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软岩嵌岩桩承载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以往桩基础受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单桩与岩土相互作用比较完善的有限元模拟方法,编制了有限元程序和部分前后处理程序,在对泥质砂岩进行力学参数试验测试的基础上,应用该程序对南宁泥质砂岩嵌岩桩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嵌岩深度效应、承载力、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嵌岩深度应为5倍桩径;最大嵌岩深度应为7倍桩经。  相似文献   

2.
叶东伟 《科技资讯》2009,(23):60-61
介绍了某主城港区寸潍作业区二期工程的概况,运用规范对原型桩的承载力和嵌岩深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各规范之间对桩基承载力的计算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采用《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  相似文献   

3.
人工挖孔嵌岩桩在软质岩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个工程的实测结果,对以软质岩石为持力层的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承载力的计算,嵌岩深度的确定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几点认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的数值模拟,对软岩嵌岩长桩嵌土段的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嵌岩使得桩周土体中附加应力分布集中;同时,相对于具体工程条件,桩的嵌岩深度存在一最优值.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性能开发,由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桩的荷载传递函数,再用位移协调法对8根试桩进行计算,结果与试桩资料吻合,并研究了嵌岩深度、桩的长径比以及沉渣查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一个工程实例对嵌岩桩的检测的新工艺新方法作了详细叙述,结论指出桩基自平衡测试技术对于大直径、嵌岩等承载力较大的桩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桥梁嵌岩桩的作用机理,讨论了现行规范中桥梁嵌岩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结合桥梁设计的实际情况,对规范计算公式进行了修订,并用工程实例论述其经济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嵌岩桩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业琼 《甘肃科技》2006,22(5):158-159
嵌岩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沉降小且收敛快、抗震性能好等特点,是桥梁、高层建筑、重型厂房等结构荷载较大、沉降要求较高的建筑物的重要基础形式。本文重点介绍了嵌岩桩的承载和变形性状的基本特征和嵌岩桩承载能力的确定  相似文献   

9.
传递函数法计算嵌岩桩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性能开始,由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桩的荷载传递函数,再用位移协调法对8根试桩进行计算,结果与试桩资料吻合.并研究了嵌岩深度、桩的长径比以及沉渣厚度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肖辉椿 《科技资讯》2010,(8):98-100
嵌岩桩是在端承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计算嵌岩桩承载力时,过去常忽略覆盖层的侧阻力,将嵌岩桩作为直接传递荷载给基岩的受压柱看待,荷载全部由桩端承担。本文通过对嵌岩桩的长径比大小、上覆土层特性、嵌岩段的岩性、及成桩工艺(有无沉渣)等分析,得到嵌岩桩不一定是端承桩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嵌岩桩承载特性的认识:即嵌岩桩的长度越长,长径比越大,上覆土层越硬、嵌岩深径比越大、嵌入岩体越深,嵌岩桩的承载性状越表现为摩擦型桩,而离端承桩也越来越远。并对现行的几种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周洁  任君杰  李泽垚  刘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6):15301-15313
嵌岩桩因其单桩承载力高、群桩效应小等优点,已被广泛运用至工程实践中。而其单桩承载力作为重要参数,常规的静载荷试验方法耗时费力,故而多种计算便捷的估算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也得到了推广应用。但考虑到工程实践中如何选择相适应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归纳总结分析了不同的规范法、理论法及经验公式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多组实测数据进行不同方法下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应用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种嵌岩桩承载力估算方法的准确程度和其所表达的嵌岩桩受荷性状和实际受荷性状的接近程度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而和需要参数的多少关联性较小。理论分析法由于物理意义更为明确,其计算结果也更为接近实际值。而经验公式方法由于缺乏明确物理意义,计算结果和实际值相差较大。规范中,《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规范计算公式体现的桩体受荷性状中最为接近实际且考虑影响因素较为全面,估算准确性较高。根据该研究成果,可对工程实践中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选择提供可靠的优选建议及误差来源分析。  相似文献   

