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喃利用糠醛与乙二胺的缩合反应制备席夫碱配体.在合成过程中运用了正交实验的设计途径,通过选择三水平四因素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糠醛-乙二胺席夫碱配料质量比2:1,实验时间6h,催化剂用量2%,反应温度60—65%。在最佳合成条件下,产率>=88%。对产物进行了熔点的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制备的产物即为糠醛-乙二胺席夫碱。  相似文献   

2.
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中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了1505t/a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管式特征反应器及助催化的氯化亚铜催化剂,在120℃,2.2MPa,SV=900h^-1及氯化亚铜浓度1.0mol/L条件下,甲醇单程转化率为15%,选择性99%,催化剂寿命可达100h以上,每kgCat的DMC的时空产率为0.45kg/h,粗产品经萃取精馏可得到高纯DMC产品。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羰化工艺具有良好的技术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在NaOH溶液中,以α-呋喃甲醛为原料,在Ni电极上直接电氧化制备α-呋喃甲酸.研究了Ni电极对α-呋喃甲醛电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及电流密度、α-呋喃甲醛浓度、NaOH浓度、温度对选择性和电流效率的影响.发现在α-呋喃甲醛浓度为30mmoL/L,电流密度为0.8mA/cm^2,NaOH浓度为0.25mol/L,反应温度为20℃的条件下,α-呋喃甲酸生成的电流效率为46.4%,选择性为79.9%.  相似文献   

4.
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Schiff碱配合CuCl对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碳酸二甲酯反应的影响,得到了Schiff碱与CuCl复合催化体系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到了相关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浓度为0.2mol/L,Schiff碱与CuCl的量满足cSchiff base/cCuCL=2:1的条件,反应温度为120℃,反应压力为2.4MPa,CO与O2的进气摩尔比为2:1时,phen/CuCl复合催化体系的反应速率最快,其动力学方程为-dpCO/dt=0.216p^1.10PCO,活化能为44.31kJ/mol.  相似文献   

5.
苯酚液相光催化氧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苯酚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实验表明,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等都对其降解过程有较大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液相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选择原则,测定了氨水液相催化氧化脱硫的电极电位,提出了氨水液相催化氧化脱硫生产中的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工业芴为原料,吡啶为溶剂,KON为催化剂,采用液相氧化法制取芴酮,通过考察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芴酮产率和芴转化率的影响,找到最佳的反应条件使芴酮的产率>98%,芴的转化率>99%.  相似文献   

8.
以工业芴为原料,吡啶为溶剂,KON为催化剂,采用液相氧化法制取芴酮,通过考察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芴酮产率和芴转化率的影响,找到最佳的反应条件使芴酮的产率>98%,芴的转化率>99%.  相似文献   

9.
水杨醇液相催化氧化制水杨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贩非贵金属催化剂HLO-509上进行了水杨醇的液相催化氧化制水杨醛实验并取得进展。水杨醛的产率以苯酚计达73%-76%,从而达到了钯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国际先进水平,超过了国有钯催化剂的工业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液相氧化降解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废旧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塑料高温液相催化氧化降解的工艺条件。以醋酸为溶剂,醋酸钴、醋酸锰为主催化剂,溴化物为助催化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用空气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用气质联用法(GC—MS)检测了聚乙烯和聚丙烯氧化降解后的产物成分,尾气中CO和CO2浓度则采用红外在线分析仪检测。结果表明,在降解PE、PP过程中,MC催化体系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PE和PP降解主要产物为草酸和醋酸。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以三氧化二钕为固体催化剂,由马来酸酐经浓盐酸催化转化为富马酸和甲醇制备富马酸二甲酯,讨论了催化酯化的各种影响因素。与硫酸催化相比,三氧化二钕用量少,反应时间短(4h),产率较高(约90%),而废水减少。催化剂经简单处理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天然鳞片石墨及椰壳活性炭进行液相氧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然鳞片石墨和椰壳活性炭为原料,在Hummers法基础上制备了氧化石墨和氧化活性炭,研究了液相天然鳞片石墨和椰壳活性炭氧化前后的结构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液相氧化过程中存在表面氧化和层间氧化两种氧化反应机制,石墨质材料既有表面氧化也有层间氧化,而炭质材料则以表面氧化为主.表面氧化的结果使氧化石墨和氧化活性炭中均含有大量极性基团,这些基团的存在使它们表现出较强的极性和一定的化学活性.层间氧化使氧化石墨的层间距由原石墨的0.3354nm增加到0.8981nm,石墨片层之间的基团及H2O分子的存在是层间距增大的主要原因.在稀的碱性溶液中,氧化石墨层离后为针状或扁球状纳米颗粒,颗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团聚,而氧化活性炭为球状纳米颗粒,团聚后呈直链状.  相似文献   

