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超高温热处理对水曲柳板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窑式常压和罐式带压过热蒸汽对水曲柳板材进行超高温热处理,研究了两种热处理方式对木材平衡含水率、尺寸稳定性、吸湿滞后及干缩系数的影响,分析了两种热处理方法使木材稳定性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两种热处理均可降低木材的平衡含水率,但罐式带压热处理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木材在使用中的平衡含水率,减小木材使用环境的相对湿度变化对木材含水率的影响,降低木材干缩系数,更有利于提高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提高处理温度可以减小热处理材的吸湿滞后,罐式带压热处理材比窑式常压热处理材的吸湿滞后小。  相似文献   

2.
<正>作者研究了红木(Ptrocarpus spp.)膨胀和收缩的变易性。发现当木材被汽蒸时,其沿弦向的膨胀远大于沿径向的膨胀。因此,在整个干燥过程中直到含水率降到5%及更低为止,弦向收缩的百分率(Y_T,%)都远小于径向收缩的百分率(y_r,%)。(100—y_T)/(100—y_T)的比值,可以用来予示在干燥期间是否会在弦切面上出现干裂。作者已经把(100—Y_T)/(100)—Y_r))/(100—Y_r)的比值定义为干裂势。的比值越大,干裂势就越小。汽蒸处理能减小干裂势以致在弦切面上不出现开裂。采用预蒸处理的方法,能用过热蒸汽成功地干燥10至35毫米厚的红木成材。成材的干燥质量是好的。  相似文献   

3.
汽蒸处理对木材横向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对针叶树材的杉木和马尾松木材,以及阔叶树材的假水青冈和香椿木材进行汽蒸处理。处理条件为:杉木和马尾松木材的汽蒸温度分别为90、100℃,假水青冈和香椿木材的汽蒸温度分别为70、90℃,处理时间分别为4 h和8 h,并对汽蒸处理前后木材的弦向和径向气体渗透性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汽蒸处理后木材的径向和弦向、心材和边材的渗透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汽蒸处理温度的提高木材气体渗透性有较大提高,汽蒸处理时间对不同木材渗透性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汽蒸处理对青冈栎干缩系数及气体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常压、汽蒸处理对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spp.)干缩系数,气体渗透性及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冈栎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系数在汽蒸处理5h后稍有增加;汽蒸处理后的顺纹渗透性处理前的2倍,处理前后的横纹渗透性基本不变,试材含水率降低5%左右。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木材吸湿特性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在常压蒸汽与0.45 MPa加压蒸汽条件下,对樟子松和柞木进行热处理,比较了热处理材和未处理材的水分吸湿性及尺寸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试材经过热处理后不仅吸湿量明显降低,在高湿条件下的吸湿特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当环境相对湿度从69%增至94%时,热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变化率仅为对照材的1/3,细胞壁微观构造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吸湿性的降低使热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樟子松试材加压蒸汽热处理后径、弦向湿胀率分别下降了34%和47%,柞木则分别降低了46%和51%;热处理材的弦向抗湿涨系数普遍高于径向抗湿涨系数,表明木材径、弦向的湿胀差异在热处理后也有所缩减;加压蒸汽热处理比常压蒸汽热处理的改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用四种相对湿度:=70、80、90、100%和四个温度水平:t=15、20、25、30℃,对橡胶木气干材和窑干材进行平衡处理,得知窑干材的平衡含水率比气干材低1.91~3.81%,比查“t——W”图得的平衡含水率值低2.77~4.11%。又窑干材的弦、径向吸湿膨胀系数分别为0.18%和0.11%,比气干材低0.06%和0.05%。两类试件在<85%时一般不长霉,=85~95%时表面轻度长霉,>95%时长霉严重。  相似文献   

7.
高温过热蒸汽干燥处理对木地板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D.Don)为试材,经温度为140,160,180℃,相对湿度均为100%的过热蒸汽处理及干燥后制成木地板,对其吸湿解吸特性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考查在潮湿或干燥的自然环境使用中的尺寸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高温过热蒸汽干燥处理后的木地板尺寸稳定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8.
对雷州产的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 f)、隆缘桉(E.exserta F.Muell)及雷一桉(E.Leizhou No.1)的木材进行了过热蒸汽干燥试验。干燥时干球温度高达110℃,湿球温度保持100℃。结果表明,隆缘桉与雷一桉比柠檬桉难干,心材比边材难干。 试验前曾运用分析弦向干缩系数对径向干缩系数比值的方法,预测在干燥期间木材可能发生应力开裂的含水率阶段。分析表明,在木材平均含水率降至30%以前,隆缘桉与雷一桉木材的弦,径向干缩系数比的比值远高于柠檬桉,心材的比值远高于边材。分析的预测和干燥质量相符合,即,隆缘桉与雷一桉板材中出现的应力开裂显然地多于柠檬桉;心材部分出现的应力开裂显然地多于边材。 对柠檬桉的气干材与高温干燥材的一部分力学性质作了对比测定。结果是:两种干材的顺纹抗压强度、静曲抗弯强度和静曲弹性模量的差别不明显,但高温干燥材的冲击韧性比气干材的小6%。  相似文献   

