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心理疾病,由于特有的社会、组织、个体及工作因素使得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职业倦怠给教师、学生和教学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体的职业倦怠就越弱,因此,通过继续教育以培养自我效能感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继续教育设计应当包括科学的教育目标、具有可选择性的教育内容、完善的教育评估机制及经费投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高校教师对工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对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总感到厌倦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惫的心理状态,它会导致教师的潜能难以发挥,工作能力下降.因此,必须了解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从社会、职业等各个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以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运用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对陕西省部分高校在业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高校在业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常表现出挫折感,疲劳感、容忍度低以及工作中缺乏耐心等现象,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动,有明显的衰竭和无助感.女性体育教师的厌倦心理明显高于男性;31-40岁阶段厌倦心理较为严重,公共体育课程教师厌倦心理明显高于体育专业课程教师.建议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为体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同时还应积极寻找缓解的办法,有效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  相似文献   

4.
受学生素质、社会地位、学校发展、教师个体因素等影响,中职教师产生了明显的职业倦怠感,这给学生的成长、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深重的影响,研究制定消除职业倦怠的对策,对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洁操 《科技资讯》2008,(11):142-143
随机抽取大庆两所中学的教师为被试,研究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学效能感、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与职业压力的关系,探索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结果表明职业压力与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与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从而不能够支持社会支持是中介变量,有变量对职业压力产生影响时都要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钱家荣 《奇闻怪事》2007,(12):42-43
升学压力、工作繁重压力、教育改革压力、学生难管压力、子女教育压力、住房压力、职称压力、专业发展压力,当这些压力集中倾泻在教师身上的时候,很多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焦虑、疲惫,感觉生活质量下降,身心健康状况下降。有研究表明,教师的过重压力会导致教师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的结果,将是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下降,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育乃强国之本,而教师是教育之本,保护教师就要从减压开始。  相似文献   

7.
各种职业都有职业倦怠问题产生,大学英语教师也不例外,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很大危害。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探索了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丹 《科技信息》2009,(9):167-167
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心态、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是当前困扰着教育界的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要求、社会地位、社交环境、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职业压力、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的人格与特点七个方面阐述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以供教育决策者参考。减少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否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知觉和信念,它是解释教师教学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的坚持程度等方面。因此,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含义、结构、功能、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自我提升加以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成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田琦 《科技咨询导报》2013,(22):247-247
较为底下的社会地位,社会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工作成就感和职业归属患以及档案信息化加大了工作压力是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应通过加强职业角色认知和认同的教育和培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加强绩效管理等手段和方法,尽量避免和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机会,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它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个人成就感低、去人格化、情感枯竭和身体不适;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三对相互影响的矛盾关系:高社会期望感与低个人成就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与微弱的组织归属感、多元成长需求与自主抉择受限.因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影响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果与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职业倦怠的原因可以为高校预防和消除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参考。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主要有工作负荷重、评聘压力大以及经济收入差、从教意愿低等方面的原因,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需要国家、社会舆论、高等学校和青年教师个人的多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陈琨 《科技信息》2010,(29):I0248-I0248,I025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成长的最直接引导者。由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长期配备不足,因此辅导员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辅导员工作中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凸显。本文从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探讨防止和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燕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1):118-120
新时期综合性大学内设置的教育学院,可借助综合性大学的文化优势承担教师教育工作,但目前还存在着主要集中在教师职前培训,忽视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只注重学生联络知识的教育,而缺乏学科专业背景等问题,因而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应调整办学模式,以更好地发挥服务教师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是职场人士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据调查,教师队伍中职业倦怠的比例达50.34%,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关注,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严重的危害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造成职业道德水准下降、消极怠工等诸多职业危害,本文从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上加以分析,提出了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的预防和救助组织调节比个体调节更重要的建议,并对学校教育管理者从施政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基础信息教育的重任,他们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危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信息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在深入剖析职业倦怠的根源的基础上,从培育积极情绪体验、建构积极人格、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等三个方面缓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既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也为缓解职业倦怠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时代性、创新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教师长期从事单一、重复的工作,容易出现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身心耗竭状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学生个体的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矫正。教师要关注工作的兴奋点、改变内部心理元素、努力创造自我、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不断丰富文化生活,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而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背景因素下的高职高专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差异,以及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情形。找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探讨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贵州省16所高校的199名专职辅导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性别对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影响;高校辅导员具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性别和年龄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针对此现状,提出增加辅导员对成功的体验积累,增加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改变对辅导员工作的不合理认知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