13.
NaOH对氧气液相氧化硝基甲苯助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在甲醇溶剂中强碱NaoH对氧气液相氧化邻,间,对硝基甲苯制取邻,间,对硝基苯甲酸的助催化作用。,发现NaOH对氧气氧化邻,对硝基甲苯有明显的助催化作用,且碱的助催化作用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对氧气氧化间硝在甲苯则没有助催化作用。通过对反应机理的研究,发现碱的助催化作用是从邻,对硝基甲苯中夺去了一个质子使形形成邻,对硝基苯甲基阴离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非均相催化氧化制备对羟基苯甲醛,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o/Cu/γ-Al2O3催化剂,以对甲酚为原料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醛,研究了各种反应参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TPR(程序升温还原)表征,对产品进行了IR表征。结果表明:400℃焙烧的催化剂由于其更容易发生Co3+→Co2+的还原,其催化活性最好,反应时间10h,65℃,催化剂用量为对甲酚用量的3%~4%,氢氧化钠∶对甲酚比为3∶1(摩尔比)时对羟基苯甲醛的最高收率为45%。  相似文献   

15.
甲烷选择催化氧化合成含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选择性氧化制取含氧化物是一个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的化工过程,简述了近年来甲烷活化制含氧化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由糠醛合成2-呋喃丙烯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合成2-呋喃丙烯酸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卤仿反应发生后,酸化前用还原剂亚硫酸的氢钠除去过量的次氯酸钠,产物收率比直接酸化的55%上升为82%,纯度为95%,重结晶后纯度达到99.1%。经红外,质谱,碳氢数据分析的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150t/a甲醇液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管式循环反应器及助催化的氯化亚铜催化剂,在120℃,2.2MPa,SV=900h-1及氯化亚铜浓度1.0mol/L条件下,甲醇单程转化率为15%,选择性为99%,催化剂寿命可达100h以上,每kgCat的DMC的时空产率为0.45kg/h,粗产品经萃取精馏可得到高纯DMC产品.试验结果表明氧化羰化工艺具有良好的技术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以瓦斯为原料制备甲醇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瓦斯资源。采用苯酐-尿素法制备了酞菁铜/分子筛复合物CuPc/Y,进一步将金属钯担栽在CuPc/Y上制备了0.5%Pd-CuPc/Y复合物。以0.5%Pd-CuPc/Y为催化剂、醋酸水溶液为溶剂进行了瓦斯液相催化氧化制甲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的生成量与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的酸度、反应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对苯醌添加量总体上也遵循正相关规律。在瓦斯初始反应压力4 MPa、催化剂用量2 g、溶剂中CH_3COOH与H_2O体积比4:1、对苯醌用量1 000μmo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130℃的条件下,甲醇的生成量为2 754μmol。分析瓦斯液相催化氧化制甲醇的反应机理,认为0.5%Pd-CuPc/Y在醋酸溶液中催化瓦斯选择氧化制甲醇反应同时遵循亲电取代机理和活性氧物种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9.
预氧化阶段是制备活性炭纤维的关键步骤,为了得到均质和力学性能优良的预氧化纤维,采用液相预氧化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研究了PAN原丝在不同时间和温度液相预氧化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的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纤维的预氧化程度提高,强力降低;预氧化纤维表面光滑,结构均匀,截面无皮芯结构.  相似文献   

20.
预氧化阶段是制备活性炭纤维的关键步骤,为了得到均质和力学性能优良的预氧化纤维,采用液相预氧化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研究了PAN原丝在不同时间和温度液相预氧化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的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纤维的预氧化程度提高,强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