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酶催化聚乙烯表面改性。方法以过氧化氢酶为催化剂,在H2O2存在下,氧化刻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和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结果最佳处理条件是反应时间为1.0 h,H2O2的浓度为0.2%(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40℃,反应液中丙酮的最佳浓度为33%(体积分数);该方法增大了聚乙烯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能,改变表面形貌,实现表面改性。结论过氧化氢酶法改性的纤维比表面积增大,与环氧树脂体系的界面结合强度明显提高,膜的浸润性和表面能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抗茵性海藻酸钠膜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抑制食品表面微生物的生长,以海藻酸钠为基材、吐温.80为乳化剂、甘油为增塑剂、CaCl2为交联剂、丁香油及肉桂油作为杀菌剂,制备具有杀菌性能的海藻酸钠膜.其中丁香油和肉桂油采用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测定方法确定其最佳剂量配比为8:1.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海藻酸钠膜的结构进行表征,以及对膜的力学性能、厚度、吸水率和杀茵性能的研究,得到了抗茵性海藻酸钠膜的最佳制备配方为海藻酸钠3.O%、CaCl25.O%、吐温一80为2.0%、甘油为1.0%、丁香油和肉桂油为2.0%(均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辐射接枝气相丙烯酸(AA)共聚物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并分析了膜厚与接枝率的关系,以确证PTFE辐照接枝气相AA的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还进一步测试了PTFEgAA膜的亲水性和粘接性能,探寻改性PTFE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CS)和CuSO4为原料制备了CS—Cu(Ⅱ)催化剂,利用XRD、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分解H2O2的催化性能,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H2O2浓度、pH值、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温度为45℃,pH值=4,H2O2浓度为0.15mol/L,催化剂的用量为0.6g,4h内H2O2分解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本文通过自由基聚合法,以水/乙醇混合溶液为溶剂,合成了以PVDF为主链,聚丙烯酸(PAA)为侧链的PVDF-g-PAA两亲性共聚物。通过改变丙烯酸(AA)浓度合成了三种不同接枝率的PVDF-g-PAA共聚物,红外(FT-IR)及热重分析(TGA)结果显示接枝率以AA单体浓度10%为最高。以PVDF-g-PAA共聚物为膜材料,采用浸没沉淀法制备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试和过滤实验考察膜的形貌及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升高,改性膜的平均孔径及孔隙率随之增大,接触角随之降低,表明其亲水性有很大的改善。在保持较好分离效果的基础上,改性膜的水通量及通量恢复率比原膜分别提高了3.78倍和0.76倍,表明其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都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照接枝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单体的改性方法,对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超滤膜进行抗污染改性,研究不同紫外接枝改性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全反射红外光谱对改性前后膜的表面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膜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引入的亲水性基团,提高了亲水性。在单体浓度为0.7 mol/L,光照时间为3 min 的条件下,改性效果最好;膜的抗污染性能最佳,同时改性对膜的通量影响较小。该改性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通过水相接枝液就可对PVDF 表面进行改性,大大降低改性实验的要求和成本。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接枝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改善聚(D,L-乳酸)(PDLLA)的亲水性,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四氢呋喃为溶剂,进行了PDLLA接枝乙烯基吡咯烷酮(VP)的试验。IR和^1H NMR测试结果表明:PDLLA可与VP实现接枝反应,摩尔接枝率为1.0%-1.6%。与PDLLA相比,接枝产物的[η]值下降,但吸水率增加、接触角变小,亲水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用过硫酸铵((NH4)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改性甲基丙稀酸甲酯(MMA)/N烯酸丁酯(BA)聚合物乳液,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和反应温度下的时间-转化率曲线,得出该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为VTES(质量分数)为10%,氧化剂与还原剂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在对乳液和乳胶膜的性能研究中发现,VTE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乳胶膜的耐水性.由于交联结构的形成,乳胶膜的抗拉强度明显提高,但断裂伸长率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NH3等离子体处理的PET表面接枝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氨气等离子体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在表面引入活性基团氨基,并通过戊二醛接枝谷氨酸。利用接触角、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光电子能谱(XPS)和体外血液相容性实验(APTT)表征接枝改性后的膜的表面结构和性能,比较了只用氨气等离子体处理的膜和接枝谷氨酸后的膜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改性膜亲水性均提高,70W放电功率下改性的膜血液相容性改善效果最好。与未处理的膜相比,用氨气等离子体处理的膜的APTT延长了5.9s,接枝了谷氨酸的膜的APTT延长了3.2s。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PTFE膜接枝丙烯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工艺对PTFE膜进行表面改性,在改性后的表面接枝丙烯酸,对改进性结果进行测试,表明在PTFE膜的表面形成一层聚丙烯酸(pAAc)薄膜,即生成PTFE-g-pAAc膜.PTFE-g—pAAc膜的表面亲水性及其表面稳定性比等离子改性PTFE膜(PTFE modified by plasma)有所改善,克服了单纯等离子体改性效果不稳定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促进剂M废树脂中制取促进剂D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生产促进剂M的废树脂为原料,经过打浆,甲苯萃取、碱溶解、双氧水氧化合成了促进剂DM,平均收率8.3%,初熔点167.1℃,达到国标(GB11408-89)一等品标准.考察了不同分散剂对制备促进剂DM收率的影响,挑选脂肪酸聚氧乙烯酯(99#)作为分散剂,考察反应温度、双氧水滴加时间、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促进剂DM的影响,找到合成促进剂DM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60℃,双氧水滴加时间40min,反应时间2h,分散剂、双氧水、EDT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7%,5%,M的质量浓度为0.15g/mL.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乙酸一过氧化氢体系,在均相和酸性条件下降解壳聚糖,考察了反应温度、乙酸浓度和过氧化氢浓度对氧化降解反应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反应温度70℃,乙酸浓度1%,过氧化氢浓度3%,反应时间10h.对降解产物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平均分子量在10000以上、5000~10000和5000以下3个不同分子量分布段的低聚壳聚糖产物.低聚壳聚糖5000—10000分子量分布段平均分子量为7300左右,最终产率为37%.  相似文献   

