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定位研究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徐州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目前的城市规模、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及影响力,遵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规律和共性,结合徐州自身的特点,对徐州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特色定位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讨论了城市定位的含义及作用,在简要阐述城市定位应考虑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从中部地区和江西省域两个层面对南昌市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南昌市城市定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已被公认为是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模式,但是,如何把生态城市的理念真正应用于城市的宏观规划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以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为例就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宏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等做了初步探索,在坚持自然优先、资源定位的原则下,综合分析厦门市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的优劣势,明确其城市定位为:区域性国际旅游城市,并围绕主导产业旅游业对全市进行功能布局,将厦门市分为五大功能区.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做出的城市远景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具有前瞻性,可以指导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城市可持续规划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促进城市旅游产业化发展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战略之一,定位研究有助于为一地旅游产业化发展指明方向.文章运用有关定位理论,对西宁市城市旅游产业化发展中的产业、产品、市场、空间、形象定位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西宁市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经济的良性发展是建立在客观的发展定位和科学的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而实现的.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定位,对我国城市社区经济规划的依据及原则进行了梳理,探讨了政府在城市社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研究结论显示,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还要注重社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完善,政府在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上依然是主导者,是宏观调控的角色,推动制度建设,成为决策者、管理者和公共产品资源提供者,政府角色由管理转变为服务,才能推动城市社区经济更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个的城市品牌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要建立这种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关键在于城市品牌定位.本文分析了攀枝花市城市品牌定位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攀枝花品牌定位和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昌市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金银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5):88-88,131
城市旅游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旅游地区(城市)的主题形象定位和策划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城市旅游形象营销、打造城市旅游品牌的作用。本文从城市旅游的发展和实践出发,结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西昌实际,提出西昌市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合肥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以及各时期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职能定位、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因素的分析,研究城市历史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总结合肥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创新经验以及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指导和控制作用,稳步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江门网球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球基础设施、网球人口、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网球产业4个方面调研了江门网球现状,从网球城市定位、网球市场培育和发展、网球市场运作、资源优化和网球市场辐射等角度对江门城市网球未来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以期为江门创建网球城市品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讨论了城市定位的含义及作用,在简要阐述城市定位应考虑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从中部地区和江西省域两个层面对南昌市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南昌市城市定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可为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区域人口的合理分布等提供依据.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展示窗口,最近几十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其现代化的需求、密集的人类活动、快速的结构性增长和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对郑州市生态系统的威胁很大,可持续发展压力大.本文借助能值理论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值为量纲,统一度量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可持续状况.郑州市的实例应用显示,近几年郑州市城市发展迅速,但环境压力很大,可持续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浅析“经济中心”:兼论北京城市功能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自建城以来,历经3000多年,其城市性质和功能发和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建国后,通过经济建设将北京城从最初的消费性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而城市特定发展阶段的功能定位,一方面,反映了其历史状况;另一方面,也是世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依此,北京城市经济将由经二产业主向第三产业转移,实现城市功能再定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重要动力,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已成为监测、分析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选择我国海西地区重要门户福州市为研究区,以2000年~2015年多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福州市城市用地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了2000~年~2015年福州市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同时结合福州市2000年~2015年社会经济数据和人文数据,探讨了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福州市城市用地扩张总体呈上升增长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来城市用地扩张快速发展;在空间上,福州市城市用地扩张呈现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在驱动力上,人口、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程、坡度、灯光、到一般公路、学校、医院的距离是影响福州市城市用地扩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因子之一.发展城市绿地,不仅可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通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创造更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将间接地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城市绿地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此外,还建立了南京市城市经济增长与各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据此模型对南京市2003~2010年城市经济增长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需求做了初步预测,发现2010年的预测值与南京市编制的城市绿地规划所规定的该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为接近,表明本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通过对新余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推进新余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路,为新余教育积极融入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及打造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关联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域,对武汉城市圈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各城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以及中心性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经济关联强度较弱,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武汉市中心地位突出,经济发展呈现"一城独大"格局;武汉城市圈外向型服务功能落后,城市间服务功能不协调;武汉城市圈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总体较弱,区域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建议:分类引导,提升武汉城市圈城市总体实力;完善交通,强化武汉城市圈网络化结构;明确分工,实现武汉城市圈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增强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体部分。城市居民消费的符号价值倾向和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城市居民消费转型是必要和迫切的。城市居民消费转型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社会道德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及新型城市化建设均有重要价值。推动城市居民消费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城市居民和国际力量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梁丹  曹奇刚 《河南科学》2012,30(8):1179-1182
通过景观图片认知和城市意象草图绘制及相关调查、访谈,对郑州市城市意象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郑州市城市意象总体表现为以二七广场为中心,以八横、八纵、两环道路为骨架形成的网格状系统.居民认知率较高的意象点(区域)多分布在三环以内,且集中分布在核心城区.随着都市区建设和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郑东新区作为居民新的意象区域和城市地标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六安城区是六安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区域经济特色,在生态市的建设中应注意:生态安全保障系统工程;景观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环境质量调 控工程建设。通过这三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努力把六安城区建成生态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 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20.
以2000、2005、2009、2013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相应年份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基础,结合厦门市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和RS分析手段,通过引入紧凑度、城市重心、城市扩张速度、城市扩张强度、全域空间自相关系数、弹性系数等指标,对城市扩展过程中的时空特征、形态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厦门城市扩展空间形态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城市扩张过程中空间形态趋向稳定,土地开发利用和城市功能配置还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