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2例子宫腺肌病和47例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4%和71.4%。宫腔手术史、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症状、病灶内部及边界回声以及CDFI血流走行有助于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总结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这类病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观察121例子宫内膜异位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术前术后诊断对比。子宫内膜异位疾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子宫肌层,占52.9%(64/12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异常(包括合并痛经),占63.2%(76/121),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21.3%(25/121)。子宫内膜异位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此疾病术前术后诊断的吻合率较低,确诊需术后病理检查。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重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必要的盆腔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范俊霞  王芳 《甘肃科技》2022,(9):112-11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收集2018—2020年民勤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为基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诊断准确率,并分析子宫腺肌病所得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诊断准确率为93.61%,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并无差异,符合度高(P﹥0.05),3例误诊。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清晰观察患者病灶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青 《甘肃科技》1999,15(2):56-57
根据传统的观念,子宫肌腺病称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但肌腺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在临床上漏诊率甚高,B超及腹腔镜对其诊断帮助不显著,有报道误诊率高达78.38%,而近年来发现CA125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肌腺病有诊断价值,本文选择我院单纯性子宫肌腺病住院手术患者52例,采用免疫放射(IRMA)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并与子宫肌瘤病患者对照,目的在于探索血清CA125测定对子宫肌腺病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岩  孙庆梅 《甘肃科技》2002,18(5):61-61
子宫腺肌病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 ,由于部分病人缺乏典型的症状及体征 ,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甚高 ,故提高早期诊断率 ,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现将我院 1995年~ 1998年确诊的子宫腺肌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1995年 1月~ 1998年 2月 ,经子宫全切除或半切除术或肌瘤剜出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 (包括子宫肌瘤 )病人 5 1例 ,年龄分布见表 1,其中 40~ 49岁占 6 2 .74% ,均为已婚 ,原发不孕 1例 ,余均有孕产史。该组中单腺肌病 42例 ,占 82 .35 % ;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 5例 ,占 9.8% ;合并子宫内膜增殖症 4例 ,占 7.84% ;合并子宫内膜息肉 1…  相似文献   

6.
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对61例内异症(EMs组)、59例子宫腺肌病(Ad组)和65例非内异症及腺肌病女性(对照组)进行基因分型,以探讨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异症组、腺肌病组和对照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G/G+G/A基因型患内异症和腺肌病的风险分别为G/G基因型的0.629倍和0.876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COMT基因NlaⅢ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无相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机理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上皮钙黏素-E(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与内膜-肌层界面(EMI)处在位内膜的表达情况,了解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因子宫腺肌病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40例,同时以子宫良性病变(如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的子宫标本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7及E-cadherin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子宫内膜-肌层界面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测定这两种蛋白分子表达的阳性单位(PU值).结果:在子宫腺肌病组中病灶和内膜-肌层交界处内膜MMP-7较对照组表达水平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下调;两者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处的内膜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子宫EMI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MMP-7表达增高,降解了子宫肌层的细胞外基质,其屏障作用减弱,基底层子宫内膜细胞容易侵入子宫肌层生长并形成异位病灶;EMI处腺体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直接导致细胞黏附能力下降,细胞解聚,子宫内膜细胞之间以及子宫内膜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降低,从而变得易从在位部位解离,侵入和种植在肌层中.  相似文献   

8.
分析彩超检查在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肌病中的临床价值。纳入研究对象来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研究组)、同期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50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诊断,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以及诊断符合率。研究组RI显著比对照组低,研究组BFV、PI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诊断符合率相比P0.05。彩超可有效鉴别子宫肌瘤以及子宫腺肌症,且诊断符合率较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子宫腺肌病的表达及其与VEGF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腺肌病异位及在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VEGF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在位子宫内膜组织30例进行对照。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16.67%、16%(P〈0.05);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的表达率38%、20%(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可通过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凋亡,参与血管形成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起作用;Survivin与VEGF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艳芬 《科技信息》2010,(35):I0450-I0450,I0453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子宫良性病变,达到手术指征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手术方式包括经腹子宫切除术(经腹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经阴子宫切除,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腺肌瘤切除术,每种术式都有它的适应征和局限性,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和术后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提倡治疗方法的个性化选择,综合考虑患者的全面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9例妇产科急腹症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临床诊断对照.结果:总体诊断符合率93.03%误诊率为6.93%,诊断正确率依次为早期流产、前置胎盘、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输卵管积脓、葡萄胎和黄体囊肿破裂.结论:彩超检查对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当症状不典型,声像学缺乏特异性时,易导致误诊和漏诊,需详细询问病史,密切结合症状、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搜集经临床和CT确诊的颅内蛛网膜囊肿36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蛛网膜囊肿CT表现具有特征性,容易诊断和鉴别诊断,颞区蛛网膜囊肿是引起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结论:CT对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发现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in China,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to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sease for doctors to recognize this disease.Method: Report the clinical procedur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the first case of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in China, and to review the embryologic genesis, incidence,clinical manifestation, radiologic features and therapeutic principle of this disease. Results: We performed the resection for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under laparoscopy;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after the procedure. Conclusion: Ciliated hepatic foregut cyst is quite rare clinically, belongs to non-parasitic,solitary and unilocular cystic lesion, is always less than 4cm in diameter, mostly seen in the left lobe, and has the tendency of malignant change. It should be removed as soon as diagnosed.  相似文献   