13.
在苯酚羟化制苯二酚的条件下,对JX钛硅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考评和反应特性研究.JX催化剂考评包括活化的、未活化的、回收利用的和再生活化的,实验证明:JX催化剂可用于苯酚羟化制苯二酚的生产.反应特性研究主要是考察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及加入方式、溶剂种类等因素,以及回收苯酚和丙酮的套用与回收套用工艺本身及填料材质之间的关系对反应的影响.在本反应工艺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可达21.29%、苯二酚的选择性可达75%、苯二酚的邻对位比为0.9.  相似文献   

14.
空化水射流-双氧水处理苯酚废水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双氧水联合空化水射流氧化法,以苯酚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多种因素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中间产物,揭示其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溶液pH值为3.0,双氧水质量浓度为300 mg/L,泵压及围压分别是20、0.5 MPa时,苯酚的去除率达到了99.85%.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苯酚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是对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醌及其他有机小分子物质,最终产物为顺丁烯二酸、乙酸.  相似文献   

15.
用三口瓶作反应器,先加入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盐酸浓度(质量)为18%(1:1)、温度为85℃、盐酸与铁粉的质量比为1.4:1、反应时间为20min的最佳制备条件;再加入稀盐酸,在酸性条件下用双氧水将氯化亚铁氧化成氯化铁,确定了反应过程中搅拌速度为20、双氧水与铁粉质量比为1.63:1、温度为55℃、双氧水加入速度为0.5~1.0mL/min的最佳氧化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对流延聚丙烯膜接枝丙烯腈单体进行了研究 ,分别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面密度、聚合反应时间、聚合反应温度等反应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并通过水接触角、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非均相接枝聚合方法可将丙烯腈单体接枝到聚丙烯薄膜表面 ,并可改善膜的亲水性。当聚合反应温度为 85℃ ,反应时间120min ,单体质量分数为 10%,引发剂面密度为 2g/m2 时 ,获得最佳接枝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硬脂酸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料浆浓度、改性时间等因素对三水碳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活化指数、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改性前后的三水碳酸镁晶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5%,料浆质量分数5%,改性时间6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接触角为130°,活化指数为1.000.表面改性过程对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热分解没有明显影响.硬脂酸与三水碳酸镁晶须的结合方式主要是镁离子与羧基形成憎水性的硬脂酸镁保护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浓度双氧水与尿素反应合成过氧化尿素,考察了过氧化氢与尿素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T.laibaccii脂肪酶介导化学-酶Baeyer-Villiger氧化法制备ε-己内酯.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了实验设计,获得了最优反应条件:环己酮初始浓度为1.22 mol/L,环己酮与过氧化氢脲的物质的量比为1∶1.3,反应温度为56.5℃,产率达到98.06%,浓度高达1.2 mol/L.在环己酮、乙酸乙酯反应体系中有三个反应,其中第三个反应是过氧化氢脲通过固定化脂肪酶的作用与中间产物乙酸反应,乙酸原位生成过氧乙酸.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模型,其R2值为0.998 8,可以准确地预测ε-己内酯产率.该模型考虑了环己酮的初始浓度、环己酮与过氧化氢脲的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对ε-己内酯产率的影响,环己酮与过氧化氢脲的物质的量比对ε-己内酯的产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000 6).  相似文献   

20.
某企业将汽车4S店回收的油水混合物,经过蒸馏得到的最轻组分,即轻油废水,其COD值高,气味重。采用絮凝剂、铁碳微电解、Fenton试剂与DSA电化学法多级复合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了絮凝剂最佳的量(聚合氯化铝浓度5%∶180 mL·L~(-1)、聚丙烯酰胺浓度1%∶4 mL·L~(-1)),在加入絮凝剂的条件下,COD_(cr)去除率可达到38.5%;铁碳微电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铁碳投加量为30 g·L~(-1),铁碳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1.5 h,pH为5,此时COD_(cr)去除率可达到61.5%;铁碳微电解/过氧化氢类Fenton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过氧化氢(30%)167 mL·L~(-1),pH为5,反应时间为0.5 h,此时COD_(cr)去除率可达到85.4%;DSA电化学法电解3 h,总的COD_(cr)去除率可达到9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