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冷剂充注量异常是一种高风险故障,直接影响制冷系统的性能,且其表征参数诸多,难以有效、快速、准确地在线识别。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算法的制冷剂充注量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使用ASHRAE 1999年提供的制冷主机故障数据库,对制冷剂充注量相关的直接测量特征数据进行分析,在保持各特征变量物理意义的前提下,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研究各故障特征量的贡献率,并在不同样本规模和故障特征量维度的条件下,比较了基于RF、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基于决策树(DT)算法的制冷剂充注量故障诊断效果。结果表明:RF算法具有比较好的识别效率以及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平均诊断准确率分别比DT算法、SVM算法提高约3. 3%和2. 9%。此外,文中还分析了充注量异常诊断贡献率较高的前3个故障特征量,为保证制冷系统运行性能与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应用Kriging模型对冷水机组进行故障检测与诊断(FDD),采用ASHRAE RP-1043项目中无故障运行数据建立并验证冷水机组Kriging模型.利用参数敏感性原理对比T-统计方法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方法,对比结果表明,EWMA方法提高了参数敏感性.结合Kriging模型、EWMA方法和故障诊断规则表,用实测故障数据对冷水机组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检测和诊断的故障包括冷凝器结垢、制冷剂充注过多、制冷剂泄漏、不凝性气体、冷冻水流量减少和冷却水流量减少6个故障.诊断结果表明,应用Kriging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检测与诊断冷水机组不同水平的故障.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光伏阵列故障检测与分类的方法.分析了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和故障类型,选择合适的特征向量及归一化方式.选用径向基核函数优化模型结构,并利用PSO算法对参数进行寻优,提高模型精确度.结合实验平台获取光伏阵列正常工作和8种故障状态的实测数据,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建立PSO-SVM故障检测与分类模型.实验表明,应用本模型进行故障检测准确率达99.89%,分类准确率达98.68%,优于BP神经网络以及决策树的检测和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4.
R410A充注量对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太阳能集热/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分布参数均相流动模型、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的集总参数模型和系统制冷剂充注量模型,编制了以R410A为工质的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模拟程序.在集热器出口过热度维持不变的条件下,计算了不同充注量下系统热性能参数,分析了充注量变化对系统热性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的不断增加,蒸发压力和加热时间逐渐减小,压缩机瞬时功率和集热器集热效率逐渐增大;而且,制冷剂充注量的变化对冷凝压力和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对大量的医疗诊断数据进行分析成为近年来热点研究方向之一.在介绍C4.5决策树算法的相关理论及建树流程基础上,以竞赛项目中的乳腺癌数据集为基础,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类模型可达到较高的准确率,证明决策树算法有助于医疗数据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故障逻辑机理模糊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决策树的轨道电路专家系统知识表示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轨道电路故障影响较大的特征向量样本建立故障决策表,然后运用最小信息熵算法对属性值离散化,根据决策树算法快速学习及分类的特点对离散后的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学习,生成故障决策树后进行知识规则的获取,在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以产生规则存储.通过对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轨道电路专家系统知识表示与获取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特征选择算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速度和检测效果,消除冗余数据并减轻噪音特征.结合特征选择算法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与决策树(C4.5)的入侵检测方法,进而构建出轻量级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在KDD1999数据集上对该方法进行详细的实验验证,证明该方法一方面确保系统有较高的检测率与较低误报率,另一方面能够比较显著地提高系统的训练时间与测试时间.同时,通过比较实验发现此方法在训练时间、测试时间、检测率、误报率上的效果也优于GA-SVM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阳  张涛  陈锦  王禹  邹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39(12):1258-1262
网络入侵检测已经广泛运用机器学习模型,但是研究者们多关注模型选择和参数优化,很少考虑数据不平衡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少数类入侵样本的检测效果较差.针对该问题,以SMOTE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数据再平衡算法为研究重点,应用入侵检测数据集KDD99作为原始训练集,使用简单抽样和SMOTE算法生成再平衡训练集.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在原始训练集和再平衡训练集进行5折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训练集相比,使用再平衡训练集建模能够在不降低甚至提高多数类样本识别效果前提下,使少数类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和召回率增强10%~20%.因此,SMOTE算法对不平衡样本下的网络入侵检测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入侵检测模型中海量数据处理问题,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检测精度,提出基于最小规则自组织映射的入侵检测算法;通过在真实的入侵检测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将该算法与普通椭圆补丁算法、简单矩形补丁算法以及决策树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检测精度、稳定性和计算时间方面优于对比算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全断面掘进机复杂的故障机理和运行参数,研究了将粗糙集和决策树应用到数据挖掘中的方法.