14.
原位和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Bcl-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原位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Bcl-2在月经周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Bcl-2不同表达的原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研究20例原位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Bc1-2表达。结果:原位子宫内膜腺体的Bcl-2表达在月经周期中存在周期性变化:从增生早期至分泌早期,腺上皮细胞均呈Bcl-2阳性反应,增生中晚期Bcl-2表达最强,至分泌中晚期则表达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病灶体积较大失去了原病灶的典型影像表现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和误诊.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共14例,其中腹腔内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超级巨大型;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平扫,部分经过平扫加增强扫描或三维重建.结果:14例病人都诊断为囊腺瘤,腹腔内囊腺瘤的正确诊断例数为8例,其中4例未做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有2例误诊.结论: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具有相似的CT特征,在病灶体积较大的情况下病灶失去了部分典型影像表现,从而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定位定性诊断上经验不足,认识这些困难有助于掌握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在疾病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肾钙乳沉积症,本症是肾盂源性囊肿内有钙乳沉积,分为两类;第一类,钙乳沉积于扩大的肾盂源性囊肿内,肾功能正常,占多数;第二类,有明显的肾积水和肾盏扩张,合并多发性钙乳沉积,肾功能差,属少数。病理检查,肾囊肿囊壁有肾单位存在,估计是由于集合管梗阻而形成的囊肿,经年累月接受其所属肾单位分泌的微量尿液,在浓缩功能差的情况下,潴留囊肿内的晶体便保持糊状微粒状态。本例钙乳沉积物的化学分析表明,其成份含有9种元素,其中以钙、铝、硅、及镁含量最多。x线检查的特征性图像是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囊肿去盖术对本症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囊肿是与发育障碍有关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多见于青年或幼年期,本文报告一例却见于老年,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患者,男性,60岁,住院号602796。主诉气促,咳嗽伴有血痰,声嘶二十余天,因明显消瘦于1976年7月8日入院。体检:发育营养一般。胸部稍隆起,右侧胸小静脉轻度曲张,右前胸二、三肋间叩诊呈浊音,气管向左移位,甲状腺不大,心界正常,无杂音,心律整。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x线检查: 胸部正位片(图1)见于右上纵隔旁有一向肺野突出的椭圆形、大小为11×7cm~2、密度均匀一致、无钙化或骨化、边缘光滑清楚的肿物。气管向左呈弧形受压移  相似文献   

18.
脐带囊肿的超声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脐带囊肿的声像图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脐带囊肿的临床及声像图表现.结果:9例囊肿均为单发,其中5例位于胎儿侧,4例位于胎盘侧;均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清晰的囊性肿块.结论:超声是观察和诊断脐带囊肿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价值。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107例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病例,对比分析其出生前后随访结果与超声。结果在107例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病例中,胎儿肾源性囊肿、肠道闭锁畸形和卵巢囊肿最为常见,胎儿胆道囊性病变、泄殖腔畸形、淋巴管囊肿、肾上腺囊肿等较少见。结论超声能在胎儿孕18周后发现胎儿腹腔内囊性包块,并能根据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血流及动态观察情况等特征判断包块的来源和性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鳞状细胞癌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分析。结果:巨检见灰白灰褐色囊状肿物,18cm×llcm×7cm,囊内含脂质与毛发,可剥离,囊壁较光滑,未见液体及黏液成分。囊内一侧见4cm×3cm灰白色实性区域,切面灰白色、质脆。镜下肿瘤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囊壁内见皮脂腺及毛囊;可见散在的核大深染的呈弥漫排列的细胞,核仁不明显,部分细胞呈梭型,多次取材发现小片状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癌区,其中可见细胞内角化、细胞间桥及角化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5/6及PCK:恶性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病理诊断: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中一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伴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及绝经年龄、肿瘤的大小、规范的病理学检查及特征性的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其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