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中,作家主要借助"江湖”和"侠客”这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意象的荒诞悖立来表现其对现实世界的主观体验.在金庸笔下,世界秩序是错乱的,人类存在是荒谬的,无论是世界秩序的错乱还是人类存在的荒谬,都具有着极强的顽固性和不可抗争性,人们对其只能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
栗原小荻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4):99-103
伊德尔夫的新荒诞小说,善于使用“误读法”,重在突出表现殊性,思想、取材、内容、人物大都极其“严肃”且很“具体”,毫无琐屑和漂浮之感,笔锋的“轴心”总是围绕着人性的使然在转动,自觉运用“神话”这一文学母题,创设神人互溶的荒诞,也是其显著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3.
香港电影具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和结构,不仅在亚洲电影业鳌头独占,而且在全球电影业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种文化声音的交融、碰撞与并存,人文关怀与商业诉求的齐头并进,艺术探索的先锋态势与类型衍生的巨大能量,欲言又止的文化身份与立足草根的创作姿态,成为香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征。近年来,内地电影产业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业界的瞩目焦点,与之相对应的是,香港电影同时也在寻求艺术与商业平衡协调的良性运作机制。对香港电影进行观察研究,可以为国产电影的发展策略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本期“香港电影研究”专栏,将以王晶、陈果两位导演的个案研究和香港武侠影视剧的类型分析为选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香港电影以及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先锋派作家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归结为对存在真实的探询,他们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传达自己对真实的全新理解。先锋派作家在小说中残酷地展示了生存的苦难和存在的荒诞,并告诉人们这就是现实一种。 相似文献
5.
在影视剧中,人物是构成情节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衍变也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武侠影视剧因为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缺失造成文戏与武戏之分。金庸作品的"射雕"三部曲都改编为电视剧,分析对比其中三位男性侠客形象的塑造,展现由小说到影视剧中男性侠客形象的变化,揭示人物塑造差异形成的原因,不仅因为艺术形式的转变,还包含了市场经济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活得最好”与“活得最多”——加缪荒诞戏剧思想的深层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缪之所以饮誉于世界文坛,是与其以独特感受世界的方式描摹并刻画着疏离、荒诞、反抗、自杀、自由与正义等重大主题的戏剧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更需引起关注的是,他以高瞻远瞩的视域警醒地审视着当下人类现实的处境,强有力地明示了己身存在意义所隐含的生命意识——活得最好与活得最多,隐然导出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潜、凝现着的种种生命精神与真实存在,势必给人们以可贵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庸小说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但也有许多雷同现象,其中之一就是许多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大难不死。但这种雷同现象,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犯中求避,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写出了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它们不但没让读者觉得枯燥,反而充满了极大的艺术魅力,给了读者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8.
金庸小说不懈追求的"异质武侠"特色,是整体武侠小说中最具民族性与个性特质的部分。他通过对传统侠义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很好地体现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同时在对武侠思考的过程中,他既张扬了其合理的内涵,对于其负面因素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金庸能全面提升武侠小说品格,成为新武侠小说创作第一人,得益于这样的认识及其在创作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对于加缪的《西绪弗斯神话》的理解出发,结合其它哲学家的相关论述与“荒诞”相关的文学作品的探讨,梳理“荒诞”的诞生、定义、标志的思考脉络,从而探求哲理思考对于个体意识起到的积极作用,与“荒诞”困境至今留存的种种现实思考,并最终通过对“西绪弗斯”式反抗的人道主义阐述,加深面对“荒诞”困境应当如何应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通过对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与RPG网络游戏文本中的英雄角色进行分析,探讨RPG游戏塑造英雄与小说文本的不同及其形象内在的置换方式。 相似文献
11.
邢亚玲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5):78-81
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海德格尔建立了基础存在论。在关系世界中“此在”的存在状态,此在的本质是超,“此在”的活动是包含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统一过程是《存在与时间》中“基础存在论”的思想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研究相比,海德格尔基本上是在强调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对立关系的基础上看待二者共存,将外物、他人当作个人在世的相关物,认为没有此在(个人)在世,就没有世界在此,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将导致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V满”存在句的两大特点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其宾语为何不能受数量成分修饰给予了新的解释.主要跟句子具有的“夸张”语用色彩有关,并指出了宾语即容物的群体性特征,且其体积或面积不能大于或等于所在的处所或容器;其次,我们还提出这类存在句具有可逆性,属于可逆句的一类。 相似文献
13.
贾自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3):53-56
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及转变,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转变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也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总特征。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是匡超人变质的又一重要内因。未发迹的他已初露势利之心。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水”是法国当代作家勒·克莱齐奥最擅长描写的一种自然意象,是其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子题。作家作品中“水”有诸多呈现形式和不同的象征意义。“水”是一种赋有灵性的物质存在,它灵动、多变,承载着人物的命运和幻想,既代表生,又代表死,在人物的想象世界起着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水”随心转,人在自身深处具有流水的命运,而人对水的遐想是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15.
“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小说的宝库,包含了丰富的近代汉语口语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从句法功能上讲,“三言”中的存在句多数可独立成为一个句子,少数则作为一种存在结构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其中充当宾语的存在结构居多。从语用类型上讲,存在句一般用于叙述、描写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大量的工程在中国兴建,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地球面貌。我们感慨工程对人类福祉的促进,同时也深深担忧工程带给人类社会和环境的风险。经历过20世纪的人们,在享受各种工程带给人类生活便利的同时,开始反思这些工程活动带给人们的风险,开始更多注重公平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7.
花意象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百花或悲或喜,或怒放或泣咽,或含苞或凋零,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与婉约词高度的暗示性、含蓄性相吻合;婉约词词境细腻、精致.花的细蕊、暗香、轻盈、娇嫩以及凋落时的忧伤,无疑使之成为婉约词人创造词境的绝好意象;纤巧柔美是造物主赋予花的美态,深深地迎合了婉约词人在意境创造上的需要;婉约词产生于花间樽下,以爱情为主要题材,而花正是暗示爱情的最佳物象;婉约词的抒情主人公大都是女性,以花暗喻美人,以花暗示女性的命运、情感、幽怨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8.
张细珍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99-103
北村笔下现代人的爱情呈现为“残缺的情感”世界 ,而透过其冲突与裂变 ,扣询其中生命的底蕴、人性的纠结及无法消除的困惑与悖论情境 ,最终归旨于对人类存在本源痛苦的本质性思考与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宗教关怀。但其中浮现的“神性企盼”之光 ,既引向超越之途 ,又似有陷入误区之虞。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是否有特定的方向,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规律是存在的。非零和这种博弈状态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并将对人类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