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览洞穴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洞穴术语,世界与我国游览洞穴研究现状。对于游览洞的开发,首要的是洞穴景观资源的研究、评价;再则是洞穴环境研究及评价;第三是洞穴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人行为的环境影响评价。这些迄今尚无规范可循。本文还提出保护洞穴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0 绪言滴水是喀斯特洞穴内的低能量水,它长期作用于洞穴的顶部,底部及洞壁,不断沉积出洞穴碳酸钙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不仅改变了洞穴原有的形态,在洞穴的稳定性方面也起到良好的作用。就洞内巨大的石柱,在洞内实际上已起到了支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土洞穴潜蚀地貌及其利弊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洞穴潜蚀地貌在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发育.对黄土洞穴的基本类型进行了介绍;调查发现区域上黄土洞穴发育密度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指出黄土洞穴在不同深度的发育类型和发育程度有很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对黄土洞穴的利弊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黄土洞穴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不但直接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对公路、铁路、油气输送管道、民居等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均可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它也是黄土高原地下潜水藏一种重要的补给与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洞穴碎屑堆积物特征探讨洞穴发育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岩溶洞穴碎屑沉积物结构特征及其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探讨岩溶洞穴的发育和形成的古环境.对洞穴石英砂表面微结构作扫描电镜观察研究,表明贵州构皮滩早期洞穴碎屑是在水动力较强的条件下形成的;对洞穴湖相沉积物作了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从而获得不同的古气候环境.如洛塔洞穴堆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早中更新世时为温暖湿润的气候,而晚更新世时为较干旱气候;通过洞穴砂的矿物成分分析,探索了洞穴本身的展布,为四川彭水岩溶区东西向洞穴系统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桂林旅游洞穴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桂林旅游洞穴的现状及可持续利用方式。【方法】洞穴环境因子的长期监测、分析及实地考察。【结果】桂林市芦笛岩、七星岩、冠岩、丰鱼岩、银子岩等主要旅游洞穴都不同程度存在钟乳石脱皮掉块、砂状风化、颜色变黑变暗、灯光植物破坏等沉积物老化问题,景观美学价值大大降低,对洞穴资源的旅游寿命构成较大威胁。同时认为洞穴开发中的施工改道、增加高能光源,以及大量游客涌入等,极大地改变了洞穴的自然环境,钟乳石化学风化、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等综合作用,加速了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景观的风化速度。【结论】在洞穴系统区域构建良好植被生态环境;减少洞穴与外部空气交换;减少游人在洞穴中滞留时间;调整、改造灯光系统,使用冷光源,减少开启时间;预防和控制灯光植物的滋生,及时处理灯光植物;定期用适宜水质的水对洞穴景观清洁湿润;开展次生CaCO_3的沉积效果试验与研究;对洞穴空气环境进行长期、在线观测和预警;加强旅游管理,控制游客数量,规范游客游览行为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际洞穴联合会的定义,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洞穴有很多种类型,按形成的围岩性质分为碳酸盐岩洞、石膏洞、砾岩洞、熔岩洞、砂岩洞、花岗岩洞和冰川洞等;按洞穴的水文特征分为水洞和旱洞;按洞穴的剖面形态可分为垂向和横向洞穴。发育在可溶岩体(灰岩、白云岩、石膏等)的洞穴称为岩溶洞穴,占洞穴数量的95%以上。我国可溶岩分布,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千米,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其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3,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最为丰富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第16届国际洞穴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peleology,ICS)于2013年7月21日至29日在捷克举行,大会内容涉及洞穴及岩溶研究史、洞穴生物、洞穴调查开发与环境保护、岩溶气候及古气候记录、岩溶发生学等方面。当前国际岩溶洞穴科技创新的若干亮点有岩溶洞穴微生物、洞穴古水文重建、深源溶蚀作用岩溶(Hypogene karst)、水下洞穴次生沉积物(Phreatic overgrowths on speleothems,POS)与海平面变化、洞穴气候与古气候记录、锶(Sr)的地球化学运移、洞穴保护理念的发展、非碳酸盐岩洞穴中的碳酸盐岩次生沉积物的形成和古气候记录、洞穴雾气循环、冰川地区岩溶洞穴的形成机理等内容。通过大会的参与,意识到目前中国相关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国洞穴探险队伍较少,且没有形成规模,不利于岩溶科学知识的推广;同时中国岩溶洞穴研究学者的研究范围基本上都局限在地表或已探明洞穴,几无擅长探洞者,这大大限制了洞内岩溶科学问题的发现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是中国岩溶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二是在探索岩溶形态发育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机理及研究技术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ICS是世界各国岩溶洞穴学研究者进行交流的大舞台,提交成果、口头展板报告、开设展台、广泛参与活动是展示本国岩溶洞穴学研究成果、研究水平和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但中国学者对此次大会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提交研究成果少、口头报告展板报告少、没有开设展台等,这与中国丰富岩溶资源现状极不相称。建议国内广大岩溶洞穴研究者做好准备,积极参与2017年的第17届ICS,力争取得较大突破,为树立中国岩溶大国、强国形象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贵州省惠水县的龙洞、牛洞、龙潭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现存量、生物多样性特征,并且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洞穴部分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同时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学指数对洞穴水质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夏、冬两季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9种,隶属4门5纲10目31科,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为主。洞穴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在季节上表现为夏季>冬季,在空间上表现为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生物量则无明显时空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影响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沉积物有机质和浊度,冬季影响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总氮和水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及科级水平生物指数(Family-Level Biotic Index, FBI) 3种生物指数评价洞穴水质状况有差异,FBI的评价结果与洞穴的实际水质情况更符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松桃矿区洞穴水的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确保居民饮用洞穴水安全,本研究选取5个代表洞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检测不同水期洞穴水中9种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洞穴水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估.结果表明,松桃矿区洞穴水重金属平均浓度为Mn>Cr>Zn>Ni>Pb>Cu>As>Hg>...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值仿真构建缩小比例的双侧向测井实验平台,实现典型洞穴地层的深浅侧向电阻率测量及响应特征分析。研究洞穴尺寸、充填性质、发育位置和形状等参数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总结洞穴地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规律,为洞穴地层的识别与评价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双侧向测井视电阻率随洞穴尺寸增大而减小;洞穴的电阻率与基岩对比度越大,双侧向视电阻率越低,响应特征越明显;洞穴离井眼越远,对双侧向测井响应贡献越小,视电阻率增大;球型洞穴和方型洞穴的双侧向测井响应差异大,球型洞穴对双侧向测井的径向贡献大于方形洞穴,但纵向贡献小于方形洞穴,基于测井曲线形态能大致反映洞穴形状。  相似文献   