12.
鉴于嵌岩桩所处土层、岩层的性质差异,桩侧土层、岩层及桩端岩层采用不同的双折线荷载传递函数(弹性-全塑性模型、弹性-硬化模型),导出了嵌岩桩单桩沉降计算的一种解析算法。并利用所得公式对深长嵌岩桩沉降曲线特点,影响嵌岩桩单桩承载力、单桩沉降的因素等进行了讨论。讨论表明:桩身弹性模量E、桩端岩石刚度Cb是影响桩端阻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单桩承载力、单桩沉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软岩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广西地区建筑工程中典型泥岩的基本类型和特点,设计了三组嵌岩桩模型试验.试验表明,嵌岩桩在泥浆浸泡后嵌岩段侧阻力下降,泥浆浸泡时间越长,嵌岩段侧阻力下降越大,泥浆浸泡对嵌岩桩破坏范围也有影响;成桩后随放置时间增长,嵌岩段侧阻力先降后升,认为在软岩地区要重视泥浆对嵌岩段侧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贺锦美  曾素娟 《河南科学》2012,30(11):1624-1627
对南京地区嵌岩桩桩基设计中新旧国家桩基规范、地方规范及公路和铁路行业规范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不同规范所得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相应关系,为该地区嵌岩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嵌岩桩作为桩基础的重要分支,在基础工程领域已得到广泛使用,其竖向承载力通常认为由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两部分组成。统计了5个实际工程中合计62组分别采用传统静载法和自平衡法的嵌岩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对比测试数据。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之后,采用贝叶斯优化计算了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模型因子统计参数。挑选了合适的可靠度指标求解方法计算了不同自平衡转换系数对应的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可靠度指标,分别探讨了活载效应与恒载效应比值、安全系数以及荷载效应统计参数等因素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结合各行业规范并考虑最不利原理确定了嵌岩桩竖向承载力合适的目标可靠度,给出了该目标可靠度对应的自平衡转换系数推荐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及大型桥梁的建设需求,桩基础逐渐向大直径、深埋深的方向发展。嵌岩桩是目前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的桩型,有效确定嵌岩桩的竖向承载力并厘清其竖向荷载传递机制,是实现嵌岩桩安全、可靠使用的前提和保障。充分掌握嵌岩桩承载性能的前提是明确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从宏观上得到基桩的荷载传递性状、桩-土-岩相互作用规律及桩受荷后的破坏模式。掌握嵌岩桩的破坏模式和荷载传递规律对深入认识嵌岩桩承载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嵌岩桩的荷载传递规律、破坏模式、承载特性和影响承载特性的主要因素等4个方面对嵌岩桩承载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和评述了嵌岩桩荷载传递特性及破坏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嵌岩桩承载性能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研究进程,详细分析了影响嵌岩桩竖向承载性能的主要因素,讨论了现阶段嵌岩桩承载性能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并针对研究的不完备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鲁劲风 《广东科技》2012,21(19):136-136,182
从理论到实践,对嵌岩桩的反射波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嵌岩桩的桩底沉渣和桩底岩性定性判断作出合理解释,尤其对嵌岩桩的入岩深度定量化提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嵌岩桩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逐一改变溶洞高度、溶洞的跨度、溶洞的顶板厚度、桩端嵌入深度、桩径等,得出桩体最大位移和溶洞顶板受力情况,研究各因素对溶洞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溶洞极限承载力对溶洞的顶板跨度、顶板厚度、岩体的完整性比较敏感;对于桩体的直径和嵌岩深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是太明显;对于溶洞的高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嵌岩灌注桩是当前较为常用的基础形式,但在软质岩层中嵌岩桩的承载性状的理论分析、试验和测试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的需要。通过对某工程在泥质粉砂岩层上所做的单桩静载试验,测试了桩周侧阻力及端承力,对嵌岩灌注桩在软岩中的承载性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嵌岩桩桩-岩界面水泥浆的胶结作用对其剪切特性及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性质的影响规律,针对桩-岩界面剪切过程中的胶结弹性变形、滑动剪胀和剪切滑移三个阶段特点,建立了考虑胶结作用影响下的各阶段桩-岩界面剪切本构模型.根据软岩嵌岩桩桩-岩界面粗糙体磨损特性,利用滑移线场法原理分析并得到了嵌岩桩极限剪胀位移.基于荷载传递理论,推导并建立了软岩嵌岩桩荷载传递解析模型.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并结合实例验证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胶结作用影响下桩侧岩石力学特性等因素对嵌岩桩桩侧摩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岩界面胶结作用使剪胀区域桩侧摩阻力明显增大;随着桩侧岩石弹性模量的增大,胶结作用对剪胀区桩侧摩阻力的增强效应越明显,对剪切区域桩侧摩阻力弱化效应越大.当计算软岩嵌岩桩极限承载力时,桩-岩界面胶结作用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