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在家里,妈妈就像是哆啦A梦,什么都有,什么都会。如果妈妈也是老师,在学校会是什么样子呢?"邵东县城区三完小一年级196班的彭跃华和很多孩子一样,每次看到讲台上热情四溢的老师时,脑子里常常冒出这样一个天真的疑问。不过,与众多同龄孩子不同,彭跃华脑海里的这个天真疑问变成了现实——妈妈罗丽阳成了学校的一名义工,不仅是孩子们的"安全保姆",还充当着孩子们的"生活服务老师"。在邵东县有很多像罗妈妈这样,以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每到放假前夕,老师都会不 您孩子的大朋友:王振刚 而请家长抽出时间与孩子同约而同地给孩子们布置假期作业。 在我给家长布置的假期作业 乐,是让家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为 中,第一项就是让家长给学生创 不要忘记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关什么不给家长也布置一些假期作 造劳动机会,因为孩子们缺乏劳 怀、呵护,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业呢?于是,我一边苦思苦想, 一 动技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 受到生活的幸福,让每一个孩子边书写着: 己却做不好。每天让…  相似文献   

3.
一、情境描述一般的家庭,在孩子到了二、三岁时,家长都会选择让孩子独自一人睡觉并开始着手为他们准备"宝宝房",这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父母这样做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强烈反抗,孩子们会产生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出现大哭大闹等现象,不愿意一个人睡。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中小学学生中间,骂人、打架、乱扔垃圾、插队、考试作弊等现象随处可见。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没有教好吗?还是我们的孩子根本就不懂该怎样去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去看看孩子们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试成绩,有多少孩子不上90分?或者让我们随便拉一个正玩得起兴的孩子问问:“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做啊?”这孩子保证用最快最好听的声音回答道:“应该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  相似文献   

5.
<正>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一起,在过去的10年里都在研究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表扬孩子也是错,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鼓励。鼓励or表扬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手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感恩节到了,老师让孩子们画画。一名叫道格拉斯的学生画了一幅“手”的画送给老师。老师很奇怪,问他:“这是谁的手?为什么面手啊?”孩子回答说:“这是你的手啊!”原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不太好,老师并没有因为这个而疏远他,而是经常用自己的手去抚摸他,给他以鼓励、尊重。因而老师的手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他画了这幅画,  相似文献   

7.
各国做母亲的管教孩子都有一套法宝。我小的时候,如果顽皮得不肯听话,或吵闹得无法无天,母亲惯喜用“老虎来了”这句话来制服我。听说有些母亲也有用“鬼”来吓唬孩子的。日本的母亲有四种法宝可以用来制服孩子:一是“地震”、二是“起火”、三是“打雷”、四是“父亲”。听说对日本孩子们最有效的往往还是第四种。这其间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家长制一直是日本封建制度的基础,而父亲就是家里的“天皇”。孩子们的知识有限,还不懂得天皇是什么,于是就轮到“父亲”威风了。在日本做一个家长确实有些神气活现。出门的时候,家里的人往往要伏在草席或地板上很恭敬地说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习是每个师范生的必经阶段。在教育实习期间,我体会到了做老师的快乐与责任,也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通过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与孩子真心地交流和沟通,让孩子的心真正地温暖起来,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田芳 《奇闻怪事》2006,(7):86-86
学生上课传纸条也许是每个老师深恶痛绝的事,学生不仅不听课还传纸条简直是没有天理了。可是纸条也有它的妙用。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一位外国老师让孩子们在纸条上写同学的优点,一些平时不受关注的孩子也收到别人赞美的纸条十分兴奋,甚至留在钱包深处。且一直在暗中按纸条上的希望去做,最终成为当年孩子们眼中的英雄。今天我上课,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课,我想让孩子们认识到别人眼中的他们.于是采用了这个方式,效果挺不错。我让孩子们每人准备十张小纸条,给十个同学写上优点和缺点,传给他们。开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10.
养一条金鱼     
瑞典的小学里有这样一堂课。老师会让每位学生买一条金鱼,然后带回家养起来。每天,老师会问孩子们:“你们的金鱼快乐吗?”持续一月后,许多孩子养的金鱼都死了。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知道金鱼为什么会死呢?”孩子们不知道。老师告诉孩子,每条金鱼都有寿命,如果它是快乐的,可以活得很长。如果它是不快乐的,那么它只能活一个月,甚至更短。孩子们问:“如何让金鱼快乐呢?”老师说:“那很简单,每天给金鱼换水,给它吃不多也不少的食物。食物太多,它会胀死,太少,又会饿死。还要在玻璃盆里放入水草,让它觉得自己生活在江湖里,最好还应有一条小鱼陪伴…  相似文献   

