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新显色剂2-(2-胂酸基苯偶氮)-7-(2,6-二碘-4-硝基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与锆的显色反应.在1.92mol/LHCl介质中,试剂与锆生成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633nm,摩尔吸光系数为4.37×104L/(mol·cm),显色酸度高,常见的共存离子允许量特别大,选择性好.0~20μg/(25mL)Zr(IV)符合比耳定律,以NaF褪色试样空白为参比,直接吸光光度法测定合金钢中的微量锆,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试剂2,6-二甲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镉显色反应研究,建立了检测食具镉污染的新方法 在0 2mol/L的氨水介质中,镉可与2,6-二甲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物质的量比为1∶3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2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2 03×105L/(mol·cm);在室温下,显色反应立即完成,而配合物吸光度可以稳定24h以上 25mL标准溶液中Cd(Ⅱ)含量为0~12μg服从比耳定律,在不加任何掩蔽剂的条件下,常见金属离子有较大的允许量 与其它试剂相比,2,6-二甲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镉的显色反应在灵敏度和选择性方面均有明显地改进,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新显色剂3-[ 苯并噻唑偶氮]-5-溴-2,6-二羟基苯甲酸, 用其与Cu2+显色反应, 在0.1 %溴代十六烷基吡啶 (CPB)水溶液存在下, Cu2+与显色剂在pH=6.98的缓冲溶液中形成稳定的1 ∶2的红色配合物. 其最大的吸收波长为533.0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4×104 L·mol -1·cm-1, 灵敏度较高 , 选择性较好. Cu2+含量在0.001 4~1.2 μg/mL服从比耳定律. 此显色反应应用于铝合金和铜锰铸铁中微量Cu2+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新显色剂1-偶氮苯-3-(5-氰基-2-吡啶)-三氮烯(ABCPDT)的合成及其与镍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TX-100存在下,pH值为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镍发生显色反应,生成3∶1型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35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7×105L.mol-1.cm-1.Ni2 浓度在0~48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合金中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与钌(Ⅲ)的显色反应.在pH=6.5的醋酸-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形成了配位比为1∶1的深红色二元配合物.λmax=55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02×104L/mol.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4-氯-2-膦酸基苯偶氮)-7-(2,4-二氯苯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DC-CPA)与铋的显色反应.在0.06 mol/L HNO3介质中,铋与显色剂生成1∶2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91 nm处,该反应灵敏度高,6ε91=1.1×105L.mol-1.cm-1,B i(Ⅲ)含量在0.02~1.4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应用该法测定了铜合金中微量铋,方法简便易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钛 -4 ,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 ( Br-ONPF)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 ( CTMAB)配合物的最佳显色反应条件 .在硫酸介质中钛与试剂形成 1∶ 4的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84 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ε=1 .0 3× 1 0 5L· mol-1· cm-1.钛含量在 0~ 7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方法选择性较好 ,在拟定的条件下可直接用于钢样中微量钛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显色剂1-(4-甲基-6羟基嘧啶)-3-(偶氮苯基).三氮烯(MHPPAT),并研究了它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Tween-8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试剂与镍生成1:1型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6×105L·mol-1·cm-1.Ni2 浓度在0~44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2′-喹啉偶氮)-4,5-二甲基苯酚(QADMP)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pH=4.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QADMP与铜(Ⅱ)生成分子比为2∶1的稳定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λm ax=561 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4.56×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1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新方法用于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显色剂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简称CTZDBA)与铁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TZDBA与Fe(Ⅲ)形成稳定的络合比为2∶1的紫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104L.mol-1.cm-1,Fe(Ⅲ)质量浓度在(0~0.8)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所拟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纯铝和铝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铁,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1.
就学生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作一解答.认为:(1)Cr3 与NH3·H2O作用主要是生成Cr(OH)3,而不是[Cr(NH3)6]3 离子;(2)在有NH4 时,Zn(OH)2易溶于NH3·H2O;(3)[Co(NO2)6]3-溶液中加入强酸,其分解产物是Co2 ,不是Co3 ;(4)[Fe(SCN)6]3-遇H2O2,血红色消失的原因是过量的H2O2氧化了SCN-.  相似文献   

12.
童岩  杨新玲 《河南科学》2003,21(6):717-718
用2 (6 甲基 2 苯并噻唑偶氮) 5 二甲氨基苯甲酸(MBTAM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锰。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12×104L·mol-1·cm-1。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84nm,Mn2+浓度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茶叶和食品中微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在TritonX-10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研究了1-(6-硝基-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NBTNPT)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为10.0~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镍生成2∶1配合物.以500nm为参比波长,440nm为测定波长的双峰双波长进行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4×105L·mol-1·cm-1.Ni2+的浓度在0~280μg/L内符合比耳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钢铁中的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PAN-S螯合树脂对金属铜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制取具有PAN-S功能团的PAN-S浸渍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铜离子吸附的最佳pH为5.4~9.0,达到最大吸附容量仅需30min,平衡时吸附容量是100mg/g干树脂.用0.1mol/L的HCl解脱,洗脱率达100%.建立了PAN-S树脂富集.分离铜离子的光度分析法,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一新合成的偶氮试剂:1-羟基-2-(6-溴-2-苯并噻唑偶氮)-8-氮基-3.6-荼二磺酸作为酸碱指示剂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该试剂作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域为5.20-7.10,指示剂离解常数pK_(1n)为6.75,用碱滴定酸时终点由紫红到纯兰,颜色转变敏锐。该指示剂用于H_2SO_4、NaOH和NH_3·H_2O滴定分析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6-硝基-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与钴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研究了1-(6-硝基-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NBTNPT)与钴的显色反应.在pH 10.0~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NBTNPT与钴生成N(NBTNPT):N(Co2 )=2 : 1的配合物,其最大负吸收峰在波长535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3×105L·mol-1·cm-1,ρ(Co2 )为0~360μg/L时符合比耳定律.用该方法测定维生素B12注射剂中的微量钴,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pH=6.0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5-磺酸-2-氨基吡啶存在下,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基氨基苯酚(MBTAE)与钌(Ⅲ)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2nm处,表观摩尔系数ε=3.33×104mol/L·cm,钌(Ⅲ)含量在0~20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方程为A=0.2740c(μg/mL)+0.03293,线性相关系数r=0.9817,体系简单、方法简便,用于钌碳催化剂样品中钌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将甘氨酸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改变含离子探针Fe(CN)63-的电解质溶液的pH,或向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2 ,通过膜电极上Fe(CN)63-的电子传递,对膜的离子通道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pH较低或有Ca2 存在的条件下,离子通道开启;pH较高或无Ca2 存在的条件下,离子通道关闭.推测了膜电极离子通道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红外差谱法研究了异优呫吨酮(1,6-二羟基吨酮)(A)及其哌啶衍生物(1-羟基-6-(2-(1-哌啶基)乙氧基)呫吨酮)(B)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结果表明,这两种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随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减色效应;化合物A和B与DNA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5×104,2.8×104 L/mol;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随着两种化合物浓度的增加发生淬灭现象,化合物A和B的淬灭常数Kq分别是1.9×104,3.7×104 L/mol;两种化合物主要以嵌入方式与CT-DNA发生作用,B与DNA的结合能力比A强;并且呫吨酮芳环的嵌入使DNA螺旋变得松散、碱基堆积增强;化合物B插入后使CT-DNA的构象变化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