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穆朗玛峰是我国最高峰.也是地球的最高点,珠峰高程是世界级重要地理信息,应该由我国测定并权威公布。  相似文献   

2.
195天后,在珠峰深一脚浅一脚踩过的冰川、积雪,终于具象成一个数字:8848.86. 珠峰测高的荣耀,一波三折的磨砺,时时刻刻的生死考验,在他们眼里,最后都是来自珠峰的礼物. 登顶前一晚,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下了一场大雪. “那是我们到西藏三个月以来,最大的一场雪.从26号早上一直下到27号早上,积雪有三四十厘米厚.”自然资源部国测一大队副队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现场副总指挥张庆涛记得.  相似文献   

3.
刘峣 《科学大观园》2020,(11):56-57
正此次测量珠峰运用了许多国产科技手段与成果,北斗卫星、5G、华为等技术均发挥重要作用,相比15年前,珠峰测高有了更高的技术标准。珠峰是国际测量技术的竞技场。在测量世界最高峰"身高"的艰苦探索中,科技的力量总是与人类的脚步同行。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这也是北斗卫星继在抗疫中显露威力之后,再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1,(7):62-67
珠峰有多高? 你可能会脱口而出:8844!或者8848 ! 但这两个我国测量得到的数据,一直都没有得到全世界的广泛承认.你可能会疑惑,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珠峰高度不是8848米吗? 确实是这个数字没错.但是这个数据是1954年印度测量得到的,包括峰顶积雪厚度,是8847.6米.为了方便统计,四舍五入,就成了8848米.  相似文献   

5.
正珠穆朗玛峰是全球海拔最高峰,对珠峰高程和相关知识的探求,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已成为人类了解和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标志。历史上,人类从300多年前便已迈出了探求世界最高峰高度的步伐,多个国家的探险者和测绘工作者都曾为准确测量珠峰高程贡献过力量。今天,我国测绘工作者将再攀珠峰,用更为先进的综合现代大地测量技术,测定珠峰高度,刷新人类认识世界的高度。西方国家称珠峰为"埃佛勒斯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0,(11):52-55
正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5月的珠穆朗玛峰北坡依然白雪皑皑,寒冷刺骨,此刻,35名中国测量登山队队员却正负重奋力向上攀爬。5月6日下午,由我国国测一大队和中国登山队共同组成的测量登山队正式开启2020珠峰高程测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5,(11):4-6
珠峰身高测量全解密珠峰———地球之巅。2005年5月18日,我国科考队员将再次站在峰顶,重新给这位“巨人”定身高。珠峰的测量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海拔5600米之前———水准测量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现军告诉记者:“总体来说,此次测量珠峰行动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从拉孜出发行进500公里到达珠峰5600米处;另一部分从5600米起使用觇标、G PS、雪深雷达综合测量峰顶高度。”据介绍,所谓水准测量法是指从最初的基准点———青岛海拔基本面开始,每35米设立一个标杆,用水准测量仪计算两边标杆尺度的变化,在水平视线内测出两根标…  相似文献   

8.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2020年5月27日11时登顶成功,五星红旗再一次飘扬在世界之巅,白豪之情在国人心中油然而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对珠峰进行过6次测绘和科考.如今为什么“再量”珠峰?意义何在?“再量”珠峰,可以为地壳形变、板块运动、地震活动、气候变化等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观测资料,对相关理论假设进行直接验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人类对于自然充满好奇,也在不懈探索.对于珠峰的多次测量,就是人类了解和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标志.著名大地测量学家陈俊勇院士曾颇为形象地描述了测量珠峰意义, “父母要定期给自己不断成长的子女量身高,是理所应当的.人类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然,中国人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国土”.精确量取珠峰海拔高度,对维护国家主权、展现科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任务公布的一幅高清晰度的照片,为确定地球曾经遭受一颗巨大的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击提供了有形的证据。这次撞击在地面形成一个180千米宽、900米深的弹坑,那是地球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天。这个被称做“希克苏鲁伯”(Chicxulub)的大陨石坑从1980年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注意。1990年,根据人造卫星的数据和地面的研究,大部分科学家认定这个陨石坑的形成大约是在6500万年前,并导致恐龙和地球  相似文献   

10.
定日县城至海拔5200米的加吾拉山口,沿途白茫茫一片,部分路段飘起了雪花,路面结了冰碴.2020年4月30日上午10时许,彤云密布的喜马拉雅山脉间的珠峰绒布冰川河谷里,唯独大本营上空透出了一片蓝天,珠峰峰顶也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11.
2021年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2020珠峰高程测定、古基因组...  相似文献   

