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其国家和集团利益,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频繁干涉他国内政,已经成为新世纪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威胁。我们应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联合国的宪章、宗旨和原则为依据,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并为长期斗争,积极主动地回击西方“人权攻势”作好充分准备,为人权本意在世界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赵泽宇 《科技信息》2009,(21):I0117-I0117,I0191
主权与人权问题不仅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两个主要范畴,也是给当今国际社会现实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热点,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讨论.其主要分歧是人权高于主权还是主权高于人权,传统的观点认为主权是高于人权的,在我看来,抛却一切的政治色彩,而单纯的从法律层面上来看.人权是高于主权的。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伊战爆发的原因、采取的方式以及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几点警示等。认为“人权高于主权”只是西方强权干涉别国内政的理论工具,发展中国家为捍卫独立与安全,不能没有主权:“先发制人”军事战略既缺乏法理基础又缺乏事实根据,是恃强凌弱的典型表现;透视伊拉克战争,我国安全战略应吸取多方面的教训,特别注意局部战争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4.
“新干涉主义”是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列强为了实现其领导世界、主宰世界的目的,而采用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军事打击来处理国际事务的一种新的外交策略。“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国家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论。“新干涉主义”的实质就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5.
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研究中,应该坚持“商赋人权论”和“人权悖论”的观点。基于此,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人权问题上,无论是对内对外,均须采用“二重化政策”。即一方面宣传社会主义与人权的兼容性以击退西方“人权外交”的进攻;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剖析西方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时,是如何利用人权的悖论性质以售其奸的。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国际关系中,全球化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在影响、改变着主权与人权观念,全球化条件下,主权和人权的争论不仅仅是学理上的争论,而且是复杂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围绕人权问题的斗争中,形形色色的西方人权理论成为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其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因此,要了解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就有必要了解这些人权理论的本质。从“人道干涉”到“人权高于主权”近三百多年中,西方学者和西方政府提出了许多人权理论,其中有一定影响的不下二十余种。在这些人权  相似文献   

8.
“人权”是当前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认识人权,不同的人由于各自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取向不同,对人权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并赋于不同的内容。归结起来,大体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人权是普遍的,没有国界、没有国家主权的限制;一种认为,凡人权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各个国家中人们亨受的人权不可能是一样的。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存在偏面性,在这个问题上,用唯物辩证法加以分析,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人权是会有所帮助的。 (一) 无论是国内人权还是国际人权,都是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方面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个性一定要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个别一定要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  相似文献   

9.
外交庇护行为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大多数国家认为其违反国际法而不予承认。但是外交庇护不仅与国家主权相关,也涉及基本人权的保障,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应当高度关注人权的保护,以达到国家主权利益与人权利益的平衡,实现和谐目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战略目标上争取世界和平,在基本原则上反对霸权、坚持独立自主、维护我国主权、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国际形势进行辩证分析,科学地制订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我们可以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发现“孙子兵法”的科学精髓。  相似文献   

11.
殷悦 《世界知识》2022,(15):52-53
<正>俄乌冲突爆发后,在联合国大会举行的“要求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暂停俄罗斯人权理事会成员资格”等投票表决中,非洲国家厄立特里亚(简称“厄特”)均投出反对票,站到拒绝谴责俄罗斯、反对美西方对俄滥施制裁的最“前沿”。厄立特里亚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为何如此坚定“挺俄反美”?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国权重于人权思想是邓小平人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人权是这一思想的本质内涵,捍卫主权是这一思想的现实理念,反对霸权是这一思想的时代呼声.科学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国权重于人权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卡特的人权外交在其初期,对拉美各国民主制的推行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与拉美各国的紧张关系,但由于人权外交只不过是美国决策者在不得己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一种策略,其实质是利用“人权”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维护美国在西半球的盟主地位,因此,遭到拉美各国的反对,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4.
主权与人权问题不仅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两个主要范畴,也是给当今国际社会现实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热点,在诸如主权原则、人权概念、二者的关系,人权的国际化趋势与国内管辖权的矛盾,以及由此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造成的冲击和对国际法、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挑战等方面,人们确有深入思考、探究和冷静应对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主权观是一种绝对主权观,印认为主权对内对外具有至高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征。这一观点在17—18世纪已引起争论,到了20世纪,随着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迅速发展.绝对主权观面临严重挑战,尤其是来自因国际法而产生的国际人权及国际干预的挑战。如何认识国家主权、国际人权和国际干预之间的关系将是国际政治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列举大量的事实,以说明资产阶级的人权只是少数人的人权,广大劳动人民实际上并没有人权,从而揭露了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文章还指出,最有资格谈“人权”的,并不是仅仅强调少数人的人权的西方某些国家,而应是重视绝大多数人的人权、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实现了真正的人权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7.
“人权”历来是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工具。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今天,认真分析资产阶级人权的实盾,研究国际资本主义利用“人权”进行和平演变的策略,根据我国国情探讨和平演变的措施,对于捍卫无产阶级人权,鼓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晓杰 《世界博览》2010,(21):61-63
10月19日,第三届北京人权论坛如期举行,来自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百名高级官员和专家济济一堂,就人权原则侃侃而谈,论坛的主题是“人权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毒瘤“法轮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迅速蔓延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法轮功”组织规模大,参加人数多,除了劳民伤财、损害国民的心身健康外,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多危害。我们应尊重科学,反对伪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现和方法论,反对“法轮功”。  相似文献   

20.
行光 《世界博览》2010,(6):75-77
1951年底至1952年6月,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同时,毛泽东又发动了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三大运动所针对的分别是农村地主、敌国美国、国内敌对分子,“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所针对的是亦敌亦友的资本家,“三反”运动的斗争矛头则是主要指向共产党内部以及党政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