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rDNA ITS序列的何首乌PCR-RFLP分子鉴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建立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DNA分子鉴别技术,对何首乌及其常见混淆品的rDNA ITS(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进行了扩增和测序,运用CLUSTAL X、MEGA软件对该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与毛脉蓼(F. multiflora var.cilliinervis)、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及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在ITS1区的差异率分别为6.9%、18.1%、42.0%,在ITS2 区的差异率分别为10.0%、19.4%、43.9%,而何首乌种内各居群间ITS1 和ITS2 区的差异分别为0%~2.13% 和0%~1.03%.进一步利用premer premier 5 找出了一个位于ITS2间区的何首乌特征性NsbI酶切位点,将何首乌rDNA ITS 序列PCR扩增产物用NsbI酶切后可得到得一个含约531 bp和109bp的二片段PCR-RFLP图谱, 而其混淆品rDNA ITS 序列PCR扩增产物不能被NsbI酶切,图谱呈单一条带.建立的PCR-RFLP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何首乌原植物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根据核rRNA基因ITS序列、叶绿体trnL-trnF和psbA-trnH序列对湘西宏成制药公司不同基地泡桐进行分子鉴定.用PCR从泡桐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大小约为500bp的ITS序列、540bp的psbA-trnH序列和900bp的trnL-trnF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毛泡桐ITS序列与1号和2号基地泡桐...  相似文献   

3.
滇藏地区8种鹅膏菌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滇藏地区8种鹅膏菌的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ClustalX(version 1.81)软件对所测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除5.8S rDNA(其长度为160 bp)比较保守外,8个不同种的ITS序列在长度和碱基位点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ITS1区间的片段长度为206~297 bp,ITS2区间的片段长度为191~238 bp.这说明鹅膏属的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利用MEGA(version 3.1)软件进行聚类,8个鹅膏菌在D=0.14处分成3组,与传统分类有出入.这为鹅膏菌的进一步分类及研究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西洋参与人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西洋参和人参中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西洋参与人参核糖体DNA ITS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指定序列进行扩增,并通过RFLP方法酶切后进行指纹图谱的鉴别比较.结果提取西洋参与人参基因组DNA19 kb,并扩增核糖体122 bp大小的基因片段,经酶切后西洋参为80 bp和42 bp长度的两条片段,而人参仍然为122 bp长度的单一片段.结论西洋参与人参DNA具有特异性酶切位点,可作为西洋参与人参鉴定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褐石斑鱼(E.bruneus)为石斑鱼属内近缘种,外形相似常被混淆.本研究改良建立了Nest-tetra-primer specific PCR方法,获得了云纹石斑鱼和褐石斑鱼线粒体DNA ND2基因内的3个特异性条带,分别为内参序列NC1(394 bp)、特异性条带ND2-M(268 bp)和ND2-B(122 bp),以及核基因组中核糖体DNA ITS1区的5个特异性条带,分别为内参序列NC2(588 bp)、NC3(563 bp),特异性条带rDNA-M(426 bp)、ITS1-M(488 bp)和ITS1-B(304 bp).研究结果不仅为两种石斑鱼的鉴别提供了稳定、可靠、快捷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而且也为鱼类近缘种的DNA鉴别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方法扩增灯盏花ITS2基因并克隆,获得ITS2基因序列.用生物软件对ITS2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RNA二级结构,得到灯盏花的ITS2核苷酸序列为205 bp,基于ITS序列飞蓬属11种共分为5支,分支与地理分布情况基本一致.ITS2 RNA二级结构在飞蓬属种间表现基本一致,而TS2区结构表现出属间差异.利用r DNA ITS区序列一结构和二级结构相结合达到鉴定药用植物灯盏花分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番红花及其混淆品的rDNA ITS区序列进行 PCR 扩增、测序,并运用 Clustal X、Mega 3.0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番红花 rDNA ITS 区序列全长650 bp,GC百分比为60.3%,与其混淆品的rDNA ITS 区序列存在着显著差异.另外,还设计出了鉴别番红花的位点特异性PCR引物,无需测序即可对番红花及其混淆品进行准确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8.
该文尝试建立一种利用DNA检验技术鉴别乌头的方法。通过提取50份乌头类及25份其他植物样本的DNA,用荧光特异性引物对乌头ITS2序列进行扩增,产物经3130XL测序仪进行检测分析,并进行测序入库比对。结果发现,试验中所有乌头类植物得到168bp的扩增产物,而其他对照植物均无扩增产物。由此表明,DNA分析技术对于鉴别乌头类与其他植物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和分析不同产地野生和种植品种的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以及山姜(A. japonica(Thunb.) Miq.)、华山姜(A. chinensis (Retz.) Rosc.)和大高良姜(A. galanga (L.) Willd )等三种混淆品的rDNA ITS区序列,为高良姜种质资源研究和真伪鉴别提供分子数据。经测序、比对和排序得到812bp序列,包括18S3’端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6S5’端部分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高良姜种内序列高度一致,同源性达100%,测序结果中发现杂合位点,而广西样品杂合位点的两个碱基各占的比例与其它地方样品的不同,显示了高良姜种内rDNA ITS序列的细微差异。高良姜和混淆品的812bp序列中共有61个变异位点,60个是信息位点,同源性达96.32%,其中ITS1和ITS2中的11个位点在高良姜和混淆品中差别明显,可以鉴别高良姜和混淆品,因此rDNA ITS序列是高良姜真伪辨别的有效标记。基于DNA序列的高良姜和混淆品的系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取雄性青鳉成鱼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获得1 908 bp的特异性条带.经测序证明为DMY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可连续编码150个氨基酸.建立准确而有效的鉴定任意发育阶段青鳉个体雌雄性别基因型的方法,即利用管家基因——肌动蛋白基因PCR扩增条带的有无验证DNA样本提取和PCR扩增的有效性,同时利用雄性DMY基因的PCR扩增条带的有无鉴定青鳉个体的雌雄性别.对随机选取的成鱼和新生鱼卵样本,应用该方法可成功地鉴定出青鳉个体的雌雄性别.  相似文献   