12.
层状地貌研究表明,长江清江分水高地从河谷至山顶的层状地貌存在有二级夷平面、一级侵蚀面和七级河流阶地。高夷平面分布高度1800-2000米,其最后形成年代当在喜马拉雅运动第Ⅱ幕发生之前的老茅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1200-1500米,形成于5.0-3.4Ma B.P前后的上新世晚期。侵蚀面分布高程变化在800-1200米之间,形成年代为1.8~2.04M B.P.。低夷平面古水网解体后,新水系重新组织形成现代长江。  相似文献   

13.
卖米的时候,我纯粹是地道的小摊贩,每500克米只赚几分钱。称米的时候,我会称得高高的,完了,还要往别人米袋里添一把;进了新米,我先送一些给那些正在犹豫的婆婆、大娘;行情看涨时,我会等几天再涨。这样,我的顾客越来越多,特别是居民小区的婆婆们,常常在我的摊位前排起长队。我不把同行当冤家,经常告诉他们进货渠道。有时,同行缺货,我会借给他们。不管进货多少,我从不欠供货商的钱,坚持现钱购货。久而久之,我的信誉好起来了,口碑不错。有一段时间,北方面粉大量涌进四川,很多厂家慕名找到我,甚至求我做总代理。卖完货,我及时地把货款送还,我总…  相似文献   

14.
测量珠峰,对中国测绘人而言,既是一生的梦想,也带来身体和心灵的极大考验. 2005年,时任人民日报教科文部记者的赵亚辉在珠峰和西藏跟踪珠峰测量队采访118天,近距离接触到这群英雄的平凡人性和大地雄心;2009年,他再一次跟随珠峰测量的主力军——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在青藏高原行走并生活了100多天,归来后,他把途中的所见所闻诉诸笔端.在国测一大队,不管你什么职务、什么学历,只要有活来了,所有人都一起上,没有人例外.  相似文献   

15.
陈度 《科学大观园》2009,(14):29-30
难忘的乡野味道 初次接触到藏餐是第一次进藏时在路上吃的藏族司机们带的糌粑和酥油茶。那趟行程不仅尝试到糌粑和酥油,还勾起了对藏餐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于是走进牧民帐篷里去,吃到了风干肉和新鲜酸奶。抵达定日时正值过宰牲节,趁机买了一只羊,然后在海拔5500米的珠峰大本营,酣畅淋漓吃了一顿藏族传统家庭菜——萝卜炖羊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1,(9):36-37
1.离太空最近的地方珠穆朗玛峰的山尖距离海平面的高度确实是地球上最高的,但是从宇宙中看,某个略低一点儿的地方其实才是"世界最高峰"。与珠峰相比,这个地方的名气要小很多,它就是厄瓜多尔境内的钦博拉索山,海拔只有6272米。不过,由于地球椭圆形的外观,与  相似文献   

17.
河南女车主在上海车展上演"车顶维权"事件后,特斯拉"刹车门"事件真相至今仍是罗生门. 此前,特斯拉是否提供事发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是双方争议的一大焦点.2021年4月22日晚,特斯拉通过媒体,对外公布该安阳车主事故发生前一分钟的数据和文字说明.特斯拉方面公开提供的是一张Excel表格数据截图和相关文字说明,包括2021年2月21日下午6点14分21秒~27秒之间,安阳车主特斯拉汽车的车速、制动踏板物理性移动信号和制动主缸压力等数据.  相似文献   

18.
褚永海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24-25,27
笔者利用ENVISAT测高任务2002年9月~2007年3月期间的观测数据,基于交叉点高程差异,获取了4.5年内的南极冰盖表面高程变化趋势,平均每年变薄约为-1.20±0.60cm/yr.  相似文献   

19.
影像     
正更强探索无极限登顶"地球之巅",为珠峰再"量身高";"雪龙2"号第三次出发,执行第37次南极考察任务;"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科学家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再度向极限发起"挑战",不断向科学技术深度和广度进军。  相似文献   

20.
2021年3月31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重组更名后正式营业,此举被认为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大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的切实行动. 对数据的合规使用、对数据价值的合理开发,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中的共识. 然而,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仍有不少问题待解决:政府、企业、法律界乃至公众对数权的理解是否统一?数据所承载的权益图谱涵盖哪些方面?监管的难度何在?技术能发挥什么样的关键作用?在防止系统性风险方面,北数所等新机构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