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传统四合院与中国封建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钢 《甘肃科技》2001,17(2):26-26
四合院式的建筑空间,是人类在建筑活动中较早出现的一种空间形式。在我国可以上溯西周奴隶社会时期,如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在西方可远追古希腊罗马庞培城考古中即发现的四合院,而在社会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四合院的空间形式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建筑的主流和正统,而在西方则几经变异,变作当今西方建筑的共享中庭形式。起步于共同的起点沿着各自的路途,得到了相去甚远的结果,其中原固何在?本文试从社会结构内部的力动性分析中国四合院的空间形式的发展。 人对自己从大自然争取来的居住空间向来是善心经营的,在人类用围…  相似文献   

2.
顾客感知是影响酒店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近几年酒店管理及旅游感知研究的热点.基于四合院建筑的酒店,是最具北京历史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数量急剧递增.四合院酒店的出现,对于丰富历史街区业态,还原街区居住属性以及实现街区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厘清四合院酒店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合院酒店文化顾客感知体系,并以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酒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顾客对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酒店文化感知总体上较为深刻,其中,文化环境感知突出,文化产品感知较弱;顾客的性别、年龄、学历及收入是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感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床上用品等文化产品及酒店特色文化展示等文化品牌上.综上,本文认为四合院酒店存在文化产品严重不足、文化服务欠缺、文化品牌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酒店定位与文化表达、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以及文化品牌等方面入手,提出北京四合院酒店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老北京的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的内院式住宅。四合院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由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一个庭院为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如果围合成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围合成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达七进、九进,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西跨院,可谓“深宅大院”。由于日照的影响,四面的房子以坐北朝南为最好。所以,四合院都以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南房称为倒座房。根据风水理论,一般“庶民”宅院的宅门要开在东南角和西北角。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走向,胡同两侧…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讲究“以小见大”,而从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四合院的命运上,我看到了商业、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家宅--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在住宅方位确定、院落布局、建筑工艺、庭院美化、油饰彩绘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据库对北京四合院建筑进行参数化建模,在VC#.NET中开发界面,实现参数化界面和数据库相连接,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读取和归档,可生成脚本文件,在AutoCAD渲染建模,并可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管理.详细介绍了对四合院建筑各部分的参数化设计和数据库模块中表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通过现场调查与案例分析,阐述苏州历史街区控保建筑的保护利用现状与困惑,提出控保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原真性保护原则与空间功能的现代转换策略.结果表明:控保建筑的原真性保护原则应兼顾本体与外部环境的空间维度、有形与无形的价值维度、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控保建筑可以通过重点修缮、复原整理和有机更新等策略由传统居住向现代居住、文化和商业空间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8.
李莹  李秀英 《科技潮》2003,(9):56-56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座落于北京先农坛内,是一座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依托的,面向广大观众宣传普及中国古建知识的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古代建筑展》和《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展》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前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类型、精湛的建筑技术及辉煌的艺术成就,后者展示了明清北京先农坛500多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古老的传统建筑为中华民族不断繁衍生息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有限的古代建筑中蕴涵着无限的建筑文化。为更好地向广大观众和青少年展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内涵,近年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可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空间的角度对传统民居马氏庄园的庭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四合院、了解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庭院空间及其文化提供新的视点,同时对现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中国满学》(第二辑)是继第一辑后又一部由吕萍主编,汇集众多名家最新研究成果的满学论文集,其内容广泛,涉及历史、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学术价值高,研究手段多样。该书既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还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突出了东北满族历史文化在满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勋祥 《工程与建设》2009,23(3):324-326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沉淀深厚,特有的木构架体系及建筑群体的组合变化在其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造就了精美的建筑空间艺术.文章对中国传统室内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发掘其所具有的科学和理性的内涵,用发展创新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以获取对当今设计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工作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新的发展格局也使得建筑行业放慢发展脚步,调整产业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尤其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可以提升建筑装饰设计的整体效率,为建筑内容提供信息化的数据参考模型,为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提供了新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朱玲  宁祥西 《科技信息》2011,(17):372-373
旧居住建筑沿街空间环境是指以旧居住建筑为界面形成的街道空间环境,涉及的问题包括街道空间的比例形式,以及街道的环境质量。旧居住建筑沿街空间作为与居民最为贴近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对现阶段城市旧居住建筑的沿街空间环境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且能通过对某些街道空间环境元素的调整来改善己有的不良街道空间,来全方位地、真正地提升我们的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智能建筑是一种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与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相符合的新型的建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智能建筑设计与人们的居住要求更加符合.当前,智能型建筑涉及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网络信息化以及系统智能化集成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处理内容,主要包含建筑的内部结构、机电设备以及服务、管理系统等方面,依据客户所提出的要求,从而构建出更加舒适、方便以及快捷的自动化居住环境.本论述主要针对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展开深入的剖析,旨在确保智能建筑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们对居住环境所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8,(4)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先农坛内,1991年9月25日正式开放,是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犹如座座里程碑,镌刻着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就,被视为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贡献的标志。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树一帜的风  相似文献   

16.
钟惠辉  张琳 《科技信息》2010,(36):281-281
近几年随着结构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筑内部空间不断扩大,使用功能日趋复杂,建筑内部不仅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还需要装饰、美化,以全面满足人们行为、生理、心理的需要。现代人的生活注重质量,居住也讲究精神享受。可以说室内设计是人类生活环境的设计,是一门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艺术。陈设艺术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陈设设计是人类精神诉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室内设计质量升华的体现。室内设计的空间含金量往往也体现在室内陈设上。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礼仪之邦,邻里之间的交往在传统的居住环境中占有特殊的比重.如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中间设院,四周建房,围合成一个对外相对封闭、对内开放的交流空间,方便进行生活交往、语言交流、文体交流,形成了有情有味,其乐融融的邻里空间,组成了生活的七彩乐章.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居住是西方人长期的习惯,"保护性拆除"则是中国人目前流行的做法.两者说的都是对旧建筑的保护,都是对历史的承诺,都是对世人的交代.只是,前者说的保护是真的保护,因为保护后那个建筑还矗立在那里,至少一部分建筑还在.而后者说的"保护"……我真的不愿意重复这个叫法,因为这种"保护"下建筑"轰"的一声倒塌后,历史也烟飞云散了.所以"保护"这个词意思在这里不同,前者说的是"居住",后者说的是"拆除".  相似文献   

19.
文化播报     
《曹雪芹风筝艺术》当选“世界最美的书”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曹雪芹风筝艺术被评为2005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这也是中国图书连续第三年获得该项殊荣。“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等单位在德国莱比锡主办该奖项获得者被认为是代表世界图书设计的最高水平据悉,2005年度“世界最美的书”吸引了来自世界3个国家的636种图书同场角逐。最终,中国的《曹雪芹风筝艺术》与另外13种来自其他国家的图书同时获得2005年度“世界最美的书殊荣。中国原创漫画首次全球同步出版2月26日,一部由中国原创的漫画新书——《寻找自我…  相似文献   

20.
探寻中国风景园林起源及生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今许多中国园林历史书中,都把中国风景园林的起源仅仅归由于帝王游乐的“囿苑”,而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囿苑”只是中国风景园林起始源流之一;中国风景园林实际是众流汇集而形成,风景园林的整体面貌应该是体现自然生态境域的艺术,建筑空间艺术或人工造型艺术只是在此之上的文化点缀。它最初起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选择,以“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顺乎自然规律的设计指导思想,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更有“道法自然”以追求“天人之意,相与融洽”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