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结果表明.触头闭合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电压跳动仍具有Barken指出的特点,但其跳动的 衰减速度随触头的设定位置而改变,并且存在一个使触头快速达到稳定闭合的最佳设定位置.然 而同单面点约束悬臂梁的自由振动相比,该位置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2.
继电器等触头的闭合、断开及抖动,若其负荷为感性的电路,又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时,对其周围的设备会产生干扰。为了抑制干扰,本文对增设的R—C网络及其参数选择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真空断路器触头合闸弹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真空断路器动触头在合闸弹跳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 ,建立了触头合闸弹跳运动时的动力学模型 ,得到断路器动触头在合闸时弹跳时间的有关计算公式 ,分析了动触头在合闸过程弹跳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缩短触头弹跳时间的方法 ,并利用分析结果对VG1型真空断路器进行了计算 最后通过实验对动触头在合闸时弹跳时间进行了测试 ,测试表明其与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徐梅 《遵义科技》2007,35(5):30-32
触头是电磁式低压电器的执行部件,用于接通和分断被控制的电路。因此,触头能否正常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低压电器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真空断路器为触头在合闸弹跳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建立了触头合闸弹跳运动时的动力学模型,得到断路器砂在合闸时弹跳时间的有关计算公式, 动触头在合闸过程弹跳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缩短触头弹跳时间的方法,并利用分析结果对VG1型真空断路器进行了计算。最后通过实验对触头在合闸弹跳时间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其与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CuCr50触头合金大电流分断相变层的显微组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真空灭弧室分断大电流后CuCr50触头材料的表面熔化层的形貌和显微组织特点,建立了分断过程中触头表面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触头材料在分断大电流过程中表面形貌和显微组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值计算显示电流过零时刻触头表面仍保持较高的温度,此时的耐电压强度是能否成功分断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了提高触头材料分断大电流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示波器测定开关触头动作时间的原理、电路和方法,提供了在测定电器触头动作时间时的简单、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触头截流产生机理,研究了截流与熔焊模型,讨论了触头材料特性与触头截流、熔焊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截流与高抗焊在对触头材料性质的要求上不尽相同。增大材料的值对提高触头的抗熔焊能力和降低截流均有益处;但减小ma仅仅对降低截流有利,却易于造成熔焊发生。  相似文献   

9.
真空开关触头材料低截流,高抗焊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触头截头截流产生机理,研究了截流与熔焊模型,讨论了触头材料特性与触头截流,熔焊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截流与高抗焊在对触头材料性质的要求上下尽相同,增大材料的ψ值对提高触头的抗熔焊能力和降低截流均有益处;但减小ψe,Cp,λ,θb,mA仅仅对降低截流有利,却易于造成熔焊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电触头表面裂纹扩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不同电流等级及不同触头闭合压力,对银基触头材料表面的裂纹扩展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验分析证实,电弧能量和触头闭合压力是造成触头材料表面产生裂纹的重要原因.同时,给出了触头材料在电弧能量和触头闭合压力双重载荷作用下裂纹产生与扩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电磁继电器和接触器典型触头系统的受力和形变分析,找出触头接触压力与 触头超行程及触头系统刚性间的定量关系,为电器设计提供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研制了Cu-W—Ni—C触头材料,并对Cu-W—Ni—C与Ag-ZnO1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W—Ni—C触头材料的密度r≥8.87 g/cm3,硬度HB≥952 MPa,电阻率ρ≤2.45×10-8Ω·m;在相对密度相同时,Cu-w—Ni—C触头材料的电阻率与Ag-ZnO10材料的电阻率接近,而硬度高于Ag—ZnO10材料的硬度;Cu—W—Ni—C触头材料在电力机车电器上可替代Ag-ZnO10材料.  相似文献   

13.
并联型接触器由于各支路电流分配不均匀现象导致其扩容系数与并联支路数不匹配,为研究触头电流的分布特性,本文通过对单相和三相并联型接触器触头回路的等效电路分析,考虑各相接触器之间的电磁影响,基于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各支路电流分布规律模型,确定了各支路电流的大小关系;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并联型接触器触头模型,与Simplorer软件进行联合仿真获取接触器并联运行时各支路触头电流曲线,仿真结果与电路分析保持一致,验证了电流分布规律模型的准确性,进而根据仿真结果推导出扩容系数;后续探讨了影响触头电流分布特性的相关因素,为设计并联型大容量接触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流电弧作用下触头表面热过程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电弧热源正态分布于触头表面的情况下,根据正态分布的数学特征确定了电弧能量与电弧形状关系,并建立了触头传热模型;阐明了如何利用焓法处理相变过程,如何运用无量纲化的焓H和温度θ的关系简化求解温度的过程,同时运用传热模型对电流下的触头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触头熔化的体积几乎随弧根半径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交流继电器的熔焊现象,利用自制实验装置开展了交流继电器的熔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寿命实验中继电器接触电阻波动较小.电寿命初期继电器闭合电弧能量和燃弧时间较小,在电寿命末期出现了触头闭合弹跳现象,导致闭合电弧能量和燃弧时间明显增加.闭合电弧的燃弧时间及电弧能量局部稳定.电弧侵蚀造成触头表面形貌恶化是导致触头熔焊并失效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交流继电器的优化设计,减少交流继电器熔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开关电器触头的接触电阻增大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介绍了测量触头间接触电阻的方法,并提出了限制触头接触电阻增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直动式交流接触器中的触头系统在动、静铁心吸合过程中所引起的两次振动就其振动特性和系统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触头系统的响应规律及动触头的最大弹跳量和衰减情况。通过实例计算,结果与文[3]的实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产跌落式熔断器的触头结构复杂、机械寿命和接触可靠性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触头结构.该新型触头结构由动触头组和静触头组构成,静触头组由导向支架、弹簧、静触头、散热片、接线端子组成,动触头为圆球结构,静触头为圆槽型.通过样机试验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的动触头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接触性能良好、分断性能可靠、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机械振动角度,对具有变截面簧片的触头系统,在动态电磁吸力作用下的两次振 动响应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动触头的弹开高度及弹开时间和每次发生振动时的衰减规律进行了 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普遍使用的Cu-Cr合金为基础,分析了影响真空触头材料耐电压强度的因素.通过分析真空触头材料击穿前后的成分与组织的变化,发现触头合金的成分和微观组织结构与其耐电压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表面固溶体的形成有利于耐电压强度的提高;材料表面成分的均匀化也可以使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电压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