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及微波治疗Ⅲ°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Ⅲ°宫颈糜烂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LEEP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微波治疗,每组各60例。评定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15 d脱痂止血及治疗后60 d治愈、好转和无效情况,治疗后90 dHPV高危型持续感染率。结果:LEEP60例(其中HPV感染20例),术后15 d脱痂止血2例,术后60、90 d复查,60例宫颈创面100%愈合(愈合率100%);术后90 d复查HPV高危型持续感染2例(10%),对照组60例(其中HPV感染18例),术后15 d脱痂止血12例,术后60 d复查,宫颈创面完全愈合42人(愈合率70%),18例创面愈合1/3~1/2,4例完全未愈合;术后90 d复查,HPV高危型持续感染6例(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治疗宫颈Ⅲ°糜烂,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HPV持续感染率低的优点,其疗效优于传统微波治疗。故重度宫颈糜烂可首选LEEP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行宫颈环状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愈率、持续存在率及复发率是否与民族差异有关.方法:对通辽市及周边乡镇不同民族(蒙古族及汉族)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结果回报非良性反应性改变者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回报为CIN而行LEEP术的347例患者(蒙古族164例,汉族183例)进行随访,分析术后的病变治愈、持续存在及复发情况.结果:(1)LEEP术后总治愈率汉族高于蒙古族(.2)术后总持续存在率蒙古族及汉族均有下降趋势,残留的病灶为CINⅡ或以下更低级别的病变(.3)术后总的复发率蒙古族及汉族均呈上升趋势,且术后1年二者总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5年二者总复发率比较,蒙古族高于汉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的患者多数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结论:(1)民族的差异可能导致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率的不同(.2)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方法,且术后保持随访能及时发现并治疗残留或复发的CIN(.3)LEEP治疗后患者是否感染HPV可能是病变持续存在和复发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湘西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参考,选取692例湘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HPV检测,以其中HPV检查结果阳性的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阴性的2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阴道镜监视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测结果分为癌前病变(CINⅠ,Ⅱ,Ⅲ)、宫颈癌、慢性宫颈炎.结果显示:湘西地区女性中HPV感染以HPV16(25.64%)类型最多,其余依次为HPV52,HPV51,HPV58,HPV18,HPV53为常见;CIN的加重程度随HPV感染率升高,CINⅠ,Ⅱ,Ⅲ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HPV阳性率为33.81%,HR-HPV(+)31.74%,其中单一感染HR-HPV(+)21.97%,双重或多重感染11.99%,LR-HPV(+)感染1.88%.说明在宫颈癌的筛查中高危HPV检查具有临床价值,多途径切断高危HPV感染对本地区妇女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湘西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瘤样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参考,选取692例湘西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HPV检测,以其中HPV检查结果阳性的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阴性的2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阴道镜监视下进行宫颈多点活检及宫颈管搔刮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测结果分为癌前病变(CINⅠ,Ⅱ,Ⅲ)、宫颈癌、慢性宫颈炎.结果显示:湘西地区女性中HPV感染以HPV16(25.64%)类型最多,其余依次为HPV52,HPV51,HPV58,HPV18,HPV53为常见;CIN的加重程度随HPV感染率升高,CINⅠ,Ⅱ,Ⅲ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HPV阳性率为33.81%,HR-HPV(+)31.74%,其中单一感染HR-HPV(+)21.97%,双重或多重感染11.99%,LR-HPV(+)感染1.88%.说明在宫颈癌的筛查中高危HPV检查具有临床价值,多途径切断高危HPV感染对本地区妇女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分型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109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鳞癌40例、CIN69例)进行HPV感染基因分型测定.结果显示,109例标本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00%,最常见HPV基因型为HPV16型;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PV单一感染比例逐渐升高,多重感染比例逐渐下降,单一感染以高危型HPV16型感染为主;HPV16型在CINⅠ、CINⅡ、CINⅢ、SCC中阳性率分别为30.77%(8/26)、59.09%(13/22)、90.48%(19/21)、90%(36/40),阳性率呈依次上升趋势.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直接相关,宫颈癌癌前病变是高、低危HPV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高级别子宫病变及癌变发生的必要条件;HPV16型病毒感染是国人子宫颈鳞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重型宫颈病变患者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于佛山市口腔医院诊治的HPV感染重型宫颈病变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采用LEEP术治疗的患者39例(对照组),采用LEEP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的患者39例(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治疗后12周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阴道渗液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EEP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HPV感染重型宫颈病变可提升疗效,减少阴道出血和渗液,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吉林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定3 243例吉林地区有性生活史并要求进行宫颈病毒筛查的患者,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利用DML2000基因杂交信号扩大仪进行检测.结果吉林地区女性HPV总感染率为26.79%(869/3 243),在869例HPV感染患者中,年龄≤20岁的HPV感染阳性率为42.86%(9/21);20~3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33.2%(166/500);30~4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25.67%(268/1 044);40~5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25.27%(329/1 302);50~6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25.31%(80/316);60岁年龄组HPV感染阳性率为39.53%(17/43).结论 HPV病毒感染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青春期、育龄期及绝经期女性的病毒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8.
