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交通条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能够带动交通条件的完善.山西省的交通条件对于其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构建优势度评价模型,首先对于山西省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优势度评价,分析表明太原市和大同市的交通优势度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经济...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2009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不同年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呈波动性变化,即:2000-2003年山西省生态环境评价值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2003-2006年,生态环境评价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2006-2009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协调发展度来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从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2000-2009年期间1a失调,1a接近失调,4a基本协调,4a协调发展.总的来说,山西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处于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4,(5):52-54
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内在相互作用机制。文章在建立新型城镇化和金融发展各自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熵值法、协调度模型来分析我国各省域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协调性问题。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与金融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注重金融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析了复合系统协调的协同学特征,研究了复合系统复合因子,协调度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类可以实际计算的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是否与城市化相适应,成为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11市只有太原市是高度协调发展型,忻州市是严重失调衰退型,吕梁市是中度失调衰退型,其余大部分都属于中级协调发展型与濒临失调衰退型.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结合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与社会保障最优支出模型,对重庆市的社会保障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市社会保障实际支出未到达适度水平下限值,同时测算出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重庆市的社会保障最优水平分别为7. 82%和9. 68%.最后分别从政府、企业和个体角度对重庆市社会保障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对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其不协调的原因进行细致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力图从完善三方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制度、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等方面来构建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顾占波  李松庆 《河南科学》2014,32(7):1360-1363
以物理学中耦合度函数为基础,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泛珠三角地区的广东、云南和江西为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在2007—2011年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求泛珠三角两业在协调发展发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该区域两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山东省为例,结合现阶段交通与经济的发展现状,构建区域经济规模水平模型与交通可达性模型,并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确定不同指标系数,借助耦合协调测度方法,探讨两者的交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交通可达性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不断提高,其中,青岛、烟台、济南三地处于优质协调阶段,但也存在个别区域错位现象,例如淄博、聊城、菏泽等地。提出通过加快建设高速公路、突出建设交通可达性短板城市、完善综合交通基础建设等发展建议,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全省。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进程伴随着一系列与水资源有关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掌握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构建了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的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的水资源利用水平综合指标体系,进一步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用于研究二者耦合协调的关系,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内省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中下游增速明显;2)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差异缩小,呈现下游高于上游的东西阶梯状分布;3)耦合协调度空间多样性明显,高值地区主要在上游,率先进入中度耦合协调状态;4)研究时段内,城镇化过程中未出现用水结构失调现象;5)人口和土地均为城镇化水平主要的障碍因素,而用水水平中,各地区主要障碍因素不同.由此建议:进一步加快黄河流域发展速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要注意用水结构的变化,重视生态用水总量投入以确保各类用水平衡;重点关注水资源利用方面主要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指标,侧重提高障碍因素对应的用水水平,使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水平的变化处于良好的耦合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公平与效率、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等重要经济社会关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文章系统阐述了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矛盾,并且提出可以从制度、管理、经济、立法等多个层面促进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秉杰  乔璐 《河南科学》2012,30(8):1153-1156
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东营市2004—2010年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东营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来看属于协调发展类型,但其经济社会水平明显高于其资源环境水平,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并非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其原因主要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政策取向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后提出了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角度选取评价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了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显示,张家界市2007—2017年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基于研究结果,就整体提升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角度选取评价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了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显示,张家界市2007-2017年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基于研究结果,就整体提升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论述了社会保障制度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指出了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造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体系,结合甘肃省14个市州2010—2016年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基础保障和生态质量4个维度测度甘肃省14个市州当前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甘肃省生态文明的协调度情况,并借助ArcGis 10.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 2010—2016年,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生态文明聚类特征由微弱的正相关向较强的集聚倾向演变,且2016年集聚倾向最为明显; 3)甘肃省各市州生态文明发展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生态文明水平大体上呈现出集群化、梯度化、极差化的分异特征; 4)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文明建设离高水平协调发展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河西走廊地区整体协调性较好,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协调性较差.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1)生态文明建设分区治理; 2)加强陇中地区、陇东地区、陇东南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协调性建设,借助政策支持、城市合作等提高区域协调性水平; 3)借助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修河流域12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区域,该文分析了2000、2010、2019年修河流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保护方面综合考虑农业生态、城镇生态、自然生态3个子系统选取了13个指标因子,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选取了22个指标因子,对修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修河流域生态保护指数内部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形成 “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格局; 2)2000—2019年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内部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上游和中游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下游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3)2000—2019年修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整体处于磨合阶段,状态较好,呈现增长态势; 4)修河流域耦合协调度的发展趋势与高质量发展指数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从空间格局上看,受自然、区位、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修河流域生态本底较好,中游和上游地区生态保护明显优于下游地区生态保护,下游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