜蜗舌2种降噪措施的叠加降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原风机相比,在整个运行工况范围内,使用吸声蜗壳后,风机的气动性能都略有下降;增加吸声材料与空腔厚度有利于提高吸声蜗壳的降噪效果,但吸声材料厚度和空腔厚度过大时对降噪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在流量较小的工况下,吸声蜗壳的降噪效果相对较好,同时使用吸声蜗壳与倾斜蜗舌2种降噪措施可以取得一定的叠加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离心风机位置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将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作为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时清选质量不理想的原因在于离心风机位置参数未达到台架试验最优值,为此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双风机圆筒筛清选机构的清选性能数学模型。在确定最佳运动、结构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了通过调整离心、横流风机运动参数来适应离心风机位置参数变化的具体方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清选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CFD商用软件FLUENT6.1对离心风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离心风机内部流场的情况,找出不同工况下离心风机流场的变化,发现了叶轮入口正预旋受到蜗壳结构影响和不均匀性,小流量情况下空气流动受蜗舌影响显著。对减小流量变化对离心风机的影响,拓宽离心风机的工作范围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计算中采用了标准k-ε湍流模型与非结构化网格。 相似文献
19.
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数值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一种开口薄壳体边界元方法,该方法的系数矩阵小于以前的方法,能够降低计算成本.将该方法应用在离心风机的噪声预测中并考虑了蜗壳对声波反射和散射的影响.首先利用RANS方程和标准k-ε模型求解离心风机内部的非定常流动,获得声源项信息,然后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源项的时域信息转换为频域信息,最后采用开口薄壳体边界元方法预测风机的气动噪声.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由于该方法考虑了蜗壳反射和散射的影响,对风机基频及其2次谐波的声压级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但对高频声的预测结果仍不是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新结构高压比小流量离心风机的进一步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进固定元件,对一种部分流道进气的高压比小流量离心风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在叶轮结构尺寸和转速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在弯道上加装了导流叶片,并改变了回流器叶片型线,改进后的新结构风机的流量仍为常规风机的流量的10%-20%,而全压则进一步提高为常规风机的1.88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