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角帆蚌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进的蚌类染色体制备方法,对得到的大量有丝分裂梁色体进行排列、测量、分组和C-显带,结果发现(1)三角帆蚌有19对共38条染色体,可划分为A,B两组;A组包括No.1~No.12共12对中着丝粒染色体,B组包No.13~No.19共7对染色体,由5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No.14,15,17,18,19)和2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No.13,16)组成;(2)C-显带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运用低温同步化处理结合氯化钴活体注射,对圆背角无齿蚌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圆背角无齿蚌的二倍体数目2n=38,核型为24 m+14 sm,NF=76,TCL=117.99μm,CL:4.87-2.78μm.将其划分为A、B两组,A组包括No.1-No.12共12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B组包括No.13-No.19共7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随体及性染色体.其核型与同属无齿蚌属的背角无齿蚌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春夏季三角帆蚌小蚌主要食物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三角帆蚌小蚌生活位点的水体进行采样、浓缩、镜检,以及解剖河蚌,对其消化道前端(胃)及后端(直肠)的内容物进行镜检观察,比较其胃和直肠内容物中各属藻类出现频率差别与所占比例差别.研究表明:三角帆蚌小蚌的食性与水域环境中的藻类组成十分相关,其春夏季该蚌的食物主要是由绿藻门中的栅列藻属、小球藻属、纤维藻属、衣藻属,硅藻门的直链藻属、舟形藻属、羽纹藻属,蓝藻门的蓝纤维藻属,裸藻门的裸藻属及隐藻门的隐藻构成.  相似文献   

4.
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 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取珠后三角帆蚌肉的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灰分、脂肪、多糖、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钙、磷以及几种微量元素。通过比较与分析,评估了取珠后三角帆蚌肉的营养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利用蚌肉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是我国常见的淡水育珠蚌,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理生化特性,为珍珠养殖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我们对这两种蚌的血淋巴SOD作了聚丙烯酰胺凝胶同工酶电泳分析,并比较了部分性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背角无齿蚌(Anodo...  相似文献   

6.
三角帆蚌肝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光镜下观察三角帆蚌肝脏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特征表明,它由分泌管,连接管,导管以及间质组成,为复管泡状腺,并通过透镜电子显微镜下对分泌管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观察到细胞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发达的粗面内质网,环形板层状的滑面内质网,典型的高尔基体结构,微绒毛及丰富的细胞内含物等,研究结果显示,三角帆蚌肝脏的分泌管细胞有旺盛的分泌活动,可行顶浆分泌或全浆分泌。  相似文献   

7.
三角帆蚌碱性磷酸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三角帆蚌外套膜中,部分提纯了一种碱性磷酸酶(AKP),并对AKP的某些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酶作用于底物磷酸苯二钠,测定其最适pH值为10.1,最适温度为40℃,Km值为1.82×10~(-3)mol/L。分别测定了某些化学试剂对该酶的作用:Mg~(2 ),Ca~(2 )离子对AKP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尤以Mg~(2 )的作用明显;KH_2PO_4,L-Phe,L-Cys,ME(巯基乙醇),DFP(二异丙基氟磷酸)和EDTA-Na均对AKP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L-Cys和ME抑制作用最为强烈。KH_2PO_4对AKP的作用属于竞争性抑制,而DFP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8.
三角帆蚌珍珠囊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三角帆蚌珍珠囊细胞进行了亚显微结构水平的研究,结果发现珍珠囊表皮主要由两种细胞组织-珍珠囊表皮细胞和腺,这两种细胞共同与了诊珠的分泌形成。珍珠囊表皮细胞为整个表皮的基本细胞、细胞内有发达的糙面内质网、多聚游离糖体、线粒体、能积极地进行物质合成和多种形式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年龄池蝶蚌(贝)与三角帆蚌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池蝶蚌(贝)和三角帆蚌之间的4个年龄段和7种组织(心、肝、肾、鳃、闭壳肌、外套膜、性腺)中的10种同工酶(ALP、LDH、ADH、ACP、CAT、MDH、G-6-PDH、POD、EST、SO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贝类的同工酶具有明显的年龄、组织特异性;池蝶蚌的同工酶系统较三角帆蚌的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所检测的池蝶蚌种群的生活力和代谢能力强于三角帆蚌种群。  相似文献   

11.
水陆生态交错带是指内陆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界面区,其复杂性是地理学和地植物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东洞庭湖区为例,分析其复杂性,研究表明:从系统内部看,生物构成复杂多样,界面和生态系统功能复杂,反映了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从系统外部看,湿地演替过程复杂,以顺向演替为主;其形状相当复杂,斑块的平均分维数为1.374,反映了性态的复杂性;其复杂性注定了它的生态环境脆弱,界面易发生变异,极易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相耦合,引发共振。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角帆蚌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富营养水体中悬浮物的消除作用,并利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时间(t)为自变量,悬浮物消除率(Er)为因变量,初步建立了不同蚌密度下,三角帆蚌对水体悬浮物消除的时效模型.研究发现,当蚌密度在每立方米6.25个到每立方米31.25个的区间内,时效模型呈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函数.对这些抛物线函数分别过Er=0,0.1,0.5等直线的交点做了数学解析和生物学意义的的探讨.并尝试分析了几个固定时间点下,蚌密度对悬浮物消除率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测定东洞庭湖区5种野生鱼类(草鱼、鲫鱼、鲤鱼、鲶鱼、黄颡鱼)的氨基酸营养成分,分析其氨基酸种类及比例,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定5种野生鱼类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理,是人类理想的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14.
从洞庭湖水资源、生境的变化、人为因素的干扰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等方面探讨退田还湖对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洞庭湖湿地鸟类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报导了在三角帆蚌内脏团培育圆形有核珍珠中细胞小片规格与珠核规格之间的匹配试验结果。对有核珍珠从成珠率、尾巴珠率、光洁度、光泽度、正圆率和珍珠等级的影响比较表明,珠核直径在8.00~8.25 mm时,以2.0 mm×2.0 mm的小片规格为宜,有利于优质有核珍珠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报导了在三角帆蚌内脏团植入正圆形珠核与蚌体长之间的匹配实验结果。比较了不同规格的蚌体对有核珍珠留核率、成珠率、尾巴珠率、光洁度、光泽度、正圆度及珍珠等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8.00~8.25 mm的珠核而言,植入12.0~12.2 cm的蚌体的内脏团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洞庭湖区小城镇建设现状,提出了洞庭湖区发展小城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于2014年秋季对鄱阳湖5个代表性监测点的三角帆蚌及沉积物进行样品采集,分析三角帆蚌软组织及沉积物不同提取形态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三角帆蚌软组织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15.52 mg/kg,轻稀土元素更易累积,表明轻稀土元素对贝类的生物效应强于重稀土元素。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均值为285.22 mg/kg,含量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呈现较强的陆源属性。各监测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4种赋存形态的平均含量: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酸可提取态,酸可提取态含量最低,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风险评估表明其均处于无风险或低风险水平。三角帆蚌软组织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与沉积物中可氧化态和全量显著正相关,表明三角帆蚌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可氧化态为主。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平原稻田蜘蛛群落越冬生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系统调查,洞庭湖平原越冬稻田蜘蛛群落共有8科16属21种,其中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为优势种,对稻田蜘蛛的越冬蛛态、赵冬场所及行为进行了较系统的报道,并为稻田蜘蛛的保护提供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