11.
连通双岩溶洞穴系统强迫流示踪实验与洞穴体积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个相互连通但体积不等、形状不同的洞穴按不同体积比和不同连通通道宽度的系列示踪实验,得到了连通双岩溶洞穴的强迫流示踪曲线模型,并提出了洞穴体积计算方法.分别在大、小洞穴中所获得的强迫流示踪曲线,其浓度达到稳定前的最后浓度变化段,前者长度短,坡度缓,后者长度长,坡度陡.当钻孔揭露与大洞穴连通的小洞穴时,可通过强迫流示踪曲线识别连通双岩溶洞穴与封闭孤立洞穴;连通双岩溶洞穴总体积计算的相对误差很小,说明所提出的总体积计算方法是可行的.但只有当钻孔揭露与大洞穴连通的小洞穴时,才可以通过示踪曲线单独计算各洞穴的体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岩溶洞穴学界研究热点——袁道先院士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6届国际洞穴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peleology,ICS)于2013年7月21日至29日在捷克举行,大会内容涉及洞穴及岩溶研究史、洞穴生物、洞穴调查开发与环境保护、岩溶气候及古气候记录、岩溶发生学等方面。当前国际岩溶洞穴科技创新的若干亮点有岩溶洞穴微生物、洞穴古水文重建、深源溶蚀作用岩溶(Hypogene karst)、水下洞穴次生沉积物(Phreatic overgrowths on speleothems,POS)与海平面变化、洞穴气候与古气候记录、锶(Sr)的地球化学运移、洞穴保护理念的发展、非碳酸盐岩洞穴中的碳酸盐岩次生沉积物的形成和古气候记录、洞穴雾气循环、冰川地区岩溶洞穴的形成机理等内容。通过大会的参与,意识到目前中国相关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国洞穴探险队伍较少,且没有形成规模,不利于岩溶科学知识的推广;同时中国岩溶洞穴研究学者的研究范围基本上都局限在地表或已探明洞穴,几无擅长探洞者,这大大限制了洞内岩溶科学问题的发现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是中国岩溶研究领域的一大缺憾。二是在探索岩溶形态发育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机理及研究技术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ICS是世界各国岩溶洞穴学研究者进行交流的大舞台,提交成果、口头展板报告、开设展台、广泛参与活动是展示本国岩溶洞穴学研究成果、研究水平和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但中国学者对此次大会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提交研究成果少、口头报告展板报告少、没有开设展台等,这与中国丰富岩溶资源现状极不相称。建议国内广大岩溶洞穴研究者做好准备,积极参与2017年的第17届ICS,力争取得较大突破,为树立中国岩溶大国、强国形象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16,(2)
正洞穴鱼是喀斯特地貌溶洞中的特有鱼类,因为生活在黑暗的洞中,有的眼睛已经退化不见了,成为盲鱼;有的眼睛小小的,有消失的趋势。令人咋舌的是,由于缺少阳光这种一般生理节律的标尺,洞穴鱼千百万年来过着没有昼夜周期的生活。喀斯特洞穴是指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石膏和硬石膏等喀斯特岩石中的洞穴。喀斯特洞穴环境是个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殊生态环境,洞内黑暗无光,空气流动性差,温度较稳定。我国西南地区是喀斯特最为集中的区域,而贵州  相似文献   

