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建立西洋参与人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西洋参和人参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西洋参与人参核糖体DNA ITS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指定序列进行扩增,并通过RFLP方法酶切后进行指纹图谱的鉴别比较.结果提取西洋参与人参基因组DNA19 kb,并扩增核糖体122 bp大小的基因片段,经酶切后西洋参为80 bp和42 bp长度的两条片段,而人参仍然为122 bp长度的单一片段.结论西洋参与人参DNA具有特异性酶切位点,可作为西洋参与人参鉴定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分类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小卫星 (minisatellite)DNA标记、微卫星(microsatellite)DNA标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主要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人类、动物等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几种基于基因组DNA的真菌分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基因组DNA的真菌分类技术发展迅速。综述了DNA分子杂交技术,真菌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 t 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rDNA序列分析,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mp lifiedfragm ent length polymorph ism,AFLP)在真菌分类和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山普拉墓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城西南14km处,14C测定该墓地年代为公元前217至公元283年,属于古代新疆的于阗国遗存.实验通过4对套叠引物对山普拉古代居民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364bp)进行扩增和测序,同时选择编码区6个位点做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析(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从16例山普拉个体中得到了13个真实可靠的线粒体DNA数据.对线粒体DNA单倍型类群分析结果表明,山普拉古代居民同时具有西部欧亚大陆和东部欧亚大陆特有的单倍性类群,是一混合人群.多维尺度分析以及U3亚型的中介网络图分析表明,山普拉古代人群与伊朗人群及奥塞梯人群有一定母系遗传联系.  相似文献   

5.
Study on the sex-related AFLP marker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ex-related molecular marker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was screened using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Totally 36 AFLP primer combination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genome DNA bulks of the female and male porpoises, and one sex-related AFLP marker was finally obtained. The marker can be applied to sex identification, and provides a base for further cloning of sex-related genes and analyzing of Y chromosome haplotypes of the Yangtze finless porpoise.  相似文献   

6.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及原理,真菌DNA碱基组成的分类鉴定、DNA分子杂交、真菌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态性的分析以及随即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相似文献   

7.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论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扩增片段多态性和微卫星等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同时,论述了DNA分子标记在保护生物学中检测遗传多样性、遗传管理及确定分类地位和保护地位、系统进化、性别鉴定、基因图谱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不依赖于培养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之一.由于其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面的特点,包括分辨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及互联网海量数据共享等优势,自1997年最先被报道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类似于其他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T-RFLP也有自身的缺陷,本文详细介绍了T-RFLP技术的原理及其解析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基本流程,简述了近年来T-RFLP技术在群落分析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该技术的局限性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DNA分子标记的分类以及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等5种主要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同时,还分析了它们在动物遗传育种中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及其伪品的基因组特异性片段特征,建立人参与伪品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指纹鉴定方法.方法采用CTAB-SDS结合法提取人参及伪品基因组DNA,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纯度,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使用该引物对人参及其伪品DNA进行PCR扩增.结果人参与伪品提取出的基因组DNA大于23 kb,其纯度为1.70±0.19,并且人参能扩增出194 bp大小的片段,而其伪品未能扩增出相应片段.结论人参DNA片段具有特异性指纹特征,可作为人参与其伪品鉴定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RFLP、RAPD、AFLP、SSR、ISSR等遗传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林木遗传资源研究、DNA指纹图谱研究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AFLP的一种改进方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是一种兼具稳定性及多态检出率高的DNA指纹分析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该技术费用高,操作较复杂,本文对AFLP技术从限制性内切酶水解,扩增条件,检测方法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建立了一磋稳定的和简便易行的实验条件,同时对这种改进的方法对家蚕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良好的DNA的多态性检测效果,不仅分辨力较高,而且带型稳定。  相似文献   

13.
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可靠性强,多态检出率高,因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在不需要预先知道DNA序列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以同时进行多数DNA酶切片段的PCR扩增.以小麦为材料,对AFLP指纹银染技术及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技巧作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并建立起了AFLP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被称为“下一代分子标记”。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可靠性强,多态性检出率高,因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技术,AFLP已广泛应用于分类学、种群遗传学、病理学、DNA指纹分析的研究和建立数量性状基因图谱,成为最主要的遗传标记,论述了AFLP的原理、特点、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松属树种种苗鉴定中AFLP指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技术是高效而可靠的标记技术之一,特别对于那些基因组序列信息很少的物种更为有效。笔对基因组较大的松属树种的AFLP实验程序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松树树种AFLP分析中DNA酶切、引物连接、预扩增及选择性扩增的优化实验程序。结果显示.预扩增反应中利用选择碱基数不同的预扩增引物(E/M 1,E/M-2)制备的模板对后续的选择性扩增结果没有显影响;在选择性扩增反应中,对碱基数目选择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分别测试了15个E-3M-3引物组合,6个E 4/M 3引物组合及15个E 3/M 4引物组合。对于有相同选择碱基数的引物.扩增结果随选择碱基的组合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据总的扩增结果发现,选择碱基增加时.扩增谱带数明显减少,谱带清晰度增加,即当选择碱基增加到E引物末端时(M十4/E 3),大多数引物组合的扩增谱带数要比选择碱基增加到M引物末端(E 3/M 4)的引物组合扩出的谱带数少且带型清晰。总体来看,E 4/M 3的引物组合比较适合于松属树种的AFLP分析。笔还利用单株树种子的胚乳组织对AFLP标记的遗传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所用的两个引物组合获得的标记中,约有30%左右的分离标记.分离标记中偏分离比例约为6%。另外.选用3个松属树种对选出的14个AFLP引物组合进行的验证显示,这些组合在不同种间均获得了较好的扩增结果.说明在不同松属树种中筛选出的引物组合可以为其它松属树种AFLP分析引物组合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AFLP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FLP(扩增酶切片段多态性)是由Zabeau等近年发明的一项新的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具有技术可靠性和技术高效性.一次可获得50~100条谱带.本文详细介绍了AFLP的银染检测程序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AFLP技术为不同来源和不同复杂度基因组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以32株从养殖鳗鲡分离的病原性气单胞菌为试验材料,采用Biolog自动菌鉴系统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有20株被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7株被鉴定为威隆气单胞菌,1株为豚鼠气单胞菌,其余4株未能鉴定到种.为进一步确定20株嗜水气单胞菌和7株威隆气单胞菌的基因型,筛选了2对引物(E-C/M-C,E-C/M-A)分别对这两个菌种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88个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7株威隆气单胞菌中共检测到61个位点,其中60个为多态性位点.经UPGMA聚类分析表明:20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3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49,同一类型内不同菌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27;7株威隆气单胞菌可初步分为4种类型,每种类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67,变异范围为0.415~0.525.该结果为鱼类病原菌的DNA分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AFLP技术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 7个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大亚湾群体和舟山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湛江群体最高;通过UPGMA聚类,7个群体88个个体明显分成3支,三亚群体单独聚为一支(Clade A),湛江群体的部分个体聚类为一支(Clade B),湛江群体剩余个体和其他5个群体的个体聚为一支(Clade C)。其中在分支C中存6个小的分支,这6支中个体间基本以地理群体进行聚类。研究结果为赤点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