11.
野山人参和栽培人参的DALP指纹图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DALP分子标记技术寻找野山人参和栽培人参DNA之间的特异性差异.选取10个野山人参和5个栽培人参(包括一个移山参),通过改进微量人参DNA提取的方法和优化DALP—PCR实验体系,得到了人参的DALP指纹图谱.图谱显示,野山人参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栽培人参,野山人参与栽培人参图谱存在差异,且各自存在一条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DAL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来进行野山人参和栽培人参的遗传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主要探讨现有的人参鉴定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鉴定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综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多位点探针DNA指纹图谱和微卫星标记技术(SSR)等在人参物种鉴定中的应用,并对每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The sweet potato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is a complex species, and many of its biotypes are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ests. The B and Q biotypes are invasive and coexist with the native Cv biotype on vegetable and ornamental crops in China. In this study, these three biotyp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APD–PCR analysis, and DNA sequences of the COI gene.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wax fringes of the B, Q, and Cv biotype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Based on thi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the three biotypes can easily be distinguished in greenhouses and fields. Genomic DNA RAPD–PCR band patterns also reveal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biotypes using the H16 primer. The B biotype has three bright DNA bands between 250 and 600 bp, the Q biotype only has one bright band at 300 bp, while the Cv biotype has no band between 250 and 500 bp. Both the Cv and Q biotypes have two bright bands at 750 and 1000 bp while the B biotype has only one band at 1000 bp. Based on the COI gene, the genetic identity between B and Cv, B and Q, and Q and CV was 85.8%, 94.7%, and 86.0%, respectively. The MP tree indicated that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 and Q biotypes is much closer than that between the B and Cv or the Q and Cv biotypes. The uses of the morphological, RAPD–PCR, and DNA sequencing methods in biotype identification of B. tabaci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用YRp7质粒作载体,AH_(22)作受体株,将YRp7质粒和人参DNA限制片段构成的重组体转入AH_(22)中,并由大量培养的AH_(22)细胞中回收到YR_(p7)质粒和人参DNA限制片段,表明人参DNA限制片段可转入酵母菌中。  相似文献   

15.
人参蛋白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真空冻干保护剂的筛选和冻干曲线的优化,建立人参蛋白冻干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指标,考察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冻干保护剂对人参蛋白样本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保护剂;采用电阻法检测其共熔点,在此基础上,以T-SOD酶活力为指标,优化样本,解析干燥程序,以建立人参蛋白样本的冻干曲线.结果 加入5%甘露醇的冻干保护剂,人参蛋白冻干样本外观、形态、再分散性较好;通过检测确定人参蛋白样本的共熔点为-4℃;经过优化后建立的冻干曲线为-40℃预冷2h后,6h内升温至-10℃,随后2h升温至-4℃,维持10h,然后1h内升温至5℃,再1h升温至15℃,维持2h.结论 通过对人参蛋白样本冻干保护剂和冻干曲线的优化,确定了人参蛋白样本最佳的冻干工艺.  相似文献   

16.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参片的无损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立叶变换光谱和拉曼光谱法,直接、快速地测定了不同参片样品,并用计算机比对软件对所测样品的红外、拉曼光谱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或加工方法不同的参片在高频区有相似的红外、拉曼特征光谱图,但在低频区其特征吸收峰位置和峰高有一定的差异,经计算机比对相关系数进行比较,不同参片的红外光谱图特别是拉曼光谱图仅有微小差别.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和拉曼光谱技术用于鉴定分析人参,无需对样品进行分离、提纯,样品用量少,便于直接、快速、简便、有效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7.
提高人参品类的鉴别效果, 研制了一套智能化自动检测系统。 该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气体传感器阵列的 驱动电路、 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电路、 信息处理单元电路、 进气部分电路控制电路、 外部接口电路。 该系统使 用主成分分析(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与支持向量机(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相结合的算法 实现对人参品类的鉴别, 同时利用 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算法实现对气室温度的智能控制, 提高了 气体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使用该系统对红参、 白参、 西洋参、 太子参、 三七(小人参)以及外形与气味相 似的天花粉进行了多组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人参品类的鉴别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并且操作简单、 成本低廉,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吉林人参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计算机结合 ,采用漫反射光学检测方法 ,对吉林省产的西洋参、人参及其炮制品红参进行分析 ,应用系统聚类法获得分类结果 ,探讨近红外光谱鉴别中药材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茎叶中糖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人参茎叶的提取和衍生处理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人参茎叶中单糖的含量,测定出人参茎叶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为人参质量的评价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