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11):1852-1857
以延安市宝塔区杨家岭毛泽东旧居旁的靠崖式单孔窑洞为研究对象,依据当地黄土的力学特性,按弹塑性理论,使用Midas GTS NX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靠崖式单孔黄土窑洞的静力性能进行分析,以揭示窑洞的破坏形式和规律并提出加固窑洞的相应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青龙寺遗址场地大致呈矩形,于高度约10~15m土崖上部,近年来,在青龙寺地面形成巨大的地面塌陷区。通过前期勘察与实地调查分析可知,地面塌陷的原因除了黄土的湿陷性、地表排水不畅等问题,最关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早期村民在土崖底部开挖窑洞有关,目前窑洞表面已被青砖护面墙遮挡,无法明确窑洞具体的分布区域与范围。为了查明地下窑洞的分布区域与范围,本文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发等物理探测技术,结合岩土工程钎探等手段,通过三种手段的互相验证,明确了地下窑洞的分布,为后期窑洞的灌浆处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池春生 《科技资讯》2006,(17):50-50
分析了在黄土隧道开挖中产生坍塌的原因,对如何在施工中预防坍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熊小红 《科技资讯》2007,(23):73-74
黄土地区开挖隧道易产生坍塌的施工事故,文章结合某工程工作实践,具体分析了在黄土隧道开挖中产生坍塌的原因,并对如何在施工中预防坍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陕北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几千年灿烂悠久的黄土文化。陕北民歌是黄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陕北民歌依附于陕北方言,陕北方言对于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作用。陕北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土色土香的陕北方言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另外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充满情趣,使其在曲调、节奏、节拍等方面有了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在黄土地区进行,黄土边坡经常会遇到崩塌、滑坡等失稳破坏问题,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或道路的正常使用。本文以陕北地区非饱和黄土为研究对象,对陕北黄土含水量与湿陷性和抗剪强度关系进行试验研究,并理论分析了含水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得出水是引起陕北地区黄土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这对陕北黄土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山西省阳曲县城区黄土坍塌简况,分析了黄土坍塌产生的条件,提出了防治黄土坍塌的建议,对预防黄土坍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与课题小组一直从事陕北米脂传统石雕技艺的相关研究,传统石雕依附于窑洞存在,传统石雕技艺是构成窑洞建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石雕及其技艺的研究,我接触到了大量的陕北原生态的窑洞,由于专业的敏感,我从米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革命圣地延安地区的现有窑洞,简要介绍了陕北窑洞的历史发展,全面概述了民间窑洞的建造工艺,然后在窑洞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窑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水保前后河流含沙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的主要支流为例,利用其近30年的水文测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流域地貌条件下的河流水保前后含沙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河流含沙量受水土保持的影响显著,反映水保前后含沙量变化的特征值尸与流域水保面积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推求出黄土丘陵区河流水保面积达到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0%以上时,河流含沙量会显著减少.对于流域内同时存在沙砾丘陵区与黄土丘陵区的河流,水土保持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窑洞建筑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窑洞建筑作为黄土地带的典型建筑,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政治价值,因此有必要对窑洞的维护与加固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12.
砖拱窑洞是陕西矿区广大农村的主要住宅形式之一。在澄合矿区有大量砖拱窑洞的村庄压煤,已严重地影响矿区生产的正常进行。试验表明,砖拱窑洞的抗变能力极差,在采动影响下的变形破坏,有其独有的特点。评估了各种试验性的加固措施,在分析砖拱窑洞变形受力的基础上,探讨了砖拱窑洞的采动损害机理;提出了防护砖拱窑洞损害的有效、可行、经济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和地域材料等自然条件的杰出营造,其目的在于建筑设计回归建筑营造的本初目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土楼与窑洞是我国南北两个极具特色的生土民居体系,文中通过对它们的历史成因,使用功能,空间形态,营造技术和形式表征等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探索当代新住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黄土高原上,数千万人居住在裸窑即无衬砌的窑洞中。在强降雨、地震等极端情况下,窑居的稳定性较差,为提高其安全性,探讨衬砌对窑居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对河南陕县生土窑居的调研和测绘,建立窑居的三维模型,对比分析了衬砌前后窑居的位移、最大剪应变增量和衬砌的最大主应力、弯矩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衬砌可极大提供窑居的稳定性。衬砌后,即使黄土的材料强度下降,窑居仍可正常使用。采取衬砌措施的窑居,在建造时可适当减小窑腿的宽度,以节约土地和增大室内使用面积。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在建铁路工程,对黄土陷穴形成原因、发育形态、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吴诗  高旭  陈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3):5146-5153
岩溶区地下水波动致使上覆盖层中土洞大量发育,土洞的失稳将威胁穿越该岩溶区的铁路交通正常运行,开展列车振动对既有土洞稳定性影响机制以提出有效监测建议对其防灾减灾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依托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岩溶塌陷实例,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列车振动荷载对土洞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用数值模拟分析其应力应变特征,据此提出有效监测建议。研究表明:覆盖层浅层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中深层更为敏感;在临界塌陷阶段,土洞背离路基侧较靠近侧具有更大的土压力波动;土洞破坏模式为:顶板弯折破坏,而洞肩剪切破坏。据此提出以土洞顶板水平土压力减小和土洞背离路基侧洞肩土压力增大的重点监测部位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白伟  魏进  卞海丁  黄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7):7071-7079
为研究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陕北Q2黄土水土特性及其强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真空饱和仪制备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的土样,采用直剪试验、滤纸法测定其非饱和抗剪强度参数及土水特征参数。研究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陕北Q2黄土的脱湿速率与进气值不断减小,持水能力逐渐增强,且脱湿速率与进气值降低速率逐渐减小,第二次脱湿时最大脱湿速率降幅约30%,进气值约降低1/3;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峰值越发明显,应变软化特性逐渐增强;得到土水特征参数、非饱和抗剪强度参数随干湿循环次数变化的预测拟合公式,且较为精确的预测了第4次干湿循环次数下土样的土水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非培养法和传统培养法相结合,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宫洞微生物的16S rDNA和ITS相关区域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洞穴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进行绝对定量,探究不同季节对洞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观察相应可培养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洞穴旅游在贵州省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开发条件具有景观质量高,区位条件不佳,经济背景差等特点。本文分析了贵州省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