以全断面掘进机刀盘的一些实时数据为例,采用MATLAB 7.0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结合粗糙集属性约简的算法对故障样本进行冗余属性的约简;然后,利用决策树算法对约简后的故障样本集进行规则提取,利用数据挖掘工具Clementine实现了C4.5算法和改进的C4.5算法,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运用VB编程对全断面掘进机采集的部分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是一种快速、有效、可靠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化学溶解吸热原理,探索无机溶盐作为新型制冷剂的可行性.给出适用于空调蓄冷技术的几种相变蓄冷介质.对无机盐溶解热效应、溶质盐与溶剂盐的性质、配比组成等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制冷后化学物质回收利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质盐应选用溶解度大、吸热值高的NH4NO3,KNO3,NH4Cl,KHSO4等无机盐类;溶剂盐则应选用结晶水多、吸热值高的Na2SO4·10H2O,Na3PO4·12H2O,Na2HPO4·12H2O,Na2B4O7·10H2O等.B组分与4号样品组成的制冷剂效果最佳,最低制冷温度可达-8.5℃.混配盐制冷剂依赖于溶质的性质,但一般难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制冷工质替代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已经发现CFCs进入同温层会破坏臭氧层,并加剧温室效应。为了保护臭氧层,世界各国对制冷工质的替代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文章阐述了在传统的氟里昂制冷剂逐步禁用后,一些国家在新工质替代方面所做的尝试及结果,并以氨制冷剂为重点说明了制冷工质应向着自然工质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现有的冰箱毛细管主要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冰箱毛细管实际应用情况,建立了冰箱回热毛细管六段流阻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回气管与毛细管回热长度以及毛细管进出口截面突变的影响,并对冰箱回热毛细管在三种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冷凝温度、蒸发温度、以及毛细管相对位置对毛细管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冷凝温度对回热毛细管内的制冷剂流动特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磁制冷技术和纳米磁制冷工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磁制冷技术的原理和磁制冷工质的研究现状 ,重点介绍了纳米磁制冷工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船用制冷系统的基本形式以及船用制冷剂的发展与选择,确定船用CO2制冷装置应采取跨临界循环形式.与常用氟利昂类制冷工质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对比,认为CO2将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替代制冷剂.针对CO2物性变化特点,重新界定了临界区域.分析了回热和CO2热物性对COP的影响,并结合船舶特殊的运行环境,对制冷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分析结果和建议对于天然替代制冷剂在船舶上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些制冷剂液体混合物粘度预测方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适应国际《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禁用CFC和HCFC类物质的要求,亟待寻求它们的替代物。目前,一些制冷剂的混合物是替代CFC和HCFC物质的理想制冷剂。在混合型制冷剂的筛选及空调制冷设备的开发过程中,粘度是不可缺少的参数之一,但是许多制冷剂的混合物的粘度数据还很少。考虑双分子作用模型,得出了一个制冷剂混合物粘度的预测公式,并对公式进行了简化,只要知道制冷剂液体混合物中纯物质的粘度和分子量,就可以方便地算出混合物的粘度,经验证,该公式可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缩二乙二醇复酯冷冻机油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缩二乙二醇复酯冷冻机油的合成,并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产物分析和评价.结果 催化剂用量,携水剂用量和一元酸(异辛酸)用量对酯化率和产物特性均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酯化率可达99.2%.结论 一缩二乙二醇复酯制备的工艺可行,产品具有优异的冷冻机油特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含氢氟烃(HFC)混合物是一类很有前景的替代工质,其气液相平衡性质的准确描述非常重要.该文对23种有代表性的含HFC二元和4种三元混合工质,采用PR状态方程结合vdw混合规则及其改进形式,以及两种GE-EoS型混合规则进行了相平衡性质研究,详细分析了各模型对二元体系,以及应用于三元体系相平衡性质预测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简单的vdW混合规则对多种二元体系的计算精度较低,而SV、MHV1、WS混合规则均可准确再现各二元体系的相平衡性质.vdW、MHV1、WS混合规则结合优化得到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可以较好地用于文中三元体系的预测,SV混合规则对三元体系的适用性不佳.  相似文献   

19.
分别进行了R32/R134a在水平微圆管、细圆管和小尺寸常规管道内的流动沸腾传热试验.在定义微圆管传热强化系数Ec(相对于细圆管和小尺寸常规管道的传热强化系数分别用Ecm和Ecs表示)的基础上,从不同强化管内流动沸腾传热机理的角度分析了Ecm和Ecs在不同试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传热机理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工况范围内Ecm和Ecs分别在1.01~2.33和1.03~3.54之间变化.绝大部分试验工况下Ecm的值较小且变化很小,Ecs则较大且有明显变化;高热通量和高质量干度下Ecm和Ecs的值都较大.微圆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强化效果与传热机理及其转变区域密切相关,当微圆管内传热开始出现恶化和较高热通量下微圆管内核态沸腾传热占绝对主导地位时,微圆管传热强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低沸点工质在水平蒸发换热强化管内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和国内外文献有关低沸点工质在水平螺旋翅片管内蒸发换热特性实验数据,讨论了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质量流速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将实验数据与现有的螺旋翅片管换热关系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andlikar的关系式具有明确的流动沸腾换热机制及一定的计算精度.为提高其通用性和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进Kandlibar关系式的具体设想.从而为优化设计螺旋翅片管、研制高效蒸发强化管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