9.
热风干燥槠、栲类木材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槠、栲类木材水分传导性差、干裂势(木材弦、径向干缩比值)和干缩率大、木射线宽,是易变形开裂的难干材,要开发利用硬阔叶树材资源,首先要解决木材的干燥问题.本文作者就热风干燥槠、栲类木材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硬阔叶材,密度大、材质硬、干缩量大、水分移动慢。干燥时容易出现开裂、并且干燥时间较长。所以这一类木材在干燥前要进行适当的汽蒸处理。  相似文献   

11.
对马尾松速生材汽蒸预处理后,热压干燥至一定的中间含水率,再用不同的树脂进行进行表面强化改性处理。由于汽蒸处理时间、热压温度、压力、涂胶前木材的含水率、胶的种类、涂胶量对木材的干燥速度、体积收缩系数、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等质量指标有不同的影响,故分别以其为单一质量评价指标,确定相应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处理木材的研究——Ⅰ.处理因素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PEG处理是,将木材浸泡在聚合物溶液中,接着在高湿度下使扩散继续进行,而后缓慢干燥。处理因素有:木材初始含水率,处理液浓度,浸泡时间和保持高湿时间。研究中用PEG处理马尾松、椴木和水曲柳。用正交设计 L_(16)(4~5)表,4个因素各变化4个水平,对马尾松和水曲柳各试验16组。考察的主要指标有干增重、湿增重、浸泡中的扩散率、弦向全干缩率和抗收缩系数等。  相似文献   

13.
木材液相乙酰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材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决定了它的吸湿性和易遭腐朽、虫蛀。这是木材的两个主要缺点,严重影响其利用。 木材乙酰化是一种化学改性处理。它是木材成分的酯化反应。所采用的乙酰剂与木材分子上的羟基起作用,疏水性乙酰基取代了亲水性羟基。由于乙酰基的引入导致膨体(增积)作用,使木材具永久尺寸稳定性。乙酰化的木材,对真菌具抗性,且无毒;木材多孔性不变,材色鲜艳悦目。所以,它是提高木材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成材的乙酰化用液相处理,必须清除处理后木材中残留的乙酰剂,然而在气相乙酰化中,则些道工艺可以减免。但它不适用于处理厚尺寸木材。我们对液、气两相乙酰化分别进行了试验,都作了尺寸稳定性和乙酰基含量等方面的测定。 本文是液相处理的研究结果。试验中,为降低工艺利用时的成本,还进行了剩余反应液的测定。各项测定均得到肯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将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总应变分为自由干缩、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应变和机械吸附应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木材干燥应力模型。应用此模型,只需要在干燥过程中测量出木材的分层含水率和干缩率,便可较准确计算出木材干燥应力应变。通过对30 mm厚马尾松板材干燥过程中总应变实际测量值与模型计算值的比较,验证所建模型计算出的木材干燥应力应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阐述了分析干燥应力的热弹性理论,推导了本构方程和平面干燥应力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并计算和测定了水曲柳板的干燥应力。其结果表明:弹性解答适用于分析干燥初期的应力状态;应力最大值在中央剖面的上下边界处,木材的干缩过程存在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含水率和密度是木质残体重要的物理性质。为了更合理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生产力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和密度进行研究。【方法】以东北典型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红松、臭冷杉、枫桦、槭树、椴树、水曲柳、榆树的木质残体为研究对象, 对5个腐烂等级(Ⅰ—Ⅴ)下的3个径级(ⅰ—ⅲ)进行取样, 分析腐烂等级、径级、树种、结构组分(边材、心材)对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的影响。【结果】随腐烂等级的增加, 木质残体含水率显著增加, 密度显著降低; 除腐烂等级Ⅲ和总体木质残体边材密度显著高于心材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边材与心材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除腐烂等级Ⅰ的木质残体心材含水率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含水率和密度在部分树种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径级间均无显著差异; 径级ⅰ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含水率在部分树种间有显著差异, 径级ⅰ、ⅲ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密度在部分树种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密度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且腐烂等级以及树种是导致木质残体分解过程中引起含水率、密度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含水率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木材气相乙酰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木材乙酰化是对木材性质损害最小、尺寸稳定效果最好的一种处理方法。本试验是在具有膨胀剂和催化剂条件下,用醋酐和硫代醋酸对椴木进行气相乙酰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气相醋酐和硫代醋酸乙酰化的木材均可达到处理要求,尺寸稳定。 为进一步了解乙酰化的木材尺寸稳定的机理,还对处理材永久性膨胀和净吸水量作了测定。处理试件经气干后,平均吸湿率降低60—78%。 试验结果还表明:处理试件炉干前、后吸水膨胀率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应建立测定木材尺寸稳定性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