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常规核型分析、Ag-NORs及C-带技术对鲈鱼的核型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鲈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2n=48),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型),染色体臂数FN=48,没有异形性染色体;(2)在所观察的中期分裂相中,第12对同源染色体次缢痕处显示为稳定的Ag-NORs,此处为C-带阴性;(3)鲈鱼染色体着丝粒处具有微弱C-带,第1对染色体靠近着丝粒位置为C-带强阳性;(4)在某些中期分类相中具有多银染位点。  相似文献   

2.
使用肺、心脏等进行组织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 briatus)进行核型、G-带和C-带型分析:毛腿鼠耳蝠2n=44,有3对大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一对小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总臂数(N.F)为52;常规核型和G-带核型与已发表的该属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西南鼠耳蝠(M.altarium)等物种一致,说明了该属动物核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C-带核型有丰富的端位C-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建昌鸭的核型及染色体分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核型具有染色体数目多,微小染色体多的特点,这给制备和分析鸟类核型带来了困难。迄今,全世界8700种鸟中,记载过核型的不到500种,尚不及世界鸟类总数的5%。鸟类染色体分带研究进行得更少。在我国,只报导过家鸡,家鸭和雀形目7种鸟的核型。 在家禽方面,国外对家鸡的核型和染色体分带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但对鸭类只见有少数野鸭的C-带报导。对家鸭的G-带,C-带和Ag—NORs国内外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4.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和Sumher(1972)的方法(C带),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出:蓝曼龙的核型公式为2n=46t,NF=46,具有1对银染分别位于t1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臂的端部,其染色体上NORs有明显的大小差异,结构和数目在不同的细胞中也出现了多态性,其深染C-带区可以分为着丝粒C-带,端粒C-带,居间C-带,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玫瑰鲃脂鲤和红鳍银鲫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玫瑰鲃脂鲤(Hyphessobrycon rosaceus)和红鳍银鲫(Puntius schwanenfeldi)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结果显示:两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2 n均为50.玫瑰脂鲤的核型公式为2 n=24 m 12 sm 10 st 4 t,NF=86,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在m9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出现银染位点,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红鳍银鲫的核型公式为2 n=22 m 14 sm 4 st 10 t,NF=86,银染点位于m1和m2染色体的短臂末端,多数染色体为着丝粒C-带.在两种鱼中发现均有Ag-NORs联合现象,未发现有异形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及染色体显带技术,对藏系绵羊(山谷型)的显带核型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对该品种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R带和Ag—NORs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该品种的G带核型模式图。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显带核型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为藏系绵羊的研究提供了细胞遗传学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结合染色体带纹及超微结构分析了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带特征,做出了黄鳝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高粱染色体G—显带核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有丝分裂早中期相的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多重的G—带带纹.根据带纹着色深浅和粗细,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带纹,即深色粗带和浅色细带.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纹特征及其数目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互有差异.本文对高粱染色体的核型和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分析,并对G—显带在高粱核型分析及其它研究中的应用、ASG显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高梁染色体G-显带核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有丝分裂早中期相的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多重的G-带带纹,根据带纹着色深浅和粗细,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带纹,即深色粗带和浅色细带,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纹特征及其数目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互有差异,本文对高梁染色体的核型和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分析,并对G-显带在高梁核型分析及其它研究的应用,ASG显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家蚕染色体的C-带及其扫描电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蚕早期胚为材料,对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了C-带的研究以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分裂相都显示染色体上有C-带,其中4条染色体上常有C-带深染;性染色体中Z染色体亚端部普遍显示有C-带.表明家蚕染色体C-带可能属于非着丝粒型C-带,与其弥散型着丝粒理论相辅.  相似文献   