14.
洞穴的空间利用人类利用洞穴,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猿人时代,人类就利用洞穴居住藏身.古代的文人、道士、僧侣等,则喜欢在僻静之处的洞穴读书、讲学、隐居、修炼、传经布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洞穴又是古代文化、宗教活动的场所.江苏宜兴的张公洞,曾是汉代道教一代宗师张道陵的修炼处,也是唐代名流张果老的隐居处;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洞穴     
<正>"天然洞穴是自然界的景观之一,也是人类祖先最早的栖息之处,而喀斯特洞穴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值得我们去探究。"天然洞穴是自然界的景观之一,也是人类祖先最早的栖息之处,北京猿人就居住在洞穴内。在现代,洞穴与人类也息息相关,除作为栖息地外,还是旅游观光、白酒窖藏、洞葬和某些矿物开采(磷、铅、锌、朱砂、芒硝、石膏、铝土、砂金、石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洞穴微生物因素对同位素信息的影响,选择贵州中西部地区的岩溶洞穴为研究对象,利用B-4固体培养基对洞穴细菌进行筛选,观察和了解洞穴细菌形成的CaCO3晶体,并应用XRD分析细菌形成的CaCO3晶体成分,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微生物对洞穴沉积物的影响.研究发现:洞穴中微生物作用促进CaCO3形成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取样的几个洞穴中均有发现;此外,受试验体系中离子成分和CO2饱和度的影响,实验室体系下微生物形成的CaCO3晶体主要由方解石和球霰石组成.  相似文献   

17.
洞穴的种类洞穴是指有一定空间规模的地下洞室与孔道,分为人工洞穴和天然洞穴两大类。顾名思义,人工洞穴是指由人工开采出来的地下空间,如各类隧道、矿坑与巷道、特殊用途的地下洞室等等。天然洞穴主要是在地球表层范围内的物质层(岩石冰层等),由各种自然力(主要是雨水、温度和  相似文献   

18.
对旅游洞穴景区网络关注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从新的视角为我国旅游洞穴的开发、管理和宣传营销提供有益的指导.运用均值比率、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对百度指数收录的我国64个A级旅游洞穴景区网络关注度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A级旅游洞穴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普遍不高;大部分潜在游客对3A级以下旅游洞穴景区没有兴趣;中国A级旅游洞穴景区网络关注度在空间上形成了3个高关注度带,2个高值关注中心;中国A级旅游洞穴景区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网络关注度重心在湖北省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洞穴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遗产,是一种具有多方面价值、不可再生的国土资源。近年来,洞穴旅游资源作为世界上最卓越的景观被大量开发投入到旅游市场中,成为旅游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绥阳县地处大娄山中段,喀斯特地貌典型,洞穴发育的物质基础良好,境内洞穴资源丰富,发育典型。为了弄清绥阳县洞穴资源总体特征及宏观分布规律,对洞穴资源的科学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作出正确评价,加快绥阳县洞穴旅游业的步伐,使洞穴旅游业在绥阳县经济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项目组采用综合考察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绥阳县洞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显示,绥阳县境内共有392个洞穴,分布全县12镇3个乡。  相似文献   

20.
洞穴传奇阿富汗人与洞穴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地都有自己的洞穴传说,年轻人经常听父辈讲述“进入洞穴寻找金块的村民永远出不来”的故事。阿富汗洞穴最早是作为阿富汗人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公元前4世纪)和成吉思汗入侵时的隐蔽所出现的。流传下来的阿富汗洞穴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大洞穴有数千个,中小洞穴更是多得难以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