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已历三年,但中国的企业却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呼唤国民待遇,这种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但是,谁能听得见这种呼唤?谁又愿听见这种呼唤?这种厚待他人、轻薄自己的政策,全世界可能也只有中国人干得出来,在200多年的工业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2.
汪洋 《创新科技》2004,(8):38-39
<正> 传统上,公司治理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及高层经理三位一体的这样一种模式。但由于其实践中的缺陷以及公司治理机构的当代发展趋势的影响,其呼唤职工董事制度的建立,以期达到对董事会的权力制衡。从法学角度来讲,公司治理结构是  相似文献   

3.
贝克是杰克·伦敦的作品《野性的呼唤》中的主人公,它作为一条狗,却较其周围的人更具人性化,它拥有疑惑、羞愧、正义的情感和神秘的能力。伦敦强调了其主人公人性化的优点,从而使读者能认识到人性的部分内涵。《野性的呼唤》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这本著作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杰克·伦敦其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呼唤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存在的几点制约因素;推动自主创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常华 《科技智囊》2015,(4):36-38
<正>回顾2014年,中国经济最热的词莫过于"新常态",从理论提出到实践落实,"新常态"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之中,今年两会上,代表们纷纷热议引领"新常态",凝聚起强大共识,推动中国经济迈入新台阶。引领新常态,呼唤新思维"与旧常态相比,新常态蕴涵了三方面变化: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正百年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之路,艰苦卓绝;百年大党引领,成就科创中国的梦想。102年前的"五四运动",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以新文化运动,昭示了文化人"科学救国"的志向;同时在崎岖道路上披荆斩棘的,是刚刚兴起,还很弱小的民族工业,寄托着民族工商界精英"实业救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作家中,沈从文是第一个对现代文明进程持深刻反思态度的作家。沈从文不仅看到了现代性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进步,也看到了现代性在中国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可遏制的恶果;所以,沈从文在对待现代性的姿态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呼唤现代性,一方面对现代性导致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表示抵抗,对现代性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8.
思想国     
从某种意义上说,千百年来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精神流变,就是一场从理想国到思想国的漫长革命。应着内心和时代对自由的呼唤,作者诉诸笔端的,有忧伤,有批评,有反思;但更有爱、责任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在《野性的呼唤》和《婴宁》中,杰克·伦敦和蒲松龄借助作品中的主角巴克和婴宁的遭遇,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在寻找自由的道路上,经历了文明和自然的冲突,两个主角最终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归途。两位作家对角色形象的塑造和对文明和自然的冲突的描写充分显示出不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改革呼唤教师教育信息化 ,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 ,应该做到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强化信息道德教育 .  相似文献   

11.
南戏是宋元时期在民间产生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它发展到元末明初便分为民间南戏和文人南戏两途。虽然民间南戏代表着南戏的主流方向,但文人南戏的出现在中国戏曲史上有英特殊的意义和不可替代性,客观上对于明清传奇文学体制的规范和音乐体制的规范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元话本小说的题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怪异题材的明显的偏好。话本小说的创作多取材于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并带有明显的志怪色彩。这一方面沿袭了魏晋以来传奇志怪类小说的风气,另一方面呈现出志怪题材扩大化的趋势。这种志怪扩大化的趋势反映出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3.
"北庭"在历史上又有"庭州"、"别失八里"等称谓,在古代西域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时期,籍贯"北庭"之人,多有自称"北庭人"者,他们的族属则往往被视同于畏兀儿人。与此同时,宋元时期,"北庭"或与"北朝"等称呼一样,往往被用来指称南北对峙政权中的辽金及蒙元、北元等北方政权与其都城;或指纯粹地理方位意义上的蒙元、北元等政权与其都城。因"北庭"可指称蒙元政治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北庭人"往往指当时的国族—蒙古人。  相似文献   

14.
与以往相比,宋元明清诸王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特点。两宋奉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方略,在具体的边疆政策上,体现为明显的消极“守势政策”,然其传统夷狄观念甚为强烈。元朝尤其是前期秉承草原游牧民族的习性,对开疆拓土十分积极,同时,元朝对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较为淡薄,但其民族政策开明与落后并存。明朝治边方略核心是“守在四夷”,其重点是防范北部边疆的蒙古势力,在南方地区,其策略则是守境安民,达到稳定的目的。清代前期的治边方略仍是“守中治边”,但对边疆地区持有积极态度,后期治边思想与方略的局限性逐步明显。  相似文献   

15.
宋代名师胡瑗广受赞颂,这源于他在为学、为师和为人方面的修养。泰山苦读奠定了他深厚的学术基础;矢志教职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使他在教书育人上成绩斐然;与人交往不谄不骄、醇厚和易的态度,更为他的形象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6.
衢州因有南孔家庙与南渡的孔氏族人而成为宋元之际江南的儒学文化中心,被时人称为"阙里""洙泗""南州之洙泗",南宗族人也被称为"鲁东家"。吾衍是元代的衢州开化人,自小受到南孔文化的影响,有较深的儒家文化情结,出于文化寻根而自称为"鲁郡吾衍"。  相似文献   

17.
金亡后文人出路约有五端:仕于新朝、依于汉人世侯、归隐山林乡里、入道和入宋。但均与新朝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完全决绝的态度不成为其主要选择。他们普遍存在着心理上的二重性,既保持抱节守志、不仕二姓的传统观念,又对新朝并无强烈的敌视态度,更不排斥与新朝上层人物的交往,这与金末元初整体的文化背景亦有关联。他们对金朝灭亡和自身存在的视角,由现实性转为历史化。将现实中的家国之覆转化为历史性事件来感慨,有冷眼旁观的伤感,却缺乏一些切肤之痛;而国亡修史这一举动本身是在历史的追溯中探寻文化认同感的努力,是承认新朝正朔的体现;同时华夷之辨不再构成金遗民预设的心理前提和内在的心理伤痛。  相似文献   

18.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发展及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蹴鞠具有对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从蹴鞠发展的历史来看,汉唐时期,由于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蹴鞠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发展。到了宋代,无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普及程度上蹴鞠都达到了顶峰,人们对蹴鞠健身性能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元代以后,蹴鞠的娱乐性越来越突出,其他三种特性逐渐减弱,蹴鞠运动逐渐衰微以至消亡。这种结果与蹴鞠积极的社会功能的丧失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在当时,同情义和团的清军,只有裕禄、李秉衡等人。其他奉命镇压的,都与义和团结下了深仇大恨,残杀义和团数千人。赞成对外宣战的只有裕禄、李秉衡、董福祥,不赞成的则有李鸿章、荣禄、宋庆、袁世凯等。宣战之后,宋庆、聂士成等与列强激战之后归于失败。只有袁世凯未受损失。清军共计十万余人,烧杀淫掠,民怨沸腾,归于失败。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和汲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