11.
四种佛蝗染色体核型与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僧帽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emaZheng)、短翅佛蝗(P.au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a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二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5~7对中型,2~3对小型染色体.这四个种的主要区别表现在C带核型的差异上.C带带型差异可反映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分布在广西的负蝗属Atractomropha Saussure2个种奇异负蝗Atractomropha perrgrina Bi et xia和纺梭负蝗Atractomropha burri bolivar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含量和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他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着丝粒类型和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稻蝗种内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分布的小稻蝗 Oxya hyla intricata(Stal)不同种群进行了染色体 C带核型研究 ,并对部分种群线粒体 DNA Cyt b基因部分片段进行了分析 ,从而探讨该物种不同种群细胞与分子水平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作为一个物种 ,小稻蝗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例如从染色体核型和 C带带型指标来看 ,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一致 ,染色体分组形式也基本相同 ;从 Cyt b基因序列来看 ,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核苷酸变异范围较小 ,其编码的氨基酸没有变异 ,显示了该物种种群之间密切的关系及其同源性。但种群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从染色体 C带核型来看 ,分布于四川和云南的种群染色体 C带带型表现为少端带类型 ,即大部分染色体均缺乏端带 ,而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如福建、浙江、江西的种群则有大量的端带存在 ;从线粒体 DNA Cyt b基因部分片段构建的 NJ系统树来看 ,东部沿海地区的种群相对来讲聚为一支 ,而四川种群分布为另一支。由此看来 ,我国小稻蝗应分为两个染色体族 (Chromosomal group) ,即端带类和少端带类 ,其中端带类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而少端带类则只分布于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线粒体 DNA Cytb基因的分析也部分地证明了上述染色体带型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88例疑有染色体异常者进行了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者7例,检出率为7.95%。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者5例,染色体结构异常者2例。此外,尚有女性假半阴阳者和染色体变异者各1例。笔者对各种异常核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分布在广西宜州市的佛蝗属PhlaeobaStal两个种僧帽佛蝗PhlaeobainfumaiaBrunnerV.Wattenwyl和长角佛蝗PhlaeobaantennateBrunnerV.Wattenwyl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均是端部着丝粒和着丝粒C带带纹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但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它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异染色质在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良C带技术对圆锥小麦和高亲种质矮兰麦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矮兰麦体细胞具14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的大小,强弱和分布不同。矮兰麦2AL和7AS染色体臂及7B染色体的带型与野生二粒小麦不同;矮兰麦3B,4A,4B及7B染色体与普通小麦相应染色体的带型也有判别。  相似文献   

17.
利用醋酸洋红 Giemsa—C 显带技术对香雪兰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显带研究。经过处理的染色体在前期和中期呈现各种较典型的 C 带带型,如端带、着丝点带和中间带,而且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型差异较大。第五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对特大的端带,这对端带在间期呈现大型的染色中心。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未发现带型的多态性现象,所以,利用香雪兰的 C 带带型特征,完全可以鉴定该基卧组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文章还讨论了有关间期核的染色中心数与分裂期染色体带的数目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中国起源的松属三个种的胰酶—吉姆萨C—带核型.马尾松、油松、黄山松的中间带分别为34,24,24条,着丝粒带分别为18,20,20条,而对于一条染色体臂来说,最多出现一条或二条中间带.所有带纹的形态相似.而大小各异.在同一有丝分裂相中,中间带到着丝粒的距离相等(在仅出现一条带的臂上).三个种C—带在分布上的主要区别是:马尾松有一条染色体不显任何带,而油松和黄山松所有染色体均显带.  相似文献   

19.
贵阳地区蝗虫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贵阳地区5科16属20种蝗虫的染色体研究结果:20种蝗虫中除锥头蝗科2种负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XO=19外,其余都是2n()=22+XO=23,但所有染色体都是端着丝粒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所不同的是染色体长度,核型类型,C-带带纹及其总长度与染色体组长度的比值%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木莲属部分种的核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国木莲属5个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海南木莲外,其余4个种,即乳源木莲,毛桃木莲,灰木莲和大果木莲都有一对具有随体染色体。5个种的核型公式为32m+4sm+2st,均为较对称的2B类型,该属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即L,M2,M1的数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