11.
《少儿科技》2014,(11):22-22
<正>小诸葛班的三个调皮孩子溜进桃园,几乎拔光了一只白公鸡的毛。白公鸡的主人追到学校里,把这事告诉了班主任小蚊子老师。三个孩子自然难逃惩罚,有意思的是,小蚊子老师的惩罚方式与众不同。事后,她居然要求小诸葛班的孩子们继续调皮。这可苦了不苟言笑的王校长,就在他伤透脑筋的时候,教育局的一位老师来了。那位老  相似文献   

12.
在校园里见到老师要如何打招呼,见到同学你又是怎么做的,然后请同学们对表演者的形为进行点评或模仿.或者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做的好的同学,把她们见到老师时的语言、动作进行情景再现,在班上树立榜样,让全班孩子们都来学习,观摩,这样经过一个星期的强化训练.班上的孩子们讲礼貌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线.甚至有的老师还开玩笑,看见已经鞠躬问好的孩子们,肯定是一六的学生.将“国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入品格训练教学中,配合开展有益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来巩固孩子们在品格修养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校车作为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重大如天。可以肯定的说,校车的出现,为孩子们上学放学提供了便利。但遗憾的是,一些校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有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校车作为孩子每天上下学都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其安全问题重大如天。可以肯定的说,.校车的出现,为孩子们上学放学提供了便利。但遗憾的是,一些校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有的用报废车,有的租黑车,有的校车司机责任意识不强。。还有的校车严重超载……学校的校车安全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正吵闹村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只有三户人家、七个孩子。吵闹村又是一个让人快乐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十分幸福,时时刻刻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在学校里,有温和的老师、友善的同学、宽松的环境;在家里,有给予关  相似文献   

16.
钟鸣 《世界博览》2008,(8):30-33
从前的玩具是为了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而今天,玩具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的附属消费品。在明星主导的流行文化推动下,曾经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包括积木、玩具火车、布娃娃、小房子、小茶具,几乎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完全消失了,因为电视等媒体想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将孩子们从发挥想象力的游戏爱好者转变为流行文化的消费者。美泰公司(Mattel)的芭比娃娃(Barbie)  相似文献   

17.
常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位中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离家出走、某位大学生因恋爱失败而自杀、某位大学生因自卑而杀害同室好友等等。这些孩子怎么啦?怎么这一点点挫折都受不了?个人认为还不是成长路上缺少“挫折”的历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平平坦坦走一生并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让“温室里的花朵”经历点困难,来点挫折,使之越挫越勇”。现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点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但决非“打是亲骂是爱”。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行动起来吧!让孩子拥有强劲的翅膀,在人生的天空里翱翔。  相似文献   

18.
朱文华 《小学科技》2013,(10):33-33
“以科技教育凸现学校特色,让科技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让科技教育成果在孩子们的身上烙下深印”已经成为上海市闵行区罗阳小学全体教师的共识。学校一直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加拿大,我们在公园、商店、机场等公共场所,看到刚会走路的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尽管很吃力,很艰辛。孩子做家务一般在5岁时就开始了,如洗碗、擦地板、洗衣服、浇花、除草等。尽管做得不算好,但是,父母还是会表扬孩子的,并会指出有哪些不对的地方,让其重做一遍。每户人家均备有大小国旗,对孩子从小进行爱国教育。孩子看到国旗时,必须注目两分钟;听到国歌时,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国歌。不论家境好坏,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自己挣钱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或读读停停,用十几年时间拿个博士学位。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假如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说你无能。  相似文献   

20.
触摸的魔力     
《科技潮》1999,(7)
孩子:需要爱抚没有被爱抚过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不可思议的。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孤儿院里对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们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小生命的目光中都充满着对有人亲近的期待。有些孩子体弱、呆板甚至不时发出只有老年人才会有的呻吟和长叹……为了证实研究人员从孩子们的眼光中揣测到的对被亲近的渴望,他们中的一位热心肠的女士建议从当地请一些十几岁的女孩儿去亲近那些孤儿。建议被采纳了。这些女孩们抱起孤儿们,又是抚摸,又是亲吻,结果,随着大孩子们的到来并不断地爱抚这些孤儿,小孤儿们的情况逐步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