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巫称喜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3):33-34,39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任何一种文字系统,都要通过它的字符实现其对语词的提示作用,即让读者看到字符或字符组合能联想到它所记录的那个词。实现这种提示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我们把它叫做标记语词的模式。传统的六书说和现代的三书说,实际上讲的都是汉字标记语词的模式。我们这里所说的“名词字”是指标记名词的字,包括就字形分析应是表示名词而辞例中未见本义的字。对于标记语词的模式,我们采取传统的六书说,“转注”争议较大,不加讨论。有些词兼用两种标词模式,作为“兼用”单列一类。一、标记语词模式的类型(一)象形。…  相似文献   

2.
轻声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语音现象,在汉语普通话音位系统里如何定位。目前认识及做法不一。本文认为应把轻声放入普通话音位系统中的轻重音范畴考虑,称“轻声位”(或“语词重位”)。这样处理,更便于通俗语音课中的轻声教学。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里常用在动词前面的“所”字,语法界向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所”字是一个词,但是,对于它的词性看法不一。如马建忠的《文通》定它为“接读代字(代词)”,①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沿用其说,称之为“联接代词”;杨树达先生的《马氏文通刊误》反对把“所”字定为“代词”而称为“表被动的助动词”;②赵元任先生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叫它做“语助词”;③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和吕叔湘、孙德宣两位先生在《助词说略》里,都把“所”字定为“助词”;后来多数《现代汉语》都从助词之说,有的把它列入“结构助词”小类里。少数学者则认为这个“所”字不够“词”的资格,称之为  相似文献   

4.
“跳槽”义释"跳槽"一词,在近几年的语言交际中被频繁地使用,许多新编的词典(辞典)如李行健等主编的《新词新语词典》、用家级等编写的《汉语新词新义大辞典》和韩明安主编的《新语词大辞典j等,都将此词加以收录、解释。但这些词典(辞典)的解释都存在着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绪芹 《科技信息》2009,(32):I0173-I0174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注意到:日语里许多同汉语书写一致的汉字熟语却存在着和汉语大不相同的意义和用法。中日汉字之间的意义及用法差异是如何产生的?追根溯源,中国是汉字的发祥地。日语里使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从中国传递过去的。中日同形的汉字词,是不是在传递到日本之后发生了某种变迁,从而形成了与原汉字词意义迥异的新词汇呢?在本稿中,我们从众多的中日同形异义词当中选取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勉强”一词,通过和原汉语词的对比来探讨现代日语中“勉强”一词各意义的由来。  相似文献   

6.
“罗曼蒂克之爱”(romantic love)是个汉语里没有的词,也可以说代表着汉语里所没有的一种感情。圆桌骑士兰斯洛特与王后吉娜薇的浪漫故事早在1170年就有了文字记载,好莱坞永恒的经典《卡萨布兰卡》产生于1942年,但是这两个故事看起来如此相似。可以说12世纪的罗曼蒂克之爱,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至今仍然主导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吴翔 《遵义科技》2007,35(3):6-10
纳米(nanometer)的nano在希腊语中是”矮小”的意思。纳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用符号nm表示,纳米与米、微米、埃的关系为:1nm=10A=10^-3um=10^-9m,在纳米科技材料中,通常把0.1nm~100nm之间尺寸大小称为纳米尺度范围。把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把材料只有在纳米尺度范围才能显示出来的性能叫做纳米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里,“洗澡”应该算是动宾结构动词,但按照字典的解释,“澡”本身就有“洗”的意思。“洗”与“澡”既然同样是动词,“洗澡”就应该是“洗东西”的联合结构动词。本该表示“洗东西”的联合结构动词,在现代汉语里为什么成为“洗身子”的动宾结构动词呢?本文拟上溯到“澡”及“洗澡”的原来用法,并将“洗澡”的演变过程做进一步研究。通过早期“澡”的用法,便可了解这个词是表示“洗身子之一部分”的动词,但起码在明代初期之前,这个动词的单独用法便开始转弱了起来,因而在当时的白话小说里几乎看不到“澡”的动词用法了。这种情形使得动词“澡”变成了暗示“洗身子”意思的名词,形成了现代汉语的“洗澡”一词。一、序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作为日本人容易误用的例子,经常提到的是“洗澡”一词。例如,“澡洗完了”便是典型的误用形式。正确的说法必须说成是“洗完了澡”。“洗澡”的“澡”是动词“洗”的宾语。“洗澡”和“帮忙”作为有代表性的离合词,已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这是把动词按动宾结构进行研究的,作为动宾结构应该怎样使用却并没有提及。在《康熙字典》中,不仅有“澡,洗也”的说法,也有关于“澡”本来用法的解释,它们对“洗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中中古诗歌部分(即两汉乐府民歌及汉魏六朝诗)的注释进行重新考证,归纳出注释中有“解释有误”、“解释欠深入”、“对特色词未予解释”等三方面的缺憾。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古诗歌的语言特色,并加深对中古汉语语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姚晓红 《科技信息》2009,(24):I0133-I0134
关于副词“都”有着几种不同的解释和定义。《现代汉语八百词》将它的意义分为三类:(1)表示总括全部;(2)甚至;(3)已经。本文认为,根据现代汉语副词的分类原则以及副词“都”的语法特征,应把“都”的语法意义分为三类,即范围副词、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1.
崇阳话中表程度的副词很丰富。其中,“点子”和“点把”使用得较为频繁,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当然,未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点子”是表示少量的意思,并非等同于“主意”的名词“点子”。纵观汉语发展史,“点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口语是存在的,但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得很多。“点把”这个词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没见到,但在方言里并不罕见,尤其是湖北等地的方言中.如武汉话。本文通过描述、比较武汉话崇阳话中的“点把”和“点子”,来深入分析崇阳方言中较为特殊的“点子”和“点把”的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12.
“因”是一个常用汉语词。在先秦文献里,“因”处于虚化过程中,其词性、意义和用法看似十分复杂,但如果明确了“因”的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席子)之意”,则该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就如网在纲,纲举目张,十分清晰明确了。  相似文献   

