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健美操的教学训练实践与调查分析,讨论了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对大学体育健美操选修课的可行性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充实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探讨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微课教学对大学生健美操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操微课教学能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水平;健美操微课教学可促进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有助于提高其健美操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的教学进行调查分析,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探索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学习模式的发展对策,从而挖掘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开拓思维,创作创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进一步改善吉首大学健美操专业班的现状,同时为其他学校体育教育健美操专项的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科技大学2006级2个班级学生健美操课进行情景教学在各个阶段运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上开展情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持久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是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而现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大学健美操普选课教学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科技大学2006级2个班级学生健美操课进行情景教学在各个阶段运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上开展情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持久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是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而现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我校学生受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思想守旧,体育基础差。为了顺利开展女子健美操选项课,入学后的第一学年,我们采用宣传、诱导等必要措施。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和健美操课教学的特点,改革教学、练习方法,圆满地完成了女子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健美操运动结合了音乐和体育,对于增强身体素质、塑造形体、娱乐身心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广大高校开设健美操课是有必要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学生进行调查,从选修动机、对健美操的感知以及课后练习方面研究公共健美操选项课学生学习的现状并结合相关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建议,为推进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完善和进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强化健美操专修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途径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健美操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活动、校内外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途径,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健美操专修课学习期间的教学、健美操领操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健美操竞赛活动组织与裁判实践能力等得到最大限度的实践锻炼,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实力,为今后适应学校健美操教学、健身馆健身课程、社会健身指导员以及组织基层大众健美操竞赛活动等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文红  吴岩 《科技资讯》2014,(30):185-186
健美操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全新教育功效是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它的动感、雅畅、时尚与活力备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实践项目之一。该文以健美操课程为切入点,以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为指导,以健美操选项班的学生作为改革和实验对象重新构建了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为推动新形势下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勇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67-169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将影响整个民族的素质。人文素质对大学生其他基本素质的提升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的作用。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大学生自身修养、社会环境和国家相关政策等多种原因所导致的。高等院校的就业服务工作应探索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配置更趋合理有效,同时为政府、社会提供更加科学的就业和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中国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现状,分析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增加近现代史文献馆藏量的具体方法,指出大学生通过对近现代史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潜移默化地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意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人才,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关系到社会发展,关系到国家前途。本文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影响重大,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在繁荣学术中的地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报既不同于生活类的大众读物,又与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有所区别,在繁荣学术过程中,高校学报自有其一席之地,其传扬学术的功能和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是别的刊物或媒体所无法完全取代的。高校学报在发展中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办出特色,守住底线。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推动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促进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要牢固地树立创建精品学报的意识。文章就精品学报创建过程应把握好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民族特色、坚持创新机制、组建编审队伍、注重发行等方面作了论述。以促进与推动高校学报的深化改革,真正在世界期刊之林中树立高校学报之精品。  相似文献   

17.
调查我省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饮食行为与习惯,为我省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达到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采用年级分层抽样方法抽取400名大学生做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发现我校大学生男女生体重、BMI指数均低于国家平均值,部分学生饮食行为和习惯不科学,膳食结构不均衡。因此,我们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改善学校食堂的软、硬件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国家学位制度与大学学位制度是根据学位颁发权力来源而划分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位制度形态。尽管现行《学位条例》确立的是统一的国家学位制度,但鉴于生源质量、教学资源、培养水平等方面的区域和校际差异,不同高校学位授予的具体标准千差万别,甚至作为大学自治的重要内容为部分司法判例所肯认。同时,学位管理的“放管服”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高校的自主权限不断扩大,导致国家学位制度在实施逻辑上呈现出大学学位制度的色彩。形式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分野,折射出两种不同学位制度之间的内在张力,也决定了我国在学位法制建设中必须于二者之中作出审慎抉择。由国家学位制度迈向大学学位制度是学位形态发展的历史趋势,但鉴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国家学位制度在学位质量保障、公平公正实现、管理秩序维护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较为理性的做法是在坚持国家学位制度的前提下,适度吸纳大学学位制度的有益经验,在扬弃中实现两种学位制度张力的平衡。当前学位立法的重点在于:保障学位授予单位自主权,允许各个高校之间有差异的学位授予标准的存在;实现学位授权审核活动向行政许可的回归,由指标分配转向基本标准设置;弱化政府对学位授予工作的直接管理,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学位认证、学位质量评估、学位信息提供和咨询等服务工作,逐渐适应公共权力由国家向社会转移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量表评定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5年宁夏大学呈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测试数据与同年全国大学生体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大学学生的身体形态与全国大学生的水平差异不明显,但是,身体机能水平和身体素质均低于全国水平.通过结论透视,宁夏大学体育课教学内容中缺乏发展心肺功能的手段和方法;学生缺乏良好的锻炼习惯,自我锻炼时间不足,锻炼中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较低等.提出了学院今后在体育课设置上,应强化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确保学生锻炼时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动态变化,为提高学生体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健民GMCS-IV人体体质测试IC卡测试系统,对南京体育学院2010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三年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50米跑、握力(男生)、坐位体前屈(女生)等体质状况指标进行跟踪测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本校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身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1),体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身体机能指标中的肺活量值明显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P〈0.01),但程逐年下降的趋势,男女生台阶指数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P〈0.05);素质指标中,男生握力均明显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P〈0.01),女生坐位体前屈均明显高于全国女大学生平均水平(P〈0.01),而50米跑成绩男、女生仅大一时明显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P〈0.05),以后逐渐下降。结论: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形态、机能、素质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