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宪政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内在品质,是与人治相对立的国家政治体制,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文明与进步推动世界走向宪政,当今民主国家宪政已经成为国家与国民的必然选择。而农民群体作为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群体,在宪政体制下他们的的政治权利又将为何?权利的来源以及怎样保护权利成为当下中国宪政机制必须深思的问题。本文拟在结合西方国家宪政制度探讨我国的宪政视野下农民的政治权利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宪政运动中,代表联邦主义宪政的湖南省宪以其分权制衡、地方主义和倚重民权的宪政理念、制度设计,显示了联邦主义者寻求建立民主、稳定、统一的宪政国家的宪政诉求,其进步、合理成份应当肯定。而联邦主义与近代中国国情相背离的国家结构观和制宪技术的某些局限则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从法律文化的视角重估清末宪政运动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并进一步论证持续十余年之久的清末法制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顽固的文化抵抗意识与传统的法律价值基础所建构的宪政思想体系使得清末宪政运动诉讼法律工具主义的逻辑,而缺乏一以贯之的对法律最终价值的关怀。这种宪政思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宪政制度设计实现从传统到现代化的创新,并长期影响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使其滞留在政党国家而非法理国家的形式达成上。通过揭示清末宪法地位的边缘化实质和宪政挫折的秘密,我们既看到了其具有的独特价值,也更易领会其后中国宪政建设的希望和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4.
国家是宪政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主体,它作为社会和政府的统一体,是一个展开的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行政国家、立法国家和司法国家.在司法国家阶段,国家概念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宪政体系也因此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出了当代中国宪政欲构建怎样一种国家与社会的目标,因为在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力求达到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并使各种关系平衡。宪政建设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树立良好的宪政理念、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机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据1986条期刊篇名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在1940至1947年的中国社会政治运动当中,宪政与民主的话语具有时效性、背离性和场域性三大基本变化规律.宪政话语反映了体制内知识分子的呼声,民主话语反映了体制外知识分子的诉求.毛泽东洞见民主主义潮流是一种可以汲取的政治资源,可用以对抗政治上的敌对力量,统合国家的各种政治势力,从而构建新的国家体制.以此为思想基础,他提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的论断.在近代中国,宪政与民主要完成制度设置与价值关怀的双重社会功能.在人民主权确立以后,重要的是政体的建设.中国宪政建设面临的难题是在价值上重塑新文化,在实践中强化政治家责任.  相似文献   

8.
服务热线     
宪政建设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权威,以人权和人的自由为本位,以宽法和法制约束权力为重心,以司法审查为保障的一种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只有建设宪政国家才可能实现法治,目前,我国宪政建设有所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应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在宪法至上、宪政建设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最终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宪政建设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权威,以人权和人的自由为本位,以宽法和法制约束权力为重心,以司法审查为保障的一种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只有建设宪政国家才可能实现法治,目前,我国宪政建设有所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应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在宪法至上、宪政建设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最终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立宪政治却在近代中国遭遇了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近代中国宪政的困境在于:-是在西方挑战的持续冲击和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政治必须"全变"的激进主义选择;二是宪政诉求的工具主义倾向,而忽略了宪政本身所蕴藏的价值及其生长的支持性条件;三是近代中国国家权威和市民社会的双重贫困阻碍了宪政的建立和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宪政的发展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等诸多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过程。本文认为,宪法与宪政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保障实现人权与限制国家权力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行宪政,其核心内容就是违宪审查制度建设.而对中外违宪审查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差别所在,对于完善中国的相应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宪政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违宪审查制度的建构,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并认真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违宪审查制度应当是我们的一种可取之路.  相似文献   

13.
税收是现代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宪政视角下的税收不仅是国家行使权力的必要前提,也是公民行使权利的重要保障。从宪政视角分析,税收原则应当包括税收法定原则、生存权保障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分权原则和税收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以各国通行的宪政结构的制度框架为基础对我国政治权力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党的权力体系与国家权力体系的内部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权力分配,比较它与一般国家宪政结构的异同;分析这一权力结构的运行特征;在体制模式的归类分析上,依照西方学者的体制分类方法进行概括,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国家权力结构的轮廓和体制特征。  相似文献   

15.
廖仲恺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一生追求"国基巩固,民生乐利",鼓吹"全民政治"。在其一系列政论性文章及讲演中,蕴含着深刻的宪政思想,是我国二十世纪初宪政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宪政思想主要包括:民主国家的主权总是在人民;直接民权是弥补国会代议制弊端的不二法门;自由的实现需要有实质性内容的保障;平均地权是实现经济民权的手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陈匡明  张小健 《科技信息》2010,(27):188-188,197
宪政社会主义的提出及其内涵的赋予,均服务于布尔吉巴政权的某种政治需要,更多体现为一种手段。除某些相似性外,宪政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实质是民族主义、集权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各国在实施宪政过程中都曾面临过三对主要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移植与改造、外来与本土,且集中反映在国家制度引进、思想认识、政策制定三个层面上.整合权威资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遵循近代化国家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利用权威实现宪政,才能使国家进入近代化的正确轨道.分析中日两国立宪运动,说明君主和统治阶层对近代化国家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上述矛盾是否解决以及本国近代化是否会出现反复,强调遵循近代化国家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利用权威,对后发外生型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抵抗权即人民抵抗统治者或者政府不合法或不正当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的权利,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自然权利,而其真正被认可和被塑造成一项权利则是近代宪政主义兴起之后的事,并逐渐发展成一项重要的现代政治权利。本文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宪政发展史的研究,展现抵抗权宪法化的大致历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宪政时期南京政府党政关系实施的背景、政策,以及运行状况的考察,南京政府所实行的宪政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假宪政,不可能达到真正还政于民的目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民党一党专政和操纵国家权力、控制政府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的宪政话语中,把握宪政本质特征的是西方古典宪政理论。它的核心问题是"有限政府",即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它解决了为什么和怎么样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问题。个人权利先于和优于国家权力、人性不完善所导致的没有限制的权力必然被滥用,是必须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理由;以防恶为原则,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在政治和法律制度设计时进行必要的分权是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