13.
“浑(扌追)自撲”“举身自撲”二语词屡见于《敦煌变文集》,是唐五代的俗语词。这两个语词,早在六十年代就已引起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刊登陈治文先生《“浑(扌追)自撲”校释》一文,把这两个语词都解释为“全身自己覆倒”。此后的有关研究变文语词的论文多承此说。笔者以为这个解释尚有可议之处,因此,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教于陈先生及诸方家。先议“浑(扌追)自撲。”  相似文献   

14.
“造作”、“做作”辨正──兼谈“做作”音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作与造作在现代汉语里是一对同义词,均含有“故意装出某种表情或神态”之义。造作通常只是在成语“矫揉造作”里出现,人们一般用做作,如“他的表演太做作了,一点也不自然”、“礼多人不怪,但运用时应适可而止,不要显得油腔滑调,虚伪做作”。由于造作、做作二词有一个共同的词尾语素,造与做声母、声调又相同,从而使人感觉二者似乎同出一源;可能有人还会说:造作、做作本来就一个词嘛,只是各地人发音稍有不同而写法相异罢了。《现代汉语词典》①对造作一词的释义即是“做作”,别无它言,似乎也能印证上述观点。那么造作与做作是…  相似文献   

15.
“娭(母也)”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nai的词音;“(女哀)”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母也)”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母也)”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母也)”和“(女哀)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母也)”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类推仿造是创造新词语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种句法构词手段,它通过置换固有词语中 的某一词素(单纯词素或合成词素)来产生新词语,一般要求置换词素与被置换词素的功能相同或相近,且 新词语和固有词语的内部结构也完全一致。为什么有些仿造词很快就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从而进入汉语词 汇系统,有些经过一段“预备期”后也能成为一般词汇,而有些仿造词却始终带有临时性的修辞性质,难以被 广泛使用?这既同语言系统自身的调节功能和社会文化语用条件密切相关,也受到语言内部结构规律的制 约。本文旨在探求汉语结构规律对仿造词的可接受度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仿造(如大多数谐音仿 造)是纯粹的修辞现象,这不属于本文所要讨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CheZhe“考     
《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对“CheZhe”的释义归纳起来不外两大说:(一)甚词;(二)赞语。该词至今仍保留在清水河县方言语中,从该县方言保留“CheZhe”义蕴看,这两种解释都不妥,其义蕴应该是(一)没有约束、任性、放肆、放荡、不像样。(二)受拘束,洒脱、放达、风流、像样。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语法界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即把“不”和“没”当作副词看待。例如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中就说:“另有一类词,如……‘不’‘未’等等……我们把它们称为副词。”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合作的《语法修辞讲话》也讲到:“现代口语里只有两个否定副词:‘不’和‘没’。‘没’字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否定‘有’,一个是否定行为的完成,除此以外都用‘不’。”近几年新版的三套高校《现代汉语》教材(即上海版郑州版和兰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我们认为,审美是瞬时场审美向差距场审美运动的微观心理过程。1912年,瑞士美学家布洛发表了著名的美学论文《“心理距离”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提出了审美“心理距离说”的学说。布洛的学说发展了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说”,是审美超功利说的集中体现。他把“心理距离”看成是“‘美感’的一种显著特征”,当作审美的一条基本原则,提出距离是“通过把对象及其影响同某人的自我分离开来”而获得的。他认为“距离说却提供了一种运用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区别:适意是一种无距离的快感。美,最广泛的审美价值.没有间隔就不可能成立”。在他  相似文献   

20.
时间产生美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歇尔曾说:“我们只能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看到美,距离本身能够美化一切。”所以,文艺理论中就有了“距离产生美”一说。 我们现在可以把这句话更改一个主语,将“距离”替换成“时间”,就变作了“时间产生美”,其实这“时间”和“距离”的意义相似,都是一种尺度,无非后者丈量的对象是空间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