辛文虎  潘惠娟  王芳 《甘肃科技》2022,38(2):90-92+119
探讨甘肃省部分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基因型分布特征和年龄的分布特点,指导女性宫颈HPV感染者的早期筛查和诊疗,为女性宫颈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分析2018年5月—2020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行HPV检测患者21 402例,采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试剂盒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检测,统计23种HPV亚型的感染率,分析HPV感染的基因型特征和年龄分布特点。21 402例女性的HPV感染率为21.07%(4 509/21 402),其中,以单一型感染为主(感染率14.33%),该地区感染率排名前五的HPV基因亚型为HPV52(3.64%)、HPV16(3.28%)、HPV51(2.86%)、HPV58(2.77%)、HPV18(2.44%),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8.82,P<0.01),其中≤20岁和≥61岁年龄段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甘肃省部分地区女性HPV感染率较高(21.07%),以单一型感染为主,不同年龄段感染率有所差别,应重点加强HPV知识宣传和科普教育,大力开展HPV筛查及疫苗接种工作,切实降低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一种有效的诊断访法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几年我院收治106例宫颈CINⅢ及CINⅢ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宫颈脱落细胞筛查、在阴道镜下对可疑病变多点定位取材、锥切后病理检查-三阶梯技术应用;及宫颈锥切术尤其是LEEP的应用,使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诊断及治愈率高;满足部分患者生育需求。结论宫颈脱落细胞筛查、在阴道镜下对可疑病变多点定位取材、锥切后病理检查-三阶梯技术应用于宫颈CIN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高;宫颈锥切术尤其是LEEP的应用,具有治愈率高,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并发症少,又可保留部分患者生育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癌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共8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的感染状态及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IFN-γ及IL-10的表达并采用图象分析技术对其阳性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正常宫颈组、CIN组和宫颈鳞癌各组的HR-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正常宫颈组、CIN组及宫颈鳞癌组中IFN-γ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556±1.356)、(3.085±1.081)及(1.617±0.754),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L-10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384±1.310)、(4.381±1.295)及(7.276±1.98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在HR-HPV非感染组与感染组中IFN-γ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340±1.053)和(2.481±1.210),IL-10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590±1.350)和(5.772±2.04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局部IFN-γ的表达减弱,IL-10的表达增强,与HR-HPV的感染结局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翠霞  鲁强  赵淑萍 《科技信息》2011,(21):I0389-I039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TCT检查异常的182例女职工均行高危型HPV检测,对检查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HPV感染率显著升高。TCT检测、HR-HPV检测、联合检测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为81.72%、86.67%、96.92%。联合检测与TCT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3581,P〈0.01);联合检测与HPV-DNA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74,P〈0.05)。结论:在宫颈病变筛查中HR-HPV联合TCT检测比单一方法检测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宫颈持续高危型HP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入组跟踪研究方式,将宫颈高危性HPV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聚焦超声、干扰素治疗及假辐照,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检测各组的缓解率、转阴率及无效率。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聚焦超声治疗组转阴率为53.3%,干扰素治疗组转阴率48.3%。假辐照组转阴率为31.0%(P<0.05)。治疗后6个月,聚焦超声治疗组转阴率为86.2%,干扰素治疗组转阴率79.3%,假辐照组转阴率53.6%。与假辐照组对比,聚焦超声及干扰素均能显著降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HPV滴度(P<0.05),聚焦超声与干扰素组疗效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聚焦超声能安全有效地控制宫颈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射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宫颈炎患者120例,平均年龄35岁;其中宫颈糜烂42例、宫颈肥大23例、宫颈腺体囊肿15例;CINI级38例、CINⅠ~Ⅱ级11例.采取射频电波刀进行宫颈环行切除术66例,微波及激光治疗54例.结果:经射频电波刀进行宫颈环行切除术的66例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仅有两例患者宫颈口处可见新生肉芽组织,治愈率达97%;有CIN改变的4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TCT检查均为阴性.经微波及激光治疗的54例患者中,有7例复发、11例宫颈表面愈合不良,治愈率为67%,有效率为80%.结论:射频电波刀行宫颈环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微波及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4.
了解莆田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芯片(HybriMax)和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技术对345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和细胞学检测;同时用基因序列测定检证HybrMax技术的可靠性;对LCT结果为HSIL及以上细胞学异常的患者161例在阴道镜下行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表明,莆田地区女性患者感染HPV阳性率为40.6%,且HPV基因型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宫颈病变各组之间高危HPV感染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x^2=16.040,P=0.003〈0.01),且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收集46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C/EBPα第一外显子的突变,利用PCR扩增方法分析HPV16病毒的感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的患者HPV16病毒感染率高。且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与未突变的患者的HPV16病毒的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McNemanr检验P0.05双侧。由此可知,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基因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病毒的感染相关。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可能是导致宫颈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宫腔镜电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宫颈病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术(TCRC)治疗30例,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30例.结果 TCRC组治疗出血量明显少于LEEP组,TCRC术后出血及阴道排液时间少于LEEP组,两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方面能够直视创面,定位准确,止血彻底,不损伤宫颈管黏膜,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在宫颈深部病变和炎性增生组织的治疗优于